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河》赵丽宏著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
参加上海首届国际童书展,拿到刚印刷出版的《童年河》,读完很激动,有话要说。
首先,读者完全不必因为作者赵丽宏已是著名诗人、散文家而对他的小说处女作放低要求;其次,发布会上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发言说,读《童年河》时有读萧红《呼兰河边》与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感觉,我认为决无一点夸张与溢美,而且心生共鸣。三个不同时代诞生的儿童文学佳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阅读《童年河》是一个温馨美好的享受过程。那天上海室外严重雾霾,我闭紧窗户打开小灯整整看了一天,沉浸其中,越读越感到惊喜和羡慕,越读越想知道通向儿童文学创作的所谓秘密通道究竟在哪里?
《童年河》是一部小说,赵丽宏在后记中说:“小说是虚构的,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真实和虚构,在小说中融为一体。”赵丽宏写细节的时候,文笔展现出他散文叙事时情真意挚的特点,比如其中的父亲形象。赵丽宏的父亲是一个特别温和宽厚的人,我读过他写父亲的散文,生活中也见过他老人家,留有很深的印象。
“迷路”这章中写雪弟(小主角)刚到上海,害怕陌生人,出门乱跑,急于找到父亲说过家附近的一条河以慰乡思,没想到迷了路。一个多小时后,阿爹(父亲)气喘吁吁找到他,“那样的表情,雪弟以前还没见过”,围观的小朋友都以为雪弟要被“吃生活”了,不料阿爹不仅没打他,而且连声责备都没有,只是红了眼圈。还有一次,雪弟用彩色蜡笔在家里一堵刚刚刷白的墙上画满了图画,母亲愠然作色,要阿爹第二天就去买石灰来重新粉刷,而阿爹却温和地指引母亲看画,夸儿子画得好。“阿爹俯下身子,在雪弟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儿子,你画得很好,就让这些画在墙上留着吧。’”阿爹的举止与话语活脱脱就是赵丽宏的父亲,可以看出,在《童年河》父亲的形象上,作者寄托了他对真实父亲的无限思念。
小说中,雪弟是个内心敏感而外表木讷的男孩,他身上带着乡下孩子特别热爱自然、单纯又有些自卑的特点。二十五个章节中故事并无很大的跌宕起伏,有些篇章甚至就是诗化的散文,意境非常美。全书舒缓、明净、略带忧伤的节奏与书名《童年河》相契相合,除此三个字,几乎无可替代。
小说中另一个作者赋予深情的是亲婆(奶奶)这个人物,她就像儿童的保护神,不要说小读者会喜爱她,大读者读到亲婆的故事,脑海里也会回放出和亲婆一样的长辈。“喜鹊、苹果和饼干”那一章写到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雪弟忍不住偷吃了母亲藏在床底下的一只苹果,被发现后,母亲严厉追查,亲婆挺身担当,说是自己老了,嘴巴馋偷吃的。雪弟羞愧得面红耳赤,回到房间里,雪弟把手里的苹果还给亲婆,亲婆反而宽慰他:“小孩子,肚皮饿了,想吃苹果没什么不对。吃吧。”很普通的几句话,却让我看得流出了眼泪。因为此地,作者不仅没有乘机来几句道德批判,哪怕是“以后想吃苹果的话,对亲婆说啊”之类轻轻的批评,丝毫没有,只是透过亲婆这个形象传达出对孩子成长的痛切关爱。
在理解、掌握少儿心理上,我觉得赵丽宏的分寸感掌握得特别好,《童年河》的情节与对话自然晓畅,文字的背后站着一个宽厚体贴、真诚善良、知识面与理论水平高超的大作家。与如今某些矫情然而畅销的童书相比,赵丽宏的《童年河》境界要高得多,小说洋溢的人性温暖足以跨越年龄,跨越种族,跨越国界。
最后回到开头,通向儿童文学创作的“秘密通道”究竟在哪里?我似乎有点明白,却又讲不清楚,也许,唯有亲自实践才能找到真知吧。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