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13年北京订货会前夕,百道网举办了“给编辑的六堂课”,由台湾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苏拾平先生全天讲授。会上很多编辑带着自己做的书提问,苏先生现场释疑解惑。其中一位编辑带来一本少儿知识百科全书,他想要知道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百科图书,十年后该如何重新出版。苏拾平先生并没有给出如何做的标准答案,但他帮着厘清了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市场。我们将这一问一答进行了整理,配发在本文中,策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马汝军和少儿出版社总编辑周晴为此专题写作的两篇精炼的文章。众所周知,大百科社是中国出版百科全书的主力阵地,他们在百科全书出版上的最新动向值得关注。而少儿出版社今年推出中国最叫响的一部少儿知识类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老少读者们都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这套书将以何面目重返图书市场。
苏拾平:今天不是DK类百科读物的好时代,但图书市场仍有它的一席之地

问:苏老师你好,这是我们公司04年出的一套少儿的知识百科类读物。当时这个开本、内容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我觉得知识百科类读书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想再次重新出版的话,请苏老师点评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苏拾平:这样的书的形式大家有没印象?最早的来源是哪里?DK是吗?DK曾经为全世界创造了一个图文浏览式百科的形式,它曾经风行一时,但DK当时的风行,为什么在今天不见了?究其原因,它最大的敌人就是电脑,就是互联网。
我想说,DK创造了浏览式的百科世界,而不是查阅式百科。前者是赏心悦目,后者是工具型,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它不是供人查阅,是有浏览价值,可以翻阅,赏心悦目,图文整合及编排方式是编辑重点。后来DK还做过旅行百科,做学习百科、儿童百科。我们说它之所以不再风行,从小朋友身上发生的变化就可以看到。
因为我的小孩,又因为我先前在城邦做出版,而台湾城邦旗下的猫头鹰出版社出版非常多的DK书,因此我家有很多DK图书,从小开本到大开本。但到了我女儿小学时,情况已经在发生变化。她上课时做鸟类研究,我说,家里有一本鸟类百科,我去找出来给她,但她不要。她在哪里找资料?网络上。随时抓取都有,鸟类很多了,有描述,有清晰的图片,甚至有动画。现在大家作报告,如果不是学术研究,比方说小学生或者中学生作报告,都会借助网络的图文资料。浏览式百科的内容存在网上,又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据我所知,大多数人们并不浏览,但需要的时候人们随时会去找到它们。这就是我们现在碰到的读者。所以,DK类型的浏览式百科一夕间不见,当然说一夕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这种状况在各地都在出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想一件事,想想我们的读者,为什么他们在今天要买这样的书?生活形态、生涯形态、读者需要。考虑读者的诉求,这是出版永恒的主题。当它作为一本书存在时,人们不需要它时,却会翻阅它。因此,它仍然有一席之地,但空间越来越狭小。其实从学生学科成长的角度去想,某种程度上,工具型的查阅式百科读物还是学习必备,只要还在学习阶段,对知识还有向往,这种读物就还有需要。考虑到这些知识内容,除了最新的技术部分外,这个世界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知识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重新出版这些内容,表现形式将会成为编辑重点关注的核心,它可能会大过你在内容修订上的付出。
苏拾平:这样的书的形式大家有没印象?最早的来源是哪里?DK是吗?DK曾经为全世界创造了一个图文浏览式百科的形式,它曾经风行一时,但DK当时的风行,为什么在今天不见了?究其原因,它最大的敌人就是电脑,就是互联网。
我想说,DK创造了浏览式的百科世界,而不是查阅式百科。前者是赏心悦目,后者是工具型,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它不是供人查阅,是有浏览价值,可以翻阅,赏心悦目,图文整合及编排方式是编辑重点。后来DK还做过旅行百科,做学习百科、儿童百科。我们说它之所以不再风行,从小朋友身上发生的变化就可以看到。
因为我的小孩,又因为我先前在城邦做出版,而台湾城邦旗下的猫头鹰出版社出版非常多的DK书,因此我家有很多DK图书,从小开本到大开本。但到了我女儿小学时,情况已经在发生变化。她上课时做鸟类研究,我说,家里有一本鸟类百科,我去找出来给她,但她不要。她在哪里找资料?网络上。随时抓取都有,鸟类很多了,有描述,有清晰的图片,甚至有动画。现在大家作报告,如果不是学术研究,比方说小学生或者中学生作报告,都会借助网络的图文资料。浏览式百科的内容存在网上,又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据我所知,大多数人们并不浏览,但需要的时候人们随时会去找到它们。这就是我们现在碰到的读者。所以,DK类型的浏览式百科一夕间不见,当然说一夕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这种状况在各地都在出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想一件事,想想我们的读者,为什么他们在今天要买这样的书?生活形态、生涯形态、读者需要。考虑读者的诉求,这是出版永恒的主题。当它作为一本书存在时,人们不需要它时,却会翻阅它。因此,它仍然有一席之地,但空间越来越狭小。其实从学生学科成长的角度去想,某种程度上,工具型的查阅式百科读物还是学习必备,只要还在学习阶段,对知识还有向往,这种读物就还有需要。考虑到这些知识内容,除了最新的技术部分外,这个世界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知识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重新出版这些内容,表现形式将会成为编辑重点关注的核心,它可能会大过你在内容修订上的付出。
马汝军:2013年百科全书出版展望
2013年的百科全书出版大致会有如下特点: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开始网络化、数字化转型,纸质百科全书趋向收藏型、便携型发展,儿童类百科全书保持原创版、引进版竞争。
一.从世界范围看,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2年3月14日,世界知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传统百科全书时代的开始进入终结阶段。
早在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之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开始谋划出版全书的第三版,并将之定位为网络版。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并明确了三项基本任务,即建设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于是,数字编纂平台、网络版、纸质版成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三个关键词,这也预示了今后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的发展方向——基于数字技术编纂出版、网络版成为百科全书常态、纸质版百科全书在一段时间内还要存在。
经过2012年一年的调研,《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的整体设计已具雏形,虽大量工作还有待细化,但总体设计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打造成为“国家公共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编纂工作一旦全面展开,也就预示着传统百科全书的出版在中国也进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新时代。
二.从当前阶段看,网络百科迫使纸质百科全书朝着收藏型、便携型的趋势发展。
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去年历史性宣布的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销量上升,这其实预示着纸质百科全书的阅读价值已经让位于收藏价值。
在现阶段,纸质百科全书还不可能一夜之间完全消失,它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与网络版并存。图书馆、机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家庭乃至爱书者,他们对纸质百科全书还会有收藏、查阅的需求。针对这一状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仍在出版纸质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32卷)的“珍藏版”适合高端收藏,其精装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明版)》(10卷)则更适合中等收入人群的收藏与阅读。
即使在网络时代,也存在大量纸质书的拥趸。纸质百科全书一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它一定是诸多读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为了解决大型百科全书部头大的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在2013年初推出便携的单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
数字出版不会完全终结纸质书,而问题的关键是传统纸质出版物,要在市场中寻找自身存在的理由,收藏和便携是个理由,但愿有更多的理由,留住我们熟悉的纸趣墨香。
三.从读者对象看,儿童百科全书的日子好过成人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但国内原创和国际引进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儿童百科全书受网络百科的冲击较小,但是它的市场竞争确是异常惨烈。我们注意一下参与儿童百科全书的出版社,有专业社、有儿童社、有教育社,还有很多与辞书不搭界的出版社,之所以大家趋之若鹜,一言以蔽之,大家都想分一块儿童图书市场的大蛋糕。
根据统计,儿童百科全书目前的竞争态势,大致是国内原创版和国际引进版各占半壁江山。基于这种形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也采取了两翼齐飞的方式。
一方面,坚持原装经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系列已经基本完备,9~15岁版畅销十年,6~9岁版《上学就看》行销数载,已累计销售逾百万册。针对儿童百科全书竞争激烈的现状,出版社适时推出填补空白的3~6岁的《中国幼儿百科全书》,2013年将推出2~3岁版的幼儿百科,这种完全原创、年龄阶段全覆盖的战略,将确保出版社在儿童百科全书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坚持引进经典。在儿童百科领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只选择DK公司一家合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DK儿童百科全书系列也已基本实现年龄段的全覆盖。《DK儿童百科全书》单年创造亚马逊网销8万册的纪录,其销售远远好于欧洲市场,令DK公司侧目。其实国内也有诸多出版社引进DK公司的童书,但业绩并不理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成功大致源于三点:一是中国百科与DK图书的品牌叠加优势,二是出版社对DK图书中国化的改造,三是扎扎实实的网络营销。201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推出更多DK系列儿童产品。
一.从世界范围看,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2年3月14日,世界知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传统百科全书时代的开始进入终结阶段。
早在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之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开始谋划出版全书的第三版,并将之定位为网络版。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并明确了三项基本任务,即建设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于是,数字编纂平台、网络版、纸质版成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三个关键词,这也预示了今后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的发展方向——基于数字技术编纂出版、网络版成为百科全书常态、纸质版百科全书在一段时间内还要存在。
经过2012年一年的调研,《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的整体设计已具雏形,虽大量工作还有待细化,但总体设计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打造成为“国家公共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编纂工作一旦全面展开,也就预示着传统百科全书的出版在中国也进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新时代。
二.从当前阶段看,网络百科迫使纸质百科全书朝着收藏型、便携型的趋势发展。
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去年历史性宣布的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销量上升,这其实预示着纸质百科全书的阅读价值已经让位于收藏价值。
在现阶段,纸质百科全书还不可能一夜之间完全消失,它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与网络版并存。图书馆、机关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家庭乃至爱书者,他们对纸质百科全书还会有收藏、查阅的需求。针对这一状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仍在出版纸质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32卷)的“珍藏版”适合高端收藏,其精装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明版)》(10卷)则更适合中等收入人群的收藏与阅读。
即使在网络时代,也存在大量纸质书的拥趸。纸质百科全书一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它一定是诸多读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为了解决大型百科全书部头大的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在2013年初推出便携的单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
数字出版不会完全终结纸质书,而问题的关键是传统纸质出版物,要在市场中寻找自身存在的理由,收藏和便携是个理由,但愿有更多的理由,留住我们熟悉的纸趣墨香。
三.从读者对象看,儿童百科全书的日子好过成人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但国内原创和国际引进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儿童百科全书受网络百科的冲击较小,但是它的市场竞争确是异常惨烈。我们注意一下参与儿童百科全书的出版社,有专业社、有儿童社、有教育社,还有很多与辞书不搭界的出版社,之所以大家趋之若鹜,一言以蔽之,大家都想分一块儿童图书市场的大蛋糕。
根据统计,儿童百科全书目前的竞争态势,大致是国内原创版和国际引进版各占半壁江山。基于这种形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也采取了两翼齐飞的方式。
一方面,坚持原装经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系列已经基本完备,9~15岁版畅销十年,6~9岁版《上学就看》行销数载,已累计销售逾百万册。针对儿童百科全书竞争激烈的现状,出版社适时推出填补空白的3~6岁的《中国幼儿百科全书》,2013年将推出2~3岁版的幼儿百科,这种完全原创、年龄阶段全覆盖的战略,将确保出版社在儿童百科全书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坚持引进经典。在儿童百科领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只选择DK公司一家合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DK儿童百科全书系列也已基本实现年龄段的全覆盖。《DK儿童百科全书》单年创造亚马逊网销8万册的纪录,其销售远远好于欧洲市场,令DK公司侧目。其实国内也有诸多出版社引进DK公司的童书,但业绩并不理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成功大致源于三点:一是中国百科与DK图书的品牌叠加优势,二是出版社对DK图书中国化的改造,三是扎扎实实的网络营销。201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将推出更多DK系列儿童产品。
周晴:儿童文学强势依旧,科普图书异军突起
2000年,是国内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的分水岭。就在这一年,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与读者见面,在创造了近千万册销量的同时,也带动整个少儿科普图书市场进入一个高点,同时也宣告了少儿科普图书黄金时代的终结。自此以后,少儿出版领域进入儿童文学引领的白金十年,儿童科普读物开始陷入低迷。直到2008年底,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少儿科普图书才逐步呈现出复苏之势,但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还难觅科普图书的踪影。即便是少数畅销的科普图书,也基本上是引进版图书的天下。整个国内少儿科普图书市场,基本呈现“引进强,原创弱;品种多,亮点少”的局面,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善。值得期待的是,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共18卷16开本的全彩色图文本《十万》将隆重面世,它将以全新的问题、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样式,以及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技术手段,再现《十万》每一版都曾有的辉煌,掀起中国科普出版和科学普及的又一个高潮。相信随着新版《十万》的推出,必将对少儿科普图书市场起到带动作用,从而掀起一股新的科普热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