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者保持经典品味的同时,利用大众媒体深度营销,使经典文学重新焕发生机。
11月30日,莫言以2150万元的版税成为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眼”,显示了“诺奖效应”的巨大魔力,也证明了经典文学的力量。截至12月6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两周后,其原著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仍居首位,从另一角度印证了经典文学图书的市场号召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有能力和机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经典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年轻读者所了解和阅读。而如何利用好大众传媒来宣传经典,同时保证经典文学作品以它最本原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是考验每一个经典文学书出版者的新课题。
经典文学 从未沉寂
据开卷第48周畅销书排行榜数据显示,继《百年孤独》《活着》《白鹿原》等经典文学书长期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之后,虚构类畅销书前十名均被莫言的《蛙》《丰乳肥臀》等作品占据。经典文学书市场今年明显有升温迹象。
今年出版了卡尔维诺、奥兹、卡佛等作家作品集等畅销经典书的译林出版社,最近又因出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起大众注意。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袁楠说:“电影上映确实对经典原著销量有较大推动作用,但其实经典文学书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销量一直没有明显下降,经典的生命力是常在的。”
而对于热点事件带动经典文学重生后能保持多久的吸引力,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李春凯说:“一些热点事件对经典文学的带动是比较持久的,阶段性的销售高峰点后,仍会保持较高的销售量。例如人文社当年出版的《围城》,同名影视剧播出后,引起更多人对经典的阅读,销量至今都保持在很高的位置上。”
通过今年市场调研,人文社发现每年都有几十万新书出版的大众出版市场中,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销售量的还是以经典作品为主。针对这种情况,人文社在出版策略上也做出了调整。李春凯说:“一方面,发挥我社传统优势资源,借《围城》《白鹿原》《洗澡》等经典书出版周年之际,对经典作品进行重组、包装、再开发,争取更多上架机会,吸引新生代读者关注;另一方面,在重点书的推广上,由原来对原创新书推广的重视之外,对经典作品推广也更加重视,比如今年《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请陈忠实和《白鹿原》电影导演去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活动。”
挖掘共鸣 打造经典
如何使得经典文学作品得到当下读者的认同,袁楠认为:“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它的生命力所在,它至少是一个不断重印、再版的长销书,如何让它重新成为畅销书,就需要找到这种经典文学中的普世价值,比如爱、尊严等,找到作品的经典力量在当下所能引起的共鸣。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经怎样引领美国青年读者的,我们再同样将这种引领介绍给中国读者。”
“经典文学意味着思想深度的代入,在一个相对来说以快餐文化为主体阅读人群的时代,要想把经典打造成畅销书,达到全民阅读确实需要出版人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外国文学事业部营销总监张艾茵说,“村上春树的《IQ84》系列、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张爱玲的《小团圆》以及2012年出版的乔纳森?弗兰岑的《自由》都是市场上畅销的经典之作。”而对于怎样让新一代读者走近经典,张艾茵说:“首先试图让读者走出‘经典意味着缺乏阅读快感’这一误区,除了少数极其晦涩的纯文学作品,还是有很多经典是介于流畅的故事性和文学的思想性之间地带的作品。对经典文学的打造和推广上,并不能强调阅读的教化作用,而是以阅读的有趣有益为前提。开始就把图书定位为经典文学,反而会拉远与读者的距离;而如果从大众读者的视角去寻找图书定位,强调图书本身的特质,如以风格、情感等走近读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寻找经典的魅力,反而更加有利于经典文学的传播。”
深度营销 保持品味
经典作品需要传播推介,而如何利用现代传媒最大效果宣传经典,同时保留经典的品味,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有着自己的经验。世纪文景副总经理王蕾说:“经典不能光放到市场上等读者发现,出版者要主动做出推动。”
首先,作家的形象包装对经典的传播效果是很重要的。比如世纪文景近期引进了托尔金全系列,就要把托尔金“现代文学经典大师”的形象重新树立。
其次,利用大众媒介,做好深度营销,对经典传播成效如何也有着关键作用。12月14日《霍比特人》同名电影将全球首映,世纪文景借此之机与电影出品方华纳影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华纳购买了世纪文景小说的译名,同时也在促成小说译者为电影翻译中文字幕,这样可以减少读者在阅读和观影中产生的理解障碍,另外,世纪文景也在极力促成与天天向上等大众节目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经典文学作品。
第三,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文化活动,是将经典文化扩大传播范围的新思路。比如,世纪文景跟支付宝共同举办微博活动,在支付宝上花一分钱就能得到诺奖作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原文标题:经典文学书如何涅槃重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