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儿童品牌?

作者:杨威   2014年09月29日   来源:亲子大咖团微信公众号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来源:亲子大咖团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威

杨威,北京芝兰玉树科技有限公司(贝瓦网)CEO,创始人。西安交大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MBA,曾就职腾讯集团,任商务拓展总监。2010年,创办芝兰玉树,推出深受用户喜欢的早教品牌“贝瓦”,先后被《环球企业家》、《财富》(中文版)评为“40岁以下商业精英”。

80后创业榜样,巨蟹座居家好男人,两个娃的好爸爸,擅长营销,酷爱潜水,供职腾讯,创办贝瓦……杨威身上有很多特有的标签,却又能奇妙地聚合在一起,标签之间没有任何违和感,充分体现了自由、开放、平等之通透的互联网精神,用比较fashion的表达就是:混搭。混迹于早教圈时,他以互联网专家自居,一句“抄袭不就是微创新吗”语惊四座,掌声如潮;潜伏在互联网领域时,他又是有节操的文化人,譬如公司名“芝兰玉树”,书包掉到《晋书·谢安传》,谁敢吱声,生怕自己露怯。

好吧,年轻的男性总是比我们更懂互联网、高科技,80后总是比我们更了解90后的心,再加上两个娃真刀真枪的操练,如此得天独厚,套用一句通俗的互联网句式:杨威不红,天理难容。所以贝瓦火了,短短几年就交出从0到100亿的漂亮成绩,如果我们不能逆转世界,那么我们总得做点什么。Alvin,加油!我们看好你,有爱就会有奇迹。

(以下为杨威在5月20日在亲子大咖团演讲内容实录,未经本人确认,如有出入,恳请谅解。)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标签

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们都在谈论互联网究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了什么。在互联网的今天,每个人都有一个标签。无论我们做内容、品牌、机构,甚至个人帐号,都要先想一想,我的标签是什么?如何能够让你的用户最容易、快速记住你的标签?标签已经成为互联网升级之后的新互联网,特别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杨威的个人标签。【营销】:我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营销,本科在西安交大,研究生在北大。【腾讯】:大学毕业就去了腾讯,工作了五年,我是一个互联网人。【贝瓦】:我从腾讯离职后出来创业,做了贝瓦网。【巨蟹座】:我是巨蟹座,居家好男人,我又是好爸爸,非常适合做儿童产业。【潜水】:我喜欢的运动。【2个娃】:约等于,下个月(6月)老二就要出生了。用这6个标签就能让大家记住我,杨威。为了区别体操冠军杨威,我还有一个英文名Alvin,表明此杨威非彼杨威。

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可以给一个品牌做诠释,可以给它一个理念,甚至一段很长的描述,但是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标签,让人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你。当然,前提是,标签要足够清楚,被网民接受,被用户所接受,且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容易引起话题。

关注90后及互联网时代主流文化

正因为我们是做教育的,做儿童产业,所以仿佛不得已,每天都散发着一种极其正能量和正向引导的思维方式,但有时却忽略了今天的社会主流是什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服务的妈妈已经开始有90后了——90后今年已经24岁了,可以当妈妈了。90后跟80后不一样,80后跟70后不一样,70后跟60后、50后又不一样,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妈妈,和未来的妈妈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她们的育儿观又是怎样的?

什么是4B青年?王凯说是一对儿。对,苦逼,二逼,装逼,傻逼。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代表了现在一种4B青年。还有,陌陌,李开复,妖精的尾巴,淘宝,黄海波,我叫MT,小米,马++,我要当学霸,这些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吗?我叫MT是去年最火的手游,年收入超过十几亿。我要当学霸,一款软件。妖精的尾巴,现在网络最流行的女性动漫。今天的互联网网民所关注的事情,跟我们曾经的非互联网典型网民已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使我们听说过这几个词,但是我们真的用过吗?有多少人用过小米手机?在小米的官网上买过产品?我们都知道小米很棒,但真的有人体验过小米的棒吗?有人真正地感受过小米的产品吗?有人真正地去看过小米论坛上的米粉,他们在说什么,怎么去评论它的产品吗?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遇到的瓶颈。你知道它很牛,但是你没有真正去感受它的牛。这时我们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往往是停留在表面的,就好像大家都知道陌陌是一个神奇的软件,但是我们有用过吗?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很正经事情的。还有不明觉厉,喜大普奔,我伙呆……这些网络流行语代表着今天互联网的主流文化,是今天的互联网一代,以及未来十年所成长起来的主流消费群,他们所拥有的主流文化。

回看互联网历史,未来万物互联

PC-Mobile-Pad-TV。互联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简单地说,2000年以前,大家都用个人电脑,做单机软件处理。从98、99年开始,在中国逐渐出现拨号上网,再到宽带时代,实现了PC从单机向一个可联网设备转化的全过程。我们的手机也从一个单纯的打电话设备,发展到今天我们用手机主要是上网和拍照,完成了手机的转变,再到平板电脑的出现。Pad不仅是一个大号手机,更是能够提供我们未来学习的、有极大交互功能的屏幕,可以理解成一个大电视。

拨号-LAN-4G。4G速度越来越快,能承载的形态越来越多。原来我们是在看一个文件,现在是可以很轻松地听音乐,看视频,意味着看视频这件事情,变得随时随地。

在未来可能就是万物互联。原来我们会说,我要一个网站;今年,我们会说,我要一个微信公众帐号、一个微博帐号。我们有没有想过,是不是网站就是最重要的?如果站在万物互联网的角度看,未来我们家庭客厅的电视,任何一个终端,包括冰箱,洗衣机,手机,全部都是在联网的状态下,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一个网站让用户去访问呢?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就像我们今天用手机,有多少人会用手机去访问一个公司的官方网站?几乎没有,我们所有的使用行为都来自APP和微信客户端。万物互联的概念是,我们对于一个事物,一个内容,一个产品的承载形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仅仅是在于数字化的呈现,更多是在于这种数字化呈现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网站,而是要有更多数字化的承载形式。

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平等

什么是云?储存东西的东西。互联网服务器,云端。没有边界,共享。什么是大数据?人的各种行为都能用数据来统计和分析。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凯文·凯利经典之作。

冯·诺伊曼,计算机之父,现代博弈论发明人,今天所有的计算机结构来自冯·诺伊曼,是在他原有结构上的升级。什么是一台计算机?有一个运算器,用来算数;有一个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有一个控制器,用来控制指令;还有一个输入和输出设备,即显示器、键盘、鼠标。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并没有摆脱冯诺伊曼理论体系。所谓云和大数据就是原来的CPU和硬盘,你能往里输入指令,你就能看到结果。上网和搜索都是输入一个指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给出一个反馈结果。所以今天,你只需要一台小小控制器,甚至存储都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托管云端做计算和处理,我们要做的事只是输入和输出。什么是大数据?当我们每个人发生指令的时候,全部都是存储到同一个地方,数据足够多之后,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筛选,就能反馈出一个更加有用的分析结果。未来我们要关心的事情是:我们要输入一个什么东西,它输出什么给我?它用什么来输出?今天的输入指令已经变成在键盘上,PAD上,手机号上,乃至一段语音,或者是一段自拍的视频,就可以传到网上,反馈的结果可能通过电视屏幕,别人的手机,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终端,就能进行输出的反馈。

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开放是互联网的第一精神,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封闭必然找死,no zuo no die,自己不作就不会死。互联网时代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用户和合作伙伴。其次是平等。今天的用户,需要的不是权威,而是一个平等的地位,不能像专家一样显摆自己的专业权威,发号施令,如果这样一定会失去用户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平等。

什么是好的儿童产品?内容和传播同等重要

今天的内容与原来不一样了,原来我们做内容,只是单纯强调内容是不是够牛,是不是够好。现在一个好的内容,一定要有足够的传播性,通过足够的展示到达用户手里的才是好的内容。

BQ理论。这四个象限里,第一种是,有好的内容,又传播非常广泛,那么OK,你就是Superstar,像黑猫警长。第二种是,一些质量特别棒的内容,例如绘本,但苦于没有办法卖出去,那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用来自己欣赏的,大部分艺术品都是要等作者已故之后才能成为知名的艺术品,所以我相信大家都不想做艺术品,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商业结合点。第三种是,传播不是很广泛,质量又极其差,那就是垃圾,做它干嘛呢,做出也没人喜欢。第四种是,质量特别差,传播极其广,例如某洋洋某熊熊,不好意思,它就是毒品,在毒害我们的青少年和未来一代。

我们贝瓦要做的是,我们不是art,也不是那么star的内容,可能比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至少不会影响到小朋友的审美,但是我们传播足够广,我们不生产垃圾和毒品。这样大众能接触到的内容质量还可以。今天在中国,要想做出质量足够好的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沉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在这个领域,没有能够快速突破到star,我们是不是能够更多地考虑如何在分发和渠道上,让我们的内容和品牌快速覆盖出去?用渠道的覆盖能力去征服用户,通过这个过程再让我们的内容不断优化,提升产品品质。

如何评判儿童产品内容质量?

关于儿童产品的内容质量,有四点是应该具备的(PURE理论):【Positive Energy】,正能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不能给孩子负面导向,即便今天这个社会是黑暗的。【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要足够好,让孩子能感觉舒服,很爽,界面设计有品质。这是我们做儿童产品往往忽略的,如何让用户在翻书的一瞬间,在打开玩具包装盒的一瞬间,就让用户觉得爽,有品质。小米的包装和工艺设计值得学习。【Right Stage】,年龄匹配。在儿童产品上,一定要做年龄的匹配。【Edutainment】,寓教于乐。必须要娱乐,现在成年人对于一个好的内容评价也是要寓教于乐,你可颠覆我的三观,但请你用一个娱乐的、我能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说教。

渠道在改变,品牌被重构

今天的渠道在改变。原来我们开一个店,用户就会来,开一个图书馆,用户就会来借书。现在不是这样,开了亲子馆,用户也不见得来,开了图书馆,还要去做营销。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冲击是,渠道的结构在改变,购物场景发生了变化,不是互联网改变了成交的地点,而是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习惯。现在,一个孩子究竟花多少时间在看绘本,都是在玩iPAD,看电视,玩电脑游戏,这样的用户场景就决定了我们产品的渠道和内容方式的改变。

最初做贝瓦网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小孩子能上网吗?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能上网吗?数据表明,中国家庭能够打开电脑给孩子看,电脑代替了电视;同时,现在的孩子比以前更聪明,三岁就能玩鼠标了。我女儿一岁半时玩植物大战僵尸,就能玩到第十关,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震惊了。时代在改变,用户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状态与原来不一样了,因为受众不一样了。70、80、90、00是完全不一样的受众,00后会认为搞基是一件天经地义、很正常的事情,80后以前肯定不这样认为,这就是亚文化对我们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商业模式被重构,免费和付费发生了变化。未来在线教育与现在最大的区别是,凡是能够点播的内容一定会被免费掉。只要你能做,就能被copy,只要被copy,就能被用户传播出去。曾经有淘宝店主卖贝瓦儿歌的盗版光碟,一个月能卖一万多。付费的形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品牌会被重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我们的品牌。原来我们小时候看大风车,大风车是品牌,但是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董灏叔叔,记得大拇哥?今天的小朋友知道的只是凯叔讲故事,贝瓦儿歌,红黄蓝的竹兜,当然还有喜洋洋,这是今天的小朋友接触到的品牌。

我们在重新构思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我们今天的品牌是对谁讲的?是对80后讲的,还是对00后讲的?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如果讲给孩子的,就是讲给00后的;如果是讲给妈妈的,那就是80后、90后,他们才是今天社会的主流。什么时候讲?用户几点使用微信,几点在看视频?怎么讲?讲法是什么,不要去说教,更平等地去对待。

未来,互联网领域品牌,一定是高维文明向低维文明的攻击,当它已经战胜你了,你还不知道呢。互联网时代,能够打败这个行业的人一定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人,而是那些做教育行业的人打败了做教育行业的人,做儿童产业的人打败了做儿童产业的人,只是他们用的武器不一样,有的人会用互联网武器,有的人不会用互联网武器。在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公用的工具,一种社会必然存在的工具形态。

贝瓦诞生的故事,芝兰玉树是我们的梦想

贝瓦2010年成立,从腾讯出来,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筹划,创业做什么没想好,但肯定是有理想有道德的事情。刚好那年生了孩子,那就做孩子的事吧,做学龄前教育。我们开始分析市场,什么是空白,哪里有机会,发现在中国学龄前教育缺少好的内容,好的内容都没被用户看到,看到的都是差的内容。于是想像国外一样做一个优秀的卡通品牌,用这个品牌做早教相关的事儿。

之所以选择小河狸做卡通代言,原因是河狸是非常健康的动物,动物界的建筑师,勤劳勇敢,建设自己的家庭,非常聪明,食素,不吃肉,很善良。最关键的是,它是一夫一妻制,能够守护自己的宝宝小河狸,一直养到18岁,这一点与中国人特别像。

我们开始搭建创意团队,通过互联网切入,先做了一个网站,叫贝瓦网,里面提供原创动画,唐诗,儿歌,然后慢慢做自己的早教产品,也尝试做了早教包,自己的平板电脑,做了大量儿童、亲子、母婴相关的内容,逐渐深入到学龄前儿童早教领域。

芝兰玉树是我们的梦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芝兰玉树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创业最终能让中国13亿人口有1亿记住这个词汇,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芝兰玉树取自《晋书·谢安传》,谢安问他的子侄们,“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意思是说:你们长大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啊?没人说话,只有他的侄子谢玄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就是说,我长大后要像名贵的兰花、宝树一样,做一个高品格、高道德、高气节、高情操的人,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以芝兰玉树为公司名称,只是想说明我们是有梦想的人,想在互联网儿童领域干一些有情操的事情。

贝瓦借助贝瓦儿歌成为知名品牌

我们做的最火的内容叫贝瓦儿歌。现在我们上网搜索儿歌,出来的第一屏全部都是贝瓦儿歌;到所有的动漫频道去查,播放量第一的全部是贝瓦儿歌。我们的播放量是第二名的两倍不止。我们的总播放量,官网加外网正版授权,已经超过100亿次点播。

为什么选择儿歌作为切入点?如何从零开始,做到百亿?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大家猜,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需求是什么?英语,数学,好习惯,国学,但是哪个最大的呢?不知道,因为都是靠猜。我们则是用互联网思维,做之前先抓互联网用户的检索行为,儿童相关领域百度关键词检索第一名是儿歌,一天搜索量是8000,接下来是童话故事,第三名是国学相关。既然网民都需要儿歌,那么我为什么不选择儿歌做点事情?所以就选取了儿歌领域,做经典儿歌的小动画,做新儿歌、原创儿歌,希望做持续的事情,在儿歌领域满足用户的需求点。截止到今天,百度一天儿歌的检索量大约是25000-30000,那么一天搜索贝瓦儿歌有多少呢,也是25000-30000。也就是说,原来一天只有8000个用户在网上找儿歌,发现没有,现在因为我们做了儿歌,他们很容易看到和获得,一天就有3万用户,还有很多用户不仅找到了儿歌,还知道了贝瓦儿歌,小孩子很喜欢,他就主动搜索贝瓦儿歌。不是我们创造了需求,而是找到了用户的需求,并满足他。而找到需求的方法不是通过经验,也不是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让这个品牌从无到有,实现了从零到100亿的突破。(仅限于正版授权渠道,不含盗版。)

今天大家看贝瓦,可以通过官网,机顶盒,小米盒子,互联网电视,以及所有视频网站,通过一些软件也可以下载到贝瓦儿歌。这些优质的内容也给我们带来非常丰富的流量,我们现在月度用户已经达到2000万。每个月有2000万个独立用户访问网站,看贝瓦的内容,慢慢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内容的发行渠道。我们开始跟一些动画片合作,把一些优秀的内容展现在贝瓦平台上。高维那的《kiss baby》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做原创儿歌,上线后非常火,很短的时间就有超过1000万的播放量,这就是渠道分发的力量。

瓦斯就是贝瓦的小粉丝们。未来的互联网品牌一定要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把用户当作粉丝来经营,把粉丝经营好,才能有品牌价值和社群价值。一个品牌是否能够有足够多的粉丝跟随,是未来品牌致胜的关键。

贝瓦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先说表面价值。首先,满足有的问题,我们提供了一批原来没有的内容。这个市场原来是空白,用户不知去哪里找内容。贝瓦网的出现,满足用户寻找到一个质量还不错、能够符合他要求的内容的需求。其次,能够在贝瓦网上找到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很多瓦斯认为我们的产品带给他们的是对孩子的影响,传递正能量。第三,科技感。很多人问我说,孩子看电脑是会影响视力的吗?对,我也知道。那你们为什么还要做?当孩子看电脑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候,你是完全不给他,还是给他一个不健康的?当科技不可逆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可以信赖的产品?贝瓦至少没有垃圾,没有暴力,没有黄色的内容。虽然听起来是反健康的,但在反健康这件事情上,我们要提供一个健康的产品。

本质价值一是懒,二是亏欠补偿。80后一代父母是懒的,原来60、70后都有国家解决工作,80后一代都在自己打拼,在大城市,一个个苦逼地生活,结婚租着房,生了小孩特别愁,上一天班很累了,还要陪孩子。我们解决的是,当有一些优质的内容,孩子可以自己玩时,解放的是家长的时间。当然,这并不是我们认同的价值观,我们认同的是亲子陪伴,但不好意思,现实情况就是,你是选择让奶奶陪着他,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用方言讲故事呢,还是听听凯叔讲故事?这就是非常现实的需求。

早教满足的另一个就是亏欠补偿。家长报早教班的原动力不见得是孩子喜欢,而是在于他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或者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在做儿童教育过程中两个本质的点。既然没时间陪你,那我们就找个健康点的东西陪你吧,比如凯叔讲故事,比如贝瓦。

传统行业如何触网?

传统行业如何触网?触网的目的是什么?传统行业的人往往说,我们想做互联网化,我们想做网站,我们想做微信。还有人会问:我们是做微信,还是做APP?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想干什么?是想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构建自己的服务体系?还是,用互联网作为你的品牌或营销的宣传平台?还或者是,互联网对于你来说会成为未来主打的产品,希望其拥有行业竞争力?

如果只是宣传手段,那么不要做任何事情,借助公众化大平台,比如微博、微信、微视,以及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只要用好这些平台,就能达到营销的效果。如果想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良自己的服务体系,就要去研究现有的业务能否增加信息化建设,或者数字教学模块,让我们的服务全面升级。如果是想让互联网成为我们未来的主打产品,那么就要去研究数字类产品的卖点,怎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服务。就像台湾咕噜熊的故事机,如果升级第二个版本那就会是非常棒的儿童电子产品,内容精致,造型可爱,这类产品就是可以主打垂直领域市场的。

未来,科技改变一切

未来文化在演进,大家多关注90后文化,在电影、电视和百度搜索上,快速学习90后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世界都是平的,今天已经不是在谈用户需求是什么,而是如何能够给用户提供价值?如何给用户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注意,价值和需求是有区别的。例如,他需要女朋友吗?当然需要。但一个女朋友带给他的价值是什么,却是要深度挖掘的。他究竟需要的是一个女朋友,还是一个老婆?抑或,一个情人,一个保姆?

未来我们有做互联网的,有做移动、TV、硬件、出版、玩具、服务、课程、活动,每个领域都可能跟互联网有一个结合,这些产品未来都会实现万物皆互联的概念。今天的出版物已经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升级成为点读,乃至未来可能是点读设备与电脑、电视的互联互通,这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现在智能玩具也越来越多了,拍一下就能联网,就能跟妈妈通话,未来三年一定会在中国早教和玩具硬件市场发生颠覆性的革命。

科技改变一切,如果有时间,建议我们做儿童事业的人去看看消费电子展,多参加科技展会,关注消费电子市场未来趋势,去看看科技界的变化,感受科技的力量。相信未来科技会给我们生活,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

互联网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冲击都是一样的,互联网影响很多行业,但最终还是要用做这个行业的思维来去战胜这个行业。未来是属于在传统行业里懂互联网的人,借用互联网的力量,去打败了传统行业。儿童教育不像大众消费品,是特定的教育属性的东西,所以最终一定是内容为王。未来能够打败我们的,还是做儿童教育的人。

(导语&实录整理:顾云)

原文标题:【大咖干货】从0到100亿,如何用互联网思维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儿童品牌?

作者:杨威

来源:亲子大咖团微信公众号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