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流过素朴之书的一道清溪

作者:蓝蓝(诗人)   2013年03月11日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台湾作家朱天衣。

《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朱天衣 著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去年重阳节接受过一家杂志的采访,问题是:当你年老时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杂志出版后,看到了包括央视气象播音员宋英杰在内的几位的回答,大多是期望找一处乡野民居,与山水作伴,安度晚年。事实上,平日里也听朋友们说起这样的话题,都对“瓦尔登湖”那样的生活无限向往,但却鲜有人真的去落户山林。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桩令人悲哀的事情。因此,刚读了朱天衣的《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几页,便不忍继续读下去,盖因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也有痛恨自己不能去做的种种懦弱或无奈——首先第一条,我们的土地不能私人买卖,也就颓然断了这个念想。

    自从罗兰·巴特说过“现代的大自然就是城市”这句话后,大多数人也就认可了这种顺从生活的洪流把我们裹挟到任何地方的命运。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戏剧、电影、芭蕾、音乐会、画展、吹牛聊天、各种饭局,似乎完全替代了农耕时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安慰和想象力。对童年记忆如我顽固地不愿删除者,偶尔也会在每个季节换衣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自己过着多么可怕的生活——抽象的春天,抽象的夏秋和冬季。既看不到越冬小麦覆盖着雪野的皑皑无际,也看不到小草幼苗返青拔节和孕穗时的惊讶和壮丽。我们渐渐丧失了和大自然贴近时的幸福感,也丧失了星移斗转带来的时间感。因此,读到朱天衣写在书里的第一句话——“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站在这片野地前”时,看到书中长满了杂草灌木、小池塘和优哉游哉猫狗的照片,心里泛起的辛酸和妒羡都是不言而喻的。

    我很早就读过朱天文、朱天心的文字,朱家姐妹最小的朱天衣的作品,这是第一次读到,在内心里却激起了更多的波澜。无论她描写怎么样购下这片荒地、如何顶着暑热刀耕火种垦荒,还是小心翼翼照料那些收养的各种动物,每一行字都在唤醒我七岁以前在胶东农村和豫西山区的记忆。似乎这些美好篇章都是“失乐园”,提示我已经丧失并远离了我心仪的生活。自然,这一点疼痛无法跟我阅读此书带来的巨大感动相提并论,因为我知道,亲自动手清理长满荒草的山野,种植蔬菜、草木,照料一大群狗、猫、鸡、鹅、鸟、龟,清理粪便、疗治疾病,并尽可能使这些几乎互为天敌的动物们和平共处是多么艰难辛苦的事情,需要何等博大的爱心和耐心,而且,作者对于四周环境中一应的动物、植物都给予平等细腻的关爱——诸如毛毛虫、蛇、蜘蛛等令我魂飞魄散的小家伙儿,也都能领受一份来自人类的抚爱和善待,这就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更不要说作者对于山野邻居们那种信任、温暖的情感了。

    虽然朱天衣长期担任动物保护义工、山林溪流保育协会义工,但是,读她的文字却感受不到作为人的优越感,这是我最深为感动的。她的叙述全然不见“技巧”,平淡清澈如一溪流水,淙潺澄明,完全将视野所见的万物置于和人一样的高度,一颗仁慈之心随微风轻颤,逐流水起伏,此等精神境界既俯身于人间烟火又超凡脱俗。可以想见,这样的赞誉于她真的无关紧要,因为身体力行做这样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再自然不过——宛如种子发芽、鸟儿飞翔、星辰在天宇闪光一样。

    我好奇于朱天衣何以能有这样素朴的情怀,书里也说出了一些理由:“我一直觉得我的父母容忍度很高,从小我什么都养,自己抓来的鱼、虾、螃蟹、虫虫、蝌蚪就不用说了,别人送的龟、鳖、鸟也养得不亦乐乎……”,即便小时候家里空间逼仄,父母也容忍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心愿照料这些小生命。朱家三姐妹在谈到她们的父母所给予她们最好的教育,便是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自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爱和教育。在《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一书里,唯一专章写人的,就是“四季桂”。在这短短的一篇文字里,朱天衣写下了对父亲朱西宁的回忆。据说这是她在父亲离世后第一次写和父亲有关的文字。在她的笔下,父亲很少抱怨,“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即便是身边最亲的人。”有这样的父亲,家里的孩子便能到了父亲弥留之际,静静记下他临终的叮嘱,“大家很有默契地不惊不动,好似在做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包括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这真是一段如惊雷般震撼人心的话,因为这样的平静实在是令人觉到了这家人内心风暴眼般隐藏的力量——它也能解释朱天衣待人待物、包括生活写作所呈现出的淡泊慎独、谦冲自牧的态度,更不要说文章最后才透露出父亲为她所种下的那棵桂花树——“我才知道那是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沉溺也不恐慌。”——读到此,我不禁热泪盈眶。

    或许,我们并不缺乏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匮乏的诅咒,也不缺乏对回归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但我们实实在在缺乏的是如朱西宁先生、如朱天衣这般淡泊守真的生活态度——不是说要以居住在都市和乡野来区分,亦不是靠幻想或抒情来甄别,而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行动细节,来充实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大自然的丰富自是教会我们知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万物也是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应学会从存在的意义上来理解事物,理解我们自身的生命,无论是一只流浪猫、一只受伤的鸟,还是一棵茂盛的大树、一道解冻的溪水——人能够在一个与万物共存的世界互相建立的关系中获得自由——正是朱天衣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

作者:蓝蓝(诗人)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