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出版工作已有17年时间,一直视编辑出版工作为最幸福的工作,并乐在其中,从来不觉得后悔或厌烦。每当出版有成果、工作有成效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也许,坚持并且快乐着,就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李梁今年39岁,自1997年开始到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从最初的校对工作做起,到后来的编辑、编辑室主任、公司经理,直至去年担任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他伴随吉科社已走过17个年头。而今,吉科社迎来了三十周岁生日,李梁也恰逢不惑之年,他亲眼见证,同时也亲身经历了吉科社,从一个地方小社到行业优秀地科社的蜕变。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李梁
成长中的吉科社
吉科社在近1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明确了以大众健康、孕产育儿、少儿科普、益智、游戏、饮食、美容服饰、宠物园艺、生活百科、情趣手工等门类为重点产品线,旨在为大众提供科学实用、健康时尚的生活用书,逐步稳定了吉科社生活图书的品牌形象。目前该社年出版生活图书300余种,生活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在李梁刚接手吉科社的时候,他却看到团队切实存在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编辑沉溺于过去的生产模式不能自拔,不肯主动转变观念,不肯打破条条框框,‘地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少数人精神上懈怠,不能从过去懒散的工作状态中主动走出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混日子、只抱怨、不努力、不改变。多数人还没有形成读书、学习、研究的工作习惯。多数人有工作热情,但不会方法、不会统筹、不会协调,计划性差,生产效率低。”
近年来,书业正遭受着来自数字化、互联网等巨浪的冲击,很多人都为书业的现状担忧,而身在其中的编辑、发行也更能体会其中的冷暖。不过,李梁却没有对工作失去信心和希望:“图书整体市场确实在下滑,但是这需要辩证来看,需要我们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市场份额可以减少,但是排名不应该降低,一旦排名降低,就只能说明对新的市场环境应对不足,落后于竞争对手。”为此,李梁充分认知吉科社的优势和不足,并重新审视:“我们的优势有图片优势、渠道优势、状态优势。劣势则是缺乏复合人才、营销资源和核心项目。其实要想让市场排名上来,有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大量地上品种。但此招就如同毒药、毒品,毒药可以立竿见影,但是马上毒发。毒品上瘾,戒不了,早晚也是大问题。为了短期政绩可以这样做,为了长期发展决不能这样做。”
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吉科社重新定位了现在的工作重点。他们以资源稀缺性为核心设计理念,大力拓展全新项目,让图书作为项目衍生品。具体而言,就是利用吉科社的图片资源,大力发展数字出版领域,开拓多元获利模式。吉科社还重视启动成长型项目,把现有图片库用5年的时间滚动开发、分类积累,目标是1年见效(2500幅),2年成规模(5000幅),3?5年成品牌(1.5万幅),让吉科社成为“中国的DK”。在李梁看来,这是能让吉科社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李梁说:“目前,吉科社需要加强以项目为核心的思维方式。通过项目的开发才能脱离原有思维和行政的束缚,才能解放人才、发现人才,真正实现全媒体开发。”
位子上移,身子下移
和很多兄弟出版社的社长相比,李梁相对年轻,他在而立之年即挑起出版社的重任,担任公司经理,同时又创办社属的健康图书出版公司。不夸张地说,李梁陪伴着吉科社共同成长,同时,他也陪伴了一群又一群年轻编辑的成长。吉科社的网络营销中心经理万田继告诉记者:“我们年轻编辑非常愿意跟李社走下去,他性格非常好,对年轻人包容、呵护,让年轻人去创造奇迹,而且在这条路上,他会耐心地引导一个新人走向更高的台阶。”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出版社培养一名编辑可能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在吉科社,编辑只需大概一年的时间,可能就具备了独立策划的能力,这也为吉科社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出版社的领导,李梁的职责不仅仅是对重要议题进行决策。自他上任以来,很多吉科社的一线骨干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为了防止脱产造成的思想行为惰性,李梁建立了“班子防脱机制”。即班子成员每人配合两位一线员工在具体业务上相互督促检查,脱产但不脱离业务。副职深入公司一线业务,做到“位子提上来、身子沉下去、头脑用起来”。签订目标责任书,班子薪酬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浮动,作为一把手的李梁也不例外。同时,对于吉科社的编辑业务、发行业务,社长、总编、副总编全部要跟踪全程,每年每个季度全部要出差学习。对于每个省市的发行点,领导都会去出差,走在最前线。处理常规书时,李梁都会给出具体的升级方法和手段,让编辑有所指引。而针对畅销书和热销书,李梁的宗旨就是不下放,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领编辑完成设计、组稿、营销活动,做到亲力亲为,亲自把关。
对于李梁来说,在吉科社工作十余年,最难忘的莫过于当时担任公司经理时,与编辑们天天加班共同奋战的美好时光。当时,李梁每天与编辑们一起加班到晚上十点,每个星期六都全体无休。吉科社曾经创造了一名编辑在7天内完成一本书从策划到下厂的纪录。曾经跟随李梁奋战的一位编辑告诉记者:“那时每一个基层员工对加班都没有怨言,每天上班都满怀期待,下班之时满心成就。李社自己会策划选题,并培养我们的竞争意识,他要求每人都要按照选题递交策划,并亲自指导我们修改策划中的不足。我们非常享受工作,甚至会在吃饭的时候探讨选题,偶尔有问题想不通,就直接去找领导解惑,他都会耐心地为我们开解、疏导。”万田继也向记者分享:“对我们而言,单位如家,同事就像自己的亲人。而李社就是我们的大兄长,陪伴我们一起成长。闲暇之余,李社还会组织出版社的编辑们一起打篮球,让大家通过运动来排解压力,劳逸结合,同时也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而今,正是吉科社成立的第三十周年,李梁也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他和吉科社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亲手绘出了如今吉科社的蓝图。“‘既要当好守业者,又要做好创业者。’吉科社的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家业不只是资产和资源,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干出一流业绩,争当国家一流出版社的精神,不能让前辈创下的家业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受到损伤,不能对不起辛辛苦苦工作的员工。”说起对吉科社的感情,李梁如是说。■
(本文原载于:《出版人》2014年第10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