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王蕾:把一段百花齐放的历史完美呈现在两百多页里

作者:王蕾   2014年07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专稿】尽管作者写得极尽轻松愉快之能事,但中国读者与其内容相隔的却不止一层面纱。而这本书却非做不可,盖因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之故,我们对于那段“万恶之源”之前的社会历史,须要有个全面的认识。

(《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作者弗洛里安·伊利斯)

在国内的图书市场上,德语书不好做。德国文学太过于严肃,社科太艰深,故而德语引进版图书在国内有一批专业读者,但形成畅销书的却比较少。《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虽然在德国本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占据《明镜周刊》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近一年之久,但在国内市场上,我对销量却也没有太大的野心。

这是本讲过去的书,但这个过去却并不在中国读者的共同记忆里。所以尽管作者写得极尽轻松愉快之能事,但中国读者与其内容相隔的却不止一层面纱。而这本书却非做不可,盖因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之故,我们对于那段“万恶之源”之前的社会历史,须要有个全面的认识。

(杜尚 下楼梯的裸女)

德国文青回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如中国文青怀念民国,因着时代的久远与文艺的蓬勃,更投射出一种“乡愁”在里面。德国人把这个年代简称为“世纪之交”,这个词特指这一个世纪之交,而不是任意一个。更有学界直接将1913年视为19世纪的真正结束之时,那是真正的百花齐放之年,如果没有之后的一战,这样一种井喷式的文化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未可知。

(基尔希纳 柏林街景)

里尔克,卡夫卡,托马斯·曼,杜尚,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阿多诺……这么多名字挤在两百多页里,作者除了使用目前这种以时间顺序进行的断片式写法,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来表现这个五彩斑斓的年份。而若是想跟读者解释清楚,这些名人都是谁,做了些什么,为什么直到今日还有这么多人怀念他,要花的篇幅恐怕比原文都要长很多了。因此,中文版的书里没有对人名做注释,一则因为这项工作量大得几乎不可能,二则也是这本书给读者设立的一个小门槛。入我门内者,自有自在。

(策划编辑 王蕾)

这本书的译名让我颇费了一番思量。德文原文为“1913: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直译为“1913:世纪之夏”,作者想以此来表现那一年如鲜花怒放一般的灿烂景象,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情的秋冬。英文版书名为“The Year before the Storm”,“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年”,气氛整个就严肃了起来。台湾版名为“繁华落尽的黄金时代”,我认为离书中之意更远了一些,毕竟在1913年,正处于“黄金时代”的最鼎盛之时,要到下一年才会突然地“繁华落尽”。于是我们在“世纪之夏”后面加上“浪荡子们”,这个词借用自波德莱尔,指的是那些波希米亚风格的艺术家们,借以突出本书的内容:作者在书中展现的,毕竟是以艺术家圈子为核心的那一小块社会。(译林出版社 王蕾)

《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译者:续文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作者:王蕾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