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他的思政课被听众追着“加课”,一方讲台是他守护信仰的战场

2025年10月24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这是“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组委会给方永刚的颁奖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方永刚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讲好每一堂课。作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一位政治理论课老师,方永刚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比语文老师还要文采飞扬,比数学老师还要思维严谨,比历史老师还会引经据典。他的课在部队、在大连,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四十三岁时,方永刚患上了癌症,可他仍然带病坚持站在讲台上。手术后刚刚醒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开了张书单让妻子回家取书,因为他要为自己的研究生做论文开题辅导。2008年,方永刚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年仅45岁。

《方永刚:讲台上的战士(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作者:董恒波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翻开这本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方永刚:讲台上的战士》,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的动人故事。

知道什么叫“返场”吗?

歌手唱歌唱得好,本来唱完了,可是观众没听够,于是歌手只好再次走上舞台,为大家演唱。这就叫返场。

可是,讲政治理论课,谁见过教员返场的?

方永刚就能做到。

有一年冬天,方永刚应邀到沈阳军区某部做报告。定好的时间是从下午四点到五点半。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了,可是官兵们竟然没听够!

官兵们找到了部队首长。“这个教授讲得太好了,我们真的没有听够,您和方教授说一下,晚饭后,再给我们接着讲一场吧!”

真是盛情难却,吃完晚饭后,方永刚又接着讲了两个小时。

像这样讲课返场的事情,方永刚经历了很多次。

1998年10月,他去外长山要塞区给部队讲课。

 “白天,我们的部队战士都有任务,您看课能不能安排在晚上?”部队的一位首长问方永刚。

“我的任务就是讲课,我不讲条件,不管什么时间,我都会准时到场。”

那天晚上,讲课开始时,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许多家属竟然也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来听他的课。

方永刚的课一直讲到了夜里的十一点,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一段时间,他的课排得非常满,除了讲课,他还有其他调研任务。有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并没有安排讲课,可是舰队的领导听说方永刚来了,临时决定邀请他为潜艇某基地官兵讲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

由于讲得好,部队又接二连三地请他讲课,不到一周的时间,方永刚连续讲了十五场。当然,他的专题调研报告也写得很优秀。

方永刚一直热切关心着祖国建设和发展,那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他也从来不回避。

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反腐败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方永刚经常深入群众,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

他先让群众给自己上课,然后才能更好地给大家上课。

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课结束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方教授呀,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

那年的四月中旬,大连市的一个乡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乡领导希望,最好让乡亲们听完课之后,能学到实用的东西。

“哦,暂时不行。” 这是方永刚第一次没有马上答应别人的邀请。他说:“你们要给我一些时间,我必须做一些准备,你们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呀。”

那年的五一小长假方永刚就是在这个乡度过的。他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做了大量的笔记。

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准备之后,方永刚才站在了这个乡的讲台上。在讲台上,他从理论到实践,分析了这个乡的情况,针对此地经济建设的优势和劣势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议可以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开展一些致富的项目。

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的课太实用了,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老百姓的心坎上 了,也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咱这偏僻的小山村。”

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出版101种,发行千万册。该书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领域、不同战线上平凡而伟大的时代先锋,包括科学家、文学家、医护人员、工人、农民等,将先锋们的感人故事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培根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受益终身的精神底色。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