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漫长铺垫后的痛快和怅然

作者:默音   2012年11月20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英)大卫·米切尔著,唐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版,39 .00元。
 
    在这个影像化的时代,当《黑客帝国》的导演把某部小说以大手笔铺陈在银幕上,被改编成电影的原作自然红得发紫。大卫·米切尔的《云图》就是这部传说之作,六分钟长的预告片通过网络被不断复制,不管有没有看过书,人人都睁大了眼。

    我早就是米切尔的拥趸,从《幽灵代笔》到《云图》,他的故事一向有挑战极限的姿态,背景一变再变,一部小说里塞着迥异的时代、国家和种族,层叠如俄罗斯套盒。不免对他的新书怀了期待,《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仅看书名,莫非是时光在千年尺度流转的又一则传奇?

    结果我不得不忍着倦意啃完前半部。所谓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这一次米切尔没有炫技,他用了极其传统的手法,巨细无遗地勾勒主人公及其环境:德佐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办事员,随船来到长崎的出岛———闭关锁国的日本惟一一处允许外国人停留通商的人造岛屿。题名的“千秋”指的便是日本。出岛是投机者的天堂,德佐特生性耿直,试图厘清公司内部的种种舞弊行为,树敌颇多。能算得上朋友的只有长驻当地的医生马里纳斯,以及日本政府的年轻翻译绪川。1799年的日本正处于严惩基督教的封闭状态,德佐特在这片行动不自由的陌生土地上,外有职场倾轧,内在则是年轻的煎熬。他思念未婚妻,却又不由自主地爱上一个不可能的对象,织斗是日本医生的女儿、卓绝的助产士,脸有烫伤,兰心惠质。

    如果就这么絮絮叨叨地描写一场两百年前的跨文化恋情,实在无趣。好在剧情从第二部开始转折。织斗在父亲亡故后被送入隐僻的寺庙,等着她的是不为人知的邪恶寺规。享有大名身份的住持在出岛享有显赫地位,据说还能伸手取走蝴蝶的灵气。织斗试图逃跑,曾与她有过未遂婚约的绪川也从别的渠道获知寺内的秘密,决定抛下现有的身份地位,前去营救。临行前,绪川把秘密交托给德佐特。既是情敌又是朋友的两个男人,抛开他们的国籍、身份和思维模式,内里很有几分相像。米切尔似乎在曲折地传递一种可能:那些懂得爱的人,正直的人,为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本质是同一的。

    只要熬过前半部太过细节的描写,你很难不被三个年轻人的命运所牵引。织斗枉有技能和知识,被母亲卖给寺院;绪川作为养子,按养父母的意愿过了几十年缺乏自由的生活,因无法坐视织斗身陷囹圄,甘愿以身犯险;德佐特花了两百个夜晚研习日语,读懂了绪川留下的卷轴,但作为外国人,他的话无法传到当权者的耳中。抉择和困局之间,一艘突然出现的英国船用炮弹击碎了出岛的宁静,德佐特在荷兰公司名存实亡的时刻站了出来,自嘲地以“出岛总统”之名捍卫心中的信条……

    德佐特站在瞭望塔上面对炮火的场景是如此熟稔,并不是哪本书里有同样的设定。在这一刻,《千秋》历史小说的外壳簌簌掉落,露出米切尔式的炙热内核。正如《幽灵代笔》或《云图》,他的故事关注的总是那些“以卵击石”的人。他们没有权势和力量,有时甚至没有姓名,惟有抉择的时刻彰显他们带着脆弱的明净。“人的心灵也有它自己的心灵……心灵的心灵也会发挥它自己的意志,也会用它自己的声音说话。”无论是跳跃纵横的科幻连环作,还是工笔长卷式的《千秋》,心灵的声音从文字构筑的世界漏出来,直抵读者的耳际。米切尔的魅力在于此,炫技式的写法不过是心灵之声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最传统的作家,惩恶扬善式的,只是不那么说教。

    《千秋》起源于米切尔在日本教书期间的一次旅行,出岛博物馆给了他灵感,当时写下的笔记一放就是十年。真正重要的题材,作家会留到成熟之后再写。米切尔选择重拾旧梦,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他的第五本书。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蕴含了太多沉淀,所以前半部才充溢着过长过久的铺垫;而后半部的痛快和怅然,果然是熟透的故事如好酒,余味悠长。掩卷之后不免担心,作家用前影视时代的节奏推进的浩大叙事,究竟有几个读者能耐心追随呢?

    延伸阅读

    《云图》,(英)大卫·米切尔著,杨春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33 .00元。

作者:默音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