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展现边疆地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程——《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出版

卢秋韵  2025年10月24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正式面世。该丛书由广西知名历史学者江田祥、郑维宽担任主编,并特邀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担任顾问、作序推荐。丛书编委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权威学者。该丛书的出版是国内历史学界关于广西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旨在从历史与地理的双重维度,系统解答“何以广西”这一深刻命题。丛书入选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程,自出版以来,获《光明日报》重磅推荐,大版面刊发了葛剑雄为丛书撰写的书评《中国历史地理的广西表达》。丛书第一辑入选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优秀出版物、年度特别推荐图书,荣获2025年广西新闻宣传奖。

丛书此次推出的第二辑共包含五卷,分别为范玉春所著的《广西历史文化地理》、程刚编的《舆地千年:广西的历史形成》、江田祥与徐静琼合编的《边地治理:广西历史交通与经济社会》、蔡宛平编的《文化形塑:广西历史城市建设与社会风貌》以及司徒尚纪所著的《岭南文化地理》。其中,《广西历史文化地理》对语言、宗教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建筑景观、人才分布等文化形态进行梳理,阐释了广西文化的综合区域划分及其主要文化指标,揭示了广西历史文化的演变历程及特点;《舆地千年:广西的历史形成》从行政区划、政治建制、社会发展等主题,对秦至清的广西历史发展与形成进行详细的梳理与介绍,并对广西的历史进行全面解读和剖析;《边地治理:广西历史交通与经济社会》以交通格局与经济社会变迁为研究主线,通过对道路网络、商业贸易、经济习俗、边疆开发与治边策略等方面的多维分析,探讨历史时期广西交通体系与经济社会、地方治理之间的深层互动;《文化形塑:广西历史城市建设与社会风貌》系统阐述了广西历史上重要城市的规划、兴起、发展与变迁,以及这些城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风貌,深入剖析历史上广西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岭南文化地理》深度挖掘岭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从农业文明、聚落形态、方言特色、风俗习惯、地名文化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生动展示了岭南地区的包容、创新、务实的文化品格。

葛剑雄教授在总序中指出,区域性研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理解整体中国历史地理至关重要。他以秦代象郡郡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等广西特有的历史地理问题为例,阐述了深入研究广西历史地理问题对于解决中国历史地理重大议题的独特价值。本丛书的出版,正是为了填补区域性研究的空白,以期推动中国历史地理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不仅生动呈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参与构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展现边疆地区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程;还以其宏阔的历史格局与通透的地理视野,为理解地域文明的形成机制、观照当下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想资源,彰显了广西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江田祥、郑维宽主编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内容简介

一切因为在时间中发生,所以有了历史;一切因为在空间中存在,所以有了地理。在中国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互动中,今日之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深厚的中国得以形成。解析“何以中国”离不开解析中国的一方方山山水水。于广西而言,远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广西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历史之我们改变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塑造了今日之我们。这也正是“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之意义——解答“何以广西”。本丛书第二辑入选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程。第二辑的五卷包括《广西历史文化地理》(范玉春  著)、《舆地千年:广西的历史形成》(程刚  编)、《边地治理:广西历史交通与经济社会》(江田祥、徐静琼  编)、《文化形塑:广西历史城市建设与社会风貌》(蔡宛平  编)、《岭南文化地理》(司徒尚纪  著),丛书希冀从历史和地理的双层维度,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探寻广西旧日的足迹,思索广西的现在和未来,通过系统梳理广西的历史与地理,总结历史时期广西人地关系变迁特点,为当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作者:卢秋韵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