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专稿】几年来,美国的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服务进展缓慢,根源在于出版业人士普遍担心,高效便捷的电子书借阅服务会彻底打消人们购买图书的兴趣。
日前,我出席了在美国书展举办的一个题为“电子书借阅对作者是否有利”的座谈会。这次座谈会让我意识到,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看起来合理,但进展缓慢,与出版商、版权经纪人以及那些声称代表作家利益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人有:版权经纪人姜•克拉克、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罗琳•雷迪、38enso公司老板杰克•佩里、Overdrive公司总裁兼CEO史蒂夫•波塔什、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执行理事保罗•艾肯。姜•克拉克担任座谈会主持人。
卡罗琳•雷迪谈了他们公司在图书馆市场的电子书策略。以下是她的发言要点:
“我们无法接受电子书借阅服务,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对我们的业务没有好处。……这不仅是在保卫我们的利益,也是在保卫作者的利益。……作为出版商,我们一直认为作者的著作被图书馆收录是一件好事,但数字化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借到任何想看的书,那样的话人们还要买书做什么?……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将会彻底破坏出版物市场。……很显然,虽然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对电子书的可发现性有所帮助,但更会消灭人们购买电子书的需求。……我们承认图书馆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但图书馆提供的毫无阻力的电子书借阅体验,将会与实体书借阅形成根本性的区别。”
这段发言有多处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最令我无法苟同的是她说的最后一句:“毫无阻力。”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西蒙&舒斯特以及其他出版商对这一问题一直以来的错误认识。
从图书馆借阅电子书并非毫无阻力。在过去几年,Overdrive以及其他少数技术公司确实改进了电子书借阅技术,使电子书借阅过程变得简便了一些,特别是在人们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用的是E-ink设备,电子书借阅过程就要复杂得多,足够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作为一个“技术控”,我都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体验确实太糟糕了。想想所有其他的普通消费者,这些人才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人口,对他们来说,借阅电子书怎么可能会“毫无阻力”?
所以说,电子书借阅并非是一种毫无阻力的体验。
在提问环节,我陈述了我的观点,并问道:“既然借阅电子书和借阅实体书一样并非毫无阻力,那么出版业还在担心什么?”
姜•克拉克回答了我的问题。他说:“因为从图书馆借出的电子书很容易被盗版。”
盗版是出席座谈会的几位嘉宾普遍担心的问题。不过,我认为他们对盗版问题的认识也是错误的。从图书馆借出的电子书更容易被盗版吗?除了苹果之外,Overdrive、Kobo、巴诺书店、谷歌使用的DRM技术都是一样的,想要移除它并不难,而且买的电子书也并不比借的电子书更难破解。所以,克拉克的担心,实际上是假定借阅者比购买者有更强烈的盗版动机。但实际上,很多网络上共享的盗版内容,最开始是由购买者上传的。
我在座谈会上指出,NetGalley为读者提供免费的预读版电子书服务,他们同样使用DRM技术,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NetGalley有多么担心盗版问题。难道是因为NetGalley的用户更加正直可靠吗?不,如果按照大家的理解,那是因为NetGalley的用户都是有钱人,而不是喜欢逛图书馆的穷光蛋。
Overdrive公司总裁史蒂夫•波塔什带来的数据也可以说明,对借阅电子书盗版风险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史蒂夫•波塔什说,他们很少接到借阅电子书被上传到共享网站的投诉。
在姜•克拉克基本被说服后,卡罗琳•雷迪继续争论道:
“即使从图书馆借阅电子书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但那只是今天的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6个月以后就会截然不同了。我们做决策不能只看眼前不管将来,毕竟出版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只花了很短的时间。下载数字文件是非常容易的,这是一个事实。……一旦人们熟悉了图书馆的系统,使用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无论如何,数字文件和实物总是有区别的,借实体书需要亲自去图书馆,而借电子书只需要点击几下屏幕按钮,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之一。”
显然,卡罗琳•雷迪女士似乎从来没有使用过电子书借阅服务,她对技术的期望有些不切实际。
昨天,我花了很长时间与Overdrive、3M以及Kobo的代表交谈,并特别询问了他们在改进电子书借阅流程方面的进展,他们都表示,简单和无缝衔接的电子书借阅体验正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也正在努力,但这不是他们一方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电子阅读器厂商的配合。
亚马逊是唯一能让E-ink设备变得简单好用的公司,但很显然,出版商们不希望亚马逊凭借这一优势,将图书馆用户网罗到他们的生态系统中。因此,总有一些图书是不可能出现在Kindle上的。
卡罗琳•雷迪有哪怕花过一个小时与Overdrive、3M以及Kobo的人交谈过吗?我看没有。因为从这些技术公司给我的答案来看,改进电子书借阅流程不是6个月就能解决的,因为包括出版商在内,大家方向不一致、心也不齐。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莫琳•沙利文在发言中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辩护和补充。她指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保障人们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利。她说道:“这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创新,自然会导致误解,引起恐慌。……当我们经历过破坏性创新,我们就能理解,他们不会是非此即彼的取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共存。”
本次座谈会的听众,很多都是图书馆员,他们非常关切出版业人士对此事的态度。座谈会结束后,听众围到Overdrive公司总裁史蒂夫•波塔什身边,对他持与莫琳•沙利文相近的观点、支持图书馆方表示感谢。总体来说,在电子书借阅这一问题上,我相信史蒂夫•波塔什和莫琳•沙利文比座谈会其他嘉宾更加关心作者的真正利益。
老实说,看到出版业专家对涉及电子书的议题及其背后技术的理解程度如此之低,我感到非常失望。在卡罗琳•雷迪做出任何决策之前,我建议她亲自使用一下电子书借阅系统——而且不要蜻蜓点水,要把这个系统的方方面面都了解一遍:E-ink、iOS、安卓、桌面计算机、图书馆用计算机,等等。在姜•克拉克表达他对借阅电子书盗版风险的担忧时,我建议他先想想,这与大型电子书零售商销售的电子书面临的盗版风险有何区别?
只有当这些人,以及所有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人,能够转变观念,与软、硬件开发商以及图书馆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使用简单、不会让人迷惑的电子书借阅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形成。但是考虑到他们害怕电子书借阅过于方便,会导致人们不再购买图书,我怀疑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解决——无论是6个月还是6年。
06月24日15时| 评论
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便利和容易盗版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盗版更多的是来自个人行为,即使没有图书馆的免费借阅,照样一堆的盗版),很多人只是想当然联系在一起。反过来,从版权保护来看,图书馆更加看重其与读者、出版者之间的关系,在版权保护的意识、对读者的教育和采取的保护措施方面可能做的更好。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稳定的集团电子书消费群,奇怪的是出版者好像支持的力度不够。国内的电子书市场要死不活,为什么不乘此机会从这里开始呢。
06月22日07时| 评论
两者应是共存的,互为补充。图书馆的盗版风险低于大型电商的平台风险。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