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正义和美好总是如有神助——读宋安娜的长篇小说《小骨朵》

刘卫东  2025年10月27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宋安娜的新作《小骨朵》是一部讲述天津抗战故事的儿童文学作品,从抗战期间天津一个校长、教育家的女儿小骨朵的视角,写了她眼中的父亲、母亲和“老斯”(犹太人斯泰因)与侵略者的斗争,以及她的参与和成长。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宋安娜多年来研究和写作的结晶也水到渠成。此前已经有太多关于抗战的书写,当下关注这个主题时难免有“影响的焦虑”,但作者发挥“后发”可以使用史料的优势,写出了视角独特的故事,为抗战题材这个庞大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引人注目的成员。

《小骨朵》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宋安娜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小骨朵是一个主意大、爱探险、重感情的“萌妹子”,又是抗日小英雄。提起这个系列,读者首先会想到耳熟能详的《小兵张嘎》(徐光耀)和《小英雄雨来》(管桦),它们都是由抗战的亲历者书写的,有着浓郁的硝烟味道和男性叙述语气。宋安娜在写《小骨朵》的时候匠心独运,为主人公设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小骨朵名叫赵怡珊,家住在天津英租界伦敦道,爸爸是兴华学校的校长、留美法学博士。妈妈“焦大夫”在给了她一个“妈妈抱”后离开家,去了有“红星”的地方(抗日根据地)救治伤员,家里还有包月车夫满仓叔和厨娘栓他娘。这个人物设定在此前的抗战叙述中是少见的,但20世纪上半叶杨沫、杨苡、韦君宜等曾在京津接受初等教育的优秀女性的经历为其真实性做了注脚,因此,“天津小洋楼里的小姐”小骨朵这个“另类”的人物是站得住的。

小骨朵的抗战经历也是独特的,开始她好奇地发现爸爸参与抗战工作,接着参与给失学的南开中学学生送信、让他们转到兴华中学读书,协助老斯研制药物,在爸爸被敌人暗杀后在地下党安排下离开天津投奔抗日根据地,找到了妈妈。她是个做了抗战工作的小英雄,但作者把她放在了更广阔的空间,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作为儿童的天真和感性,如教老斯中文、爱好自然、对科学实验兴趣浓厚等,避免了对战争的残酷的一面的直接叙述(爸爸牺牲例外),更适合当下的儿童来阅读。

让《小骨朵》在抗战题材之中有独异之处的是设定了一个中国小女孩与一个青年犹太医生的友谊,把故事延展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体系中。约拿·斯泰因是奥地利籍犹太人,刚从医学院毕业成为外科医生,祖国就被侵略了,他辗转来到天津,成为小骨朵家的房客,在爸爸的帮助下为奔赴抗日前线的医院做准备。小骨朵教老斯学中文,后来才知道他的身份;老斯教小骨朵化学,两人组成了配合默契的搭档。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老斯与小骨朵离开天津,投奔到了抗日的阵营。小骨朵、老斯的交往看似传奇,但根据的是真人真事,而能够写出这样的情节,与宋安娜的长期积累有关。

百年来天津一直是犹太人在中国重要的定居点,二战期间更是有大批犹太难民为躲避战乱来到天津并得到了很好的庇护,这段历史宋安娜一直很关注,经过走访后写成《神圣的渡口——犹太人在天津》,出版了中英文版本,有很大的影响。老斯的原型是奥地利医生理查德·傅莱,抗战期间来到中国,在延安发明了用土法制造粗制青霉素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当时的医疗水平,挽救了很多伤员的生命。小骨朵的爸爸赵校长则是根据作者母校耀华中学抗战期间被日军暗杀的校长的事迹改编的。所以,《小骨朵》中的人物和故事看似信手拈来,实际都有牢靠的史料做支撑,从而使作品有很强的“底气”,这是作者长期关注“犹太人在天津”问题,厚积薄发的结果。

因为预期读者是少儿,作家有意识增加了适合他们理解的兴趣点。故事发生在天津的英租界,所以《小骨朵》中的天津元素很多,有浓郁的津味儿。作品在情节中插入了租界历史、鬼市、捞面等内容,很轻松地介绍了近代天津的风俗、文化,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适合孩子接受。特别是,作家把津味儿的幽默也带入了人物的语言,尽显曲艺之乡的风格。小骨朵和老斯的设定是一中一外,一个是矮个子鬼机灵的小女孩,一个是一米九的汉语说不利索的医生,在视觉上就有相声的感觉,俩人走在街上,要么像“大刀螂后边跟着一只小蚂蚱”,要么像“小蚂蚁拉着一座大山”。小说整体语言也是幽默、放松的,写满仓叔看到来接爸爸的别克轿车后,边啧啧称赞边小心地擦着车灯,一旁的栓他娘说:“天还没亮透呢,别舍不得开灯,车灯亮些,照见四下里也清楚。”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来了一句调侃,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手段都有效舒缓了节奏,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

作品结尾“神来石”名实相副,使故事平添奇幻色彩。敌人轰炸妙峰山香会的时候,前来接应小骨朵和老斯的妈妈刚与他们相聚,炸弹就落在了他们身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小骨朵,“用母亲的身体护卫女儿的生命”,老斯又保护妈妈和小骨朵,用身体“搭起一座拱形屏障”。这是一幅动人的图景,它是人性的、国际主义的,弹奏了爱和反战的最强音,具有宋安娜在“后记”说的平凡而伟大的“温暖”,超出了一般抗战叙事的境界。玄妙但又符合逻辑的是,此时飞来一块巨石,压住了炸弹使它没有爆炸(这颗哑弹在1985年修葺景区时才被挖出)。尾声中后来成长为医生,已经当了奶奶的小骨朵,就是在神来石边给自己孙女讲述这个故事的。“神来石”不是为了神奇而神奇,而是一座纪念碑,这个设计使作品没有陷入空洞抽象的“升华”,而是颇具想象力和童趣,也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所以正义和美好总是如有神助——这可能是作者最希望读者小朋友们感受到的。

(书评作者:刘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刘卫东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