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书店外景
Harvard Book Store始建于1932年,坐落在麻州大道和普林普顿大街的交叉口上,正对面就是哈佛大学的校门。这家有着“金字招牌”的书店,规模不大,但是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如备受欢迎的“名作家讲座系列”,邀请的名人中不仅有作家,甚至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哈佛书店不仅文化气息浓郁,还经营有道,2005年,《福布斯》杂志将她列为了“世界顶级商家”。
来源:大公教育 撰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段怀清
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购书则未必。受制于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你不能去想去的书店,购买想买的书,这就是一种不自由,或者说一种限制。
但对于自由的追求或者对于限制的超越,总是难以抑制的。
在人来车往的马萨诸塞大道上,哈佛书店虽不特别显眼,但绝对算是一景:来过哈佛和没有来过哈佛的人,大多还是听说过这家书店的,更何况其背后还有一家专门出售与诗相关出版物的书店。再稍远点,就是哈佛著名的校报办公室旧址。
在到剑桥的第三天,好多事情还没有安排妥当,我就去了趟哈佛书店。不过发现其中书籍尽管学科门类、国别地域、时代等较为齐全,但大多还是“入门性”的书,也就是“通识”阶段的居多。当然这里所谓的“通识”,绝对是哈佛水准的“通识”。
在楼上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买了一门伊格尔顿的对话录,又买了一门关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的专论集。在中国及东亚书架前反覆扫描,未见有眼前一亮或值得驻足的书目。于是就到地下楼层。没想到的是,在这里我发现了自己一直想买的书。
首先是梭罗的《在康科德河及麦瑞马克河上的一周》,自然是英文版的,还配有若干张照片。当年在张禹久老师的美国文学课堂上读《瓦尔登湖》一书,就对梭罗的这一部著作有好奇。之后也一直想找来一读。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不曾如愿,不想到美才三天就买到了。或许跟梭罗是哈佛校友有关吧,也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买到了想买的书,心情就明显不同了。继续转,在同一个书架上,看到了几本有关康科德镇的书──在美国早期歷史上,无论是政治歷史领域还是文学领域,康科德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且不说众所周知的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的第一枪,就说十九世纪上半期所谓新英格兰的文艺復兴,基本上就是以康科德为中心吧。那么多当时美国顶尖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寄居于此:爱默生、霍桑、梭罗、阿尔科特……再加上一些到这里来“文化朝圣”的美国人,譬如惠特曼等。一部康科德史,某种意义上就是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文学史甚至思想文化史,这样说恐怕并不算是太过分吧。

正对着哈佛大学大门的Harvard Book Store
在这些有关康科德的书籍中,我挑选了两本。一本是一九六四年初版的Concord River,作者是Laurence Eaton Richardson,并配有照片。另一本是二○○二年出版的《马萨诸塞的康科德》,是一部摄影集,彩色地呈现了当下康科德镇、康科德河以及康科德人的生活面貌,看上去颇为完整。或与Clifton Johnson在新版《在康科德河及梅瑞马克河上的一周》引言中所说的那样:
自一八三九年以来,很自然地,这条河上的景观已有所改变。当年还处于初创阶段的小镇,如今已大大地扩展,河上修筑的水坝,这样拦住的河水可能就阻挡了一些小的瀑布,而且原来河上独木舟往来的景象,如今已仅成记忆。整个地区也已经不像当初那样的原生态。不过,从河流上看上去──无论你是在康科德河上还是在梅瑞马克河上──整个原野大部分景观跟梭罗时代还是一致的。你依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以及鲜花、浆果,还有野生动物。而且河上的渔夫们几乎复製了梭罗在他的书中所描述过的一切。
上述文字的意思,其实有两点,其一是百馀年过去了,康科德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总体上与梭罗时代已然相似,其次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直到今天,康科德地区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地方人文风俗,依然是原初、朴素、简单。
这也正是我想买这两本书的原因这一。或许不久的将来,找时间去看一看梭罗的河、梭罗的湖,其实也是康科德人的湖和河──读《在康科德河及梅瑞马克河上的一周》,你不能不想起沈从文的《湘西》及《湘行散记》。沈从文与梭罗一样,都是从自己来的地方看外部世界,当然又从外部世界看自己来的地方。看来看去,他们还是更习惯从自己来的地方看人生、看世界。所不同者,沈从文离开了自己来的地方之后就回不去了,而梭罗则是终老家乡,始终就是一个康科德人。
原文标题:华人教授带你逛哈佛书店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