【百道编按】传统书业对亚马逊的认知远远不及亚马逊对书业的洞察,这种不对称深刻影响了整个行业生态。对于出版业来说,所有业务的核心是图书,而对亚马逊来说,图书与出版只是服务于其核心目标的业务分支之一。这些不对称会给未来的出版业埋下怎样的伏笔?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亚马逊在三个方面改变了出版业:培育了大量线上图书消费者,开创了电子书业务,实现了商业上可行的自助出版。不得不说,对出版商而言,前两方面是对其有利的朋友,而最后一方面是他们本能够避免的敌人。
亚马逊对出版业的认知和出版业对亚马逊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出版业的数据很分散,而“书籍生意”的受众和商业模式庞杂,因此难以精准解读。另一方面,亚马逊通过不共享信息的方式让自己不透明起来。
首先,亚马逊不采用业界标准的ISBN编号,而是用自己的ASIN编号。因此,通过ISBN代理计算书目数量的出版业不得不自己去解读,亚马逊上那些只有ASIN编号而没有ISBN编号的书是一个“黑洞”。除了亚马逊,没人知道数量也没人知道类别。
另一个和出版业息息相关的是亚马逊的二手书业务,也同样难以觅得其踪迹。有观点认为亚马逊培育的二手书市场给予消费者收回费用,实际上帮助出版商提高了新书的售价。书目一推出便就有便宜的二手书选择时,可以确定人们会购买二手书,而他们原本必须得买新书。随着一本书出版年数的增加以及二手书供应量的上升,对该书的需求会降低,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二手书价格的下降。但是,除了亚马逊之外,没人知道任何关于此的信息,包括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
出于相同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亚马逊独家出版并销售的图书业务有多大。对书籍数量和类别一无所知的我们,无法预测亚马逊出版的书籍销量将如何影响出版商推出新书的前景。亚马逊对此的洞察能够帮助其图书收购和销售,并在与出版商的谈判中起到杠杆作用。
很显然,亚马逊的优势之一是将图书业务作为通向更大图景的跳板,而从未将其视作独立的一块。图书业务内部没有人能够掌握这种对变动未来的预期,单纯的图书公司更是无法模仿其模式,而这正是亚马逊经济的关键。他们在图书业务上不需要很高的利润率,而是专注于“客户终身价值”,并且有很多获得该价值的方式。谷歌和苹果公司也相似:对他们而言,图书业务服务于更大的目标,而他们从这个更大的目标入手,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如亚马逊在图书业务方面的成功。(谷歌和苹果的一大短板是他们都仅提供电子书而不做实体书。)巴诺和水石书店从未考虑图书之外的事情,而且水石看起来几乎从未考虑实体书之外的事情!
亚马逊图书业务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已经接近极限。他们在英语国家所做的工作(20年前的实体书和约10年前的电子书)很奏效,因为当年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其能够在挑战者出现前聚集起巨大的客户群。今天,他们不会如此容易主宰新的市场,特别是市场上的规则让价格竞争更难进行。语言的差异性意味着图书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本土化”,亚马逊很难赶跑强大的本土竞争者。
亚马逊拥有强大的工具以锁定客户。Prime会员服务最为有效,一旦客户为免费送货支出了一大笔费用,他们就不愿到别处购买了。Kindle是另外一个有效的工具,其设备和应用都有很广的渠道,再加上自出版的原因,Kindle是可选书目最多的电子书零售商。
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亚马逊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在有充足的实体书和电子书目,几十年来这都被公认为是吸引买书人最好的磁铁。但现在无需像过去那样在书店逐一购买,也能进行书籍阅读。我们正处在“分布式渠道”时代的开端。许多技术平台,像是Aerbook、Bluefire、De Marque、Page Foundry、Tizra等等,都能让出版商很方便地直接销售电子书(Aerbook还能实现在社交网络的推广)。订阅平台,如Scribd、Oyster、24Symbols、Bookmate(以及亚马逊的Kindle Unlimited)改变了消费者一次性购买电子书的习惯,而Finitiv和Impelsys使得以订阅方式提供数字阅读变得很容易。除了Kindle Unlimited,所有这些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亚马逊的遮遮掩掩。出版商大多将市场的分散视为好事,即使这些新平台也存在透明度方面的问题,而且,订阅服务这一作为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中间力量正被赋予巨大能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当人们上网买书时,亚马逊仍将处于中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有最好的服务,最丰富的选择,并同时出售实体书和电子书。但在应对下一轮市场变化时,亚马逊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他们现在主导的业务在未来将是整个书业的一小部分,出版商也将面临类似挑战,只不过会以另外的方式显现。
(本文编辑 晨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