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总有一本书静静伫立,守望灵魂。
《秋千》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由“博洛尼亚童书奖”特别提名奖得主布丽塔·泰肯特鲁普自写自画,艾瑞·卡尔荣誉奖得主阿甲倾情翻译,于2025年6月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它不仅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更是一部跨越年龄、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心灵之书。
《秋千》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作者:[德] 布丽塔·泰肯特鲁普 图/文
出版时间:2025年06月
《秋千》是一本关于时间与人生的诗歌绘本杰作,方形小开本设计,却有厚重的160页,远远超出了一般“儿童图画书”的篇幅。这种超常规的厚度为书中的宏大叙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诗歌的韵律应和着画面荡漾,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变化,仿佛摇摆的秋千。
书中每一页的场景都截然不同。随着时光流转、四季变换,不管晴天雨天、晚霞晨露、暴雨繁星,秋千一直静静伫立,置身于青草野花、蝴蝶蜜蜂、落叶飞鸟之间,邀请着每一个人坐上去。这架无言的秋千,承载着太多人生的悲欢与聚散,给予我们飞翔的自由与休憩的静谧。而时间如丝线般贯穿其中,将这些瞬间编织成独属于每个人珍贵的记忆。秋千这一冰冷的物件融入经历与情感,最终承载起一段广阔而深沉的人类共鸣。

《秋千》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方式。交替的角色和场景,打破了时间和事件的顺序,创造了一种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书中的每个角色与秋千的相遇,都没有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通过秋千作为一个连接点,连接起各个生命阶段的人生故事。这种结构的选择与秋千本身的喻象不谋而合:摇摆的秋千代表了生活中的波动与不确定性,时间与情感不断往复流动。正是这种摇摆的节奏,让整本书显得既自由又富有层次感。
布丽塔·泰肯特鲁普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探讨了“回忆与失落、重拾与重构”的主题,借助不同的页面布局和插图的变换,巧妙地模仿了秋千的运动和时间的流逝,寓意生命的无常与流转,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深刻思考。书中的开篇“秋千,一直都在那里。它面朝大海,邀请每个人坐上去……”到结尾“秋千还在那里。它面朝大海,邀请每个人坐上去。这是开始的地方……”书的开头和结尾,仿佛海滩上的潮起潮落,又仿佛一个时间循环,始终如一,循环往复。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也让他们在每一个瞬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秋千》这本书的灵感最初源于布丽塔童年时代在祖母花园中的秋千,在那里她度过了许多无忧无虑的时光,而这些经历成为她思考生命流转、情感变迁和记忆保存的起点。长大以后,每当她回到家乡,经过儿时常去的游乐场,看着那些废弃的秋千,它们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对她而言,秋千不仅是物理空间中的存在,更像是情感和记忆的容器,见证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尤其是那些荒废的秋千,显得特别神秘、孤独,却又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布丽塔·泰肯特鲁普出生在德国汉堡,是一位深受大奖垂青的德国艺术家、作者、插画家。自1993年以来,她创作并绘制了100多部深受儿童读者欢迎的童书作品,畅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获得荷兰年度绘本大奖、德国白乌鸦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推荐图书奖、美国银行街年度最佳童书奖,提名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和凯特·格林纳威奖等。她的美术作品经常在她的伦敦画廊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博览会展出。
布丽塔将童年情感与记忆融入《秋千》创作,以细腻笔触和丰富色彩呈现秋千上的童年时光与生命感悟。秋千是包容的,它有时明媚,有时忧伤,经历风雨也见证岁月,正如人生的起起落落。书中每页既是独立故事又紧密相连,构成时间与记忆的画卷。布丽塔借此分享童年怀念,探讨时间、记忆与情感主题,让读者找到共鸣。

这本书的插图出色,文字简洁,却涵盖友谊、爱情、家庭等诸多话题,影响力巨大。每页画面精心设计,从秋千上的孩子到海边风景,从四季变化到时间流逝,都充满艺术感与想象力。它不仅带来视觉享受,更触动心灵。
秋千静静矗立,迎接每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老人、孤独者还是欢聚者,任由他们在此停留、思考、欢笑或落泪。它是相聚的地方,也是独处的地方,是记忆的载体,情感的容器。从米娅和外婆每天早上数着荡秋千二十下的约定,到后来米娅对女儿说着同样的话,秋千成了跨越时空的纽带,连接起三代人的温柔与牵挂。克拉拉荡起秋千的那一刻,思绪随之飞扬,秋千不仅让身体摆动,更让内心成长,它像一位沉默的导师,陪伴帮助我们梳理情绪、看清方向、勇敢前行。秋千是一个陪我们做出重大决定的地方。从两个人变成一家四口,它见证了新生命的孕育与家庭的扩展。这里是开始的地方,阳光下的一切明媚且充满希望。但同时,它也是结束的地方,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月光下,另一个秋千被高高挂起,清寂而悲伤。

丽莎,一个怀揣梦想的姑娘,只要荡起秋千,她便能看到繁花盛开,能去到向往的非洲草原,能抵达所有的心之所向。彼得带着儿子回到这里,开始动手清除藤蔓,直到秋千变得比以前更加美丽。当秋千被暴风雨摧毁后,人们齐心协力将它修复,象征着情感和记忆的重建。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让读者在故事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秋千是托举,送我们去更高更远的地方,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秋千也是牵挂,无论荡得多高多远,终究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秋千》是一本静水深流之书。它用极简的文字和充满诗意的画面,勾勒出生命中最本质的情感:爱、记忆,以及失去后的重建。它提醒每一位读者,即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藏着无限种可能。就像秋千本身,它荡起的是过去,也是未来;是结束,也是开始。它托举人们眺望远方,又温柔地将人带回地面。往复之间,秋千上的人完成了生命的体验,懂得了爱的真谛。

自出版以来,《秋千》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媒体评论《秋千》不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一本充满哲学与诗意的心灵读物。童书译者、著名阅读推广人阿甲评价道,《秋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图画书”,也不是为某些人群定制的,每一位读者,孩子或大人,都能从书中读到自己的故事,勾连出属于自己的私密回忆。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命就是由一串串记忆构成,被人类自身选择的记忆,或选择重述的记忆,以及重述记忆的方式,《秋千》正是这样一种精妙的重述尝试。它有可能唤起每个人的共鸣,通过当下与过去的连接,未来与当下的连接,颇适合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去送给未来的自己。布丽塔书中的秋千作为一个永恒的象征,连接着时空,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人生节点,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看作对回忆、失落与重构的深刻反思,值得读者在当下与未来的不同节点时时观测与回顾。

许多读者表示,这本书不仅让他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还引发了他们对生命、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不同性格的读者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感悟:MBTI人格中,爱独处的INFP读者喜欢画面中的留白艺术;理性且富有逻辑思维的INTP读者喜欢欣赏它散文一般的结构;热情且富有同理心的ENFJ读者被书中关于时间、成长和爱的传承所打动;注重规则和秩序的ESTJ读者则认为这本书像一本“回忆索引”;擅长使用抽象概念和隐喻的INFJ读者感受到了满屏的孤独;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ESFJ读者则更关注关怀和实际问题,希望秋千能被更好地保护,让更多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回忆……
《秋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读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它邀请每一个人坐上去,去感受生命的起落与流转,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在秋千的摇晃间,孩子看见翅膀,大人看见脚印,过去被轻轻推起,未来在回忆里蓄力。
人生如秋千,起落不由人。所遇一切,皆是风景。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