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题海到思维:《解题策略》如何重塑数学学习逻辑?

舒月  2025年11月14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数学教育领域,乔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自1945年出版以来,其启发式模型持续主导着解题教学的方向。然而,在当下国内教育追求减负增效、呼唤告别题海战术的背景下,一本名为《解题策略:10种核心数学思维与例题详解》的新书在当当网预售期间便登上自然科学新书榜前列,引发教育界与家长群体的广泛关注。

 

《解题策略:10种核心数学思维与例题详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阿尔弗雷德·S.波萨门蒂 [美]斯蒂芬·克鲁利克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这本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的著作,出自拥有超过40年数学教学经验的波萨门蒂博士与克鲁利克博士之手,前者是1994年美国年度教育家,两人均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及终身成就奖。书中不仅继承了波利亚“理解—计划—执行—回顾”四阶段模型的精髓,更提炼出逻辑推理、模式识别、逆向思考等10种可操作的核心策略,通过常见方法与示范性解答的对比设计打破思维定式,引导读者从机械计算转向策略引导。无论是对解题感到迷茫的学生、寻求教学新思路的教师,还是希望助力孩子成长的家长,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策略”,它也因此被出版社定位为“多角色适用的数学思维工具书”。《解题策略:10种核心数学思维与例题详解》的出现,不仅是对经典解题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时试图回应当下数学教育的现实需求,探索从解题技巧到思维能力的深层转变路径。

承经典启新篇:在波利亚基础上的突破与延伸

提及数学解题领域的经典,绕不开乔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其启发式模型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全球解题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此次引进《解题策略》并非偶然之举,责编孔令一在采访时谈及到它在经典基础上的创新价值:“我们选择在此时引进《解题策略》,正是因为它在继承波利亚四阶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10种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如逻辑推理、模式识别、逆向思考等,并提供了大量贴近现代教学需求的例题。《解题策略》不仅延续了波利亚强调的思维过程与反思习惯,更通过策略的系统化、例题的多样化、讲解的对比化,将解题教学推向更实用、更易迁移的层面。”

将这样一部融合大量数学专业术语和思维案例的著作进行中文翻译和编校,编辑部也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如相关术语的准确性与思维过程的流畅传达,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读性,孔令一表示“我们邀请了既有数学背景又擅长科普写作的涂泓老师,确保每个策略的表述既符合学术规范,又易于理解。此外还在编辑过程中放大了字体字号,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阅读习惯。”

孔令一

波利亚强调思维过程与反思习惯,《解题策略》通过三大维度实现了突破。其一,策略的系统化。书中的10种策略覆盖了从基础逻辑到高阶思维的多个层面,既有数学学科特有的模式识别,也有跨学科通用的逆向思考、可视化表示,甚至组织数据、换一个角度等策略,能直接迁移到科学、工程乃至日常生活决策中。孔令一表示,这些策略确实涵盖了数学思维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二,例题的多样化。不同于传统解题书单一的例题选择,《解题策略》两位作者凭借40多年的教学经验,既选用经典问题,又融入新颖有趣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素材。其三则是讲解的对比化。书中每道例题都设置常见方法与示范性解答的对比,这种设计旨在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跳出套路、寻找更优解,这正是从题海走向思维训练的关键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解题策略》与国内数学教育体系也存在天然的契合度。有老师发现,波利亚的解题表与国内人教版教材中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等环节异曲同工。孔令一坦言:“国内教材中很多思路的链路脱胎于波利亚的四步解题法,本书可作为课堂内容的重要补充,帮助读者更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本质。”这种与本土教学语境的适配性,让这本引进著作得以快速融入国内数学教育生态,为师生提供兼具经典底蕴与现实价值的学习工具。

破“题海”困局:以策略思维回应减负增效需求

减负增效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而题海战术则是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顽疾。

《解题策略》的出版或许可以成为回应这一现实需求的有力载体,孔令一表示:“本书正是对减负增效教育理念的有力回应。它不鼓励机械刷题,而是通过教授思维策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解题能力。书中每一道例题都通过常见方法与示范性解答的对比,引导学生跳出套路、寻找更优解,这正是从题海走向思维训练的关键转变。”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陷入“刷题越多,解题越难”的怪圈,这并非因为他们计算能力不足,而是缺乏一种策略意识。孔令一所观察到国内很多学生卡在题目中不是因为不会算,而是因为没找到解题的入口。《解题策略》通过对比化的讲解设计,让读者清晰看到策略如何带来更简洁、更优雅的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非简单的记忆模仿。例如书中前言部分展示的“握手问题”,它用7种不同策略解答同一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数学的多样性与美感,也同时启示读者一道题可以有多重入口,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正确的策略。这是作为责编的孔令一最喜欢的一个解题过程,也充分反映了《解题策略》全书的核心思想。

除此以外,书中的策略不仅适用于数学解题,还能迁移到其他领域,进一步放大增效其价值。孔令一谈到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这些策略与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甚至日常决策中的思维模式高度契合:“‘逻辑推理’可用于辩论,‘考虑极端情况’可用于风险评估,‘模式识别’可用于数据分析等。”这种跨领域的适用性,意味着读者通过本书培养的不仅是数学解题能力,更是一种可迁移的核心思维能力,这也是教育中减负的关键,当学生从阅读中掌握了本质策略,便无需在海量题目中重复机械训练。

市场热度也印证了这种需求的迫切性。该书在当当网预售期间便登上自然科学新书榜前列,孔令一认为,“这反映了读者对高质量、高实用性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对策略性学习而非机械刷题的认可,更说明越来越多的师生意识到掌握方法和基础练习同等重要。” 

塑思维品格:不止于解题,更在于成长与影响

一本优秀的数学教育著作不应只停留在“教解题”的层面,更应承担“育品格”的责任。波利亚曾说“教学生解题也是一种意志的教育”,而《解题策略》在传授策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读者的非智力因素,书中反复强调的反思、探索、多角度尝试等过程,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与创新精神。

这种品格培养融入到了全书具体的策略与例题中。例如,书中“考虑所有可能性”一章,反复强调“穷尽”的概念,试图让读者形成有序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耐心梳理每一种情况,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而“多角度尝试”的理念,则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不轻易放弃,通过切换策略寻找突破口,这种探索精神不仅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更能迁移到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中。

对于中国数学教育,《解题策略》的影响或许更为深远。孔令一谦逊表示“不敢妄谈什么改变和影响”,但也真诚希望它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数学思维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让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上数学,更是一种个人思维逻辑的训练和提升。“小学生如果害怕数学、在做题时常有挫败感,中学生如果在解题时常感到没有思路,都可以来读本书,在书中寻找自己的灵感,让自己找到策略,收获自信,重新爱上数学。”

《解题策略》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带来数学思维层面的上转变,从长远来看,也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数学桥”品牌布局的重要一环。自该品牌丛书创立以来已出版众多优秀数学图书,“解题”系列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孔令一透露,“明年还将隆重推出数学桥系列图书第五辑,里面的内容都是好玩、有趣的数学游戏”。这种以“思维盛宴”为核心的出版规划,或许将持续为中国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非压力。

作者:舒月

编辑:刘思雅

终审:舒月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