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电子书和印刷书这两种载体的转型之交,格式的转档问题始终困扰着出版界。巴贝奇通过一本书的制作流程向我们呈现了PDF格式和EPUB格式各自的优缺点和转档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巴贝奇已经与各种格式的电子书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的骨子里还深深烙上了打印机墨水的痕迹:他是最后一批经过培训的专业排版员,二十多岁时曾在一家印刷厂工作,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又设计和制作了几十本书籍。但即便是他,也完全没有预料到印书在今天会如此之简单,他对要使内容适用于每一种电子书阅读器(包括Kindle)这个难题更是措手不及。
因为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一个项目,巴贝奇聘请了几位他熟识的设计师和一位经人推荐的印刷员,并承接了1500本厚达216页且配有防尘套的精装书的制作业务。由于他所拥有的资源有限,整个流程比他预期所花的时间长了很多。不过,一旦在印刷业务中采用数字格式,人们所要做的就只是轻松地在印刷设备前等待着出成品了。最终结果同样超出了他的期待,该项目的赞助者们已经通过电子邮件和推特消息收到了这本巨著的电子版。
当排版文件已经传到威斯康辛州时(巴贝奇在西雅图;他聘请的设计者们在缅因州),巴贝奇转而投入了他认为相对较简单的工作,即先将排版文件转换到一个超链接PDF文档中,然后再转换成在大多数电子书软、硬件中通用的EPUB格式及亚马逊专用的MOBI格式。为了防止内容在竞争对手的设备上阅读或由不同账户的人阅读,个人电子阅读器可能会进行数字版权管理加密。
亚马逊Kindle最先广泛地使用了EPUB格式,而MOBI则是它自主研发的电子书格式。两年多以前,亚马逊利用最新的EPUB 3格式转换成其自有格式KF 8(Kindle Format 8),搅浑了电子书世界的一池水。现在,为了方便原先的读者继续使用,改进后的MOBI格式可兼容旧版MOBI格式和KF 8格式。
可是,亚马逊所使用的工具需要先采用EPUB格式后再转换成适合读者直接从Kindle或Kindle应用程序上下载的MOBI格式,转换后的文件还可在亚马逊商店上架出售。开发EPUB格式的目的就是使之成为通行标准,能在所有电子阅读器中阅读。
PDF格式是最简单的呈现形式,但它需要耗一些时间去获得元数据和压缩图像的正确组合以产生合理规模的文件(以兆字节为单位)。PDF格式保留了图像的保真度,它的特点是有一个可点击的内容桌面及其他一些配件。
但PDF只是印刷工艺的分支。它通过Adobe InDesign等工具创建,是作为内容布局的数字复制品而设计的,其关键是呈现的内容布局要完全相同,就像看的是印刷页面一样,是“精确的副本”。
相较于PDF格式,EPUB解放了“精确的副本”的概念,它保存了文本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流程,并融合了图片(新版本中还支持音频和视频)元素。
根据读者的软、硬件设备,EPUB格式可以改变字体或大小、页边距和段落等排版元素。嵌入EPUB中的字体可能会成为某些设备或应用程序的突出优势,也可能会被忽视或被电子阅读器所覆盖。总之,EPUB具有自适应于其母设备的能力。
这也是麻烦之处。习惯了创建以打印或生成PDF格式为最终目的的InDesign布局,巴贝奇和他的设计师们必须打破原有的工作理念,进行各种各样的细致调整来重新定义内容的呈现形式,但这令转换为EPUB格式变得更加繁琐。仅仅是为文章标题调整宽度这么一个简单操作,就要在全书重复28次,每篇文章的标题都得重新修改,InDesign创建文本的流程也因此受到影响。PDF中的照片、插图等为了适应EPUB格式就必须得重新解构并以平面图像文件的形式呈现。
巴贝奇聘请了他的一位朋友,这是位Voyager的早期员工,他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定义了今天意义上的“增强型”图书的人物之一,在格式转换上很有发言权。除了制作了大量EPUB和其他格式的电子书外,这位同事还曾与一个公司合作,该公司的工作流大部分都采用了苹果的Pages’09页面排版和文字处理软件。
由于我们只是在自己制作的电子书上小打小闹,而且制作印刷书和PDF文件的最终目的是将之导出成EPUB格式,所以,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分歧:我们应该先从InDesign中创建一个几乎已完成的EPUB格式,接着再继续完善它吗?这么做会打破整个链条,而且要求EPUB格式中的文本等开源文件是独立制作的,这可能会增加其他错误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InDesign都表现出了其优越的延展性。
长期辛劳的工作人员连续三周在EPUB格式上遇到了间歇性挫折,并针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反复修订。印制人员把我们的文件渲染成高清像素并发送页面彩样;制出印刷板并对纸张进行喷墨;折叠、缝合、切割和装订图书;嵌入布艺封面并配以白色铝箔;收拾好装运箱和堆叠的运货板;把一吨重的书运到四个仓库中;最后,有1200本书会被独立包装好并送往喜爱它们的读者手中。
尽管数百名(或数千名,取决于仓储和运输系统)工作人员忙于这些几近完美的精装书的分销,但巴贝奇却几乎不需操心。今天,一本书的生产已彻底地改变了文字和图片通过载体呈现在页面上的方式。从大局来看,印刷书籍仍属于16世纪的产物,具有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总有一天,电子书也会达到那个程度——但如今还为时尚早。
05月09日06时| 评论
对不起,在篇章和段落之间,我漏说了小节和页面,编辑漏了页码,该掌嘴!尽管把自我批评说成批评是一种恶习,我还得善意地说,我的错误暗示了出版者在内容上不是全能的。与其使尽浑身解数做内容还落得授受单位不匹配,还不如借图书的余威,尽可能多地笼络读者,将工作中心从内容转向社区服务,让社员自行交流各种单位的内容。至于赢利模式,社区人口上到一定基数,财源自来。本文所说的转档,在专业人士是困难,在一般读者更是困难,可不可以就势卖转档服务呢?
05月08日22时| 评论
我没来由地联想起林彪全歼廖耀湘新六军的战法,林彪打乱我军的部队建制,以单兵为单位各自为战,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乱中取胜。一部内容要适应每一种阅读器,确实难。作为技术的外行,我戴着传统出版的榆木脑袋在想,也许症结在于内容的单位——书、篇章、段落、字句——越来越多的读者要看碎片,我们却还在做整本整本的书。哪一本书可以转档成各种规格的碎片?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