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故宫人四十载“守宫”亲述—— 《万仞宫阙:我在故宫的探索之旅》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揭秘故宫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2025年09月19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紫禁城从明清皇宫转变为现代博物馆,历经六百余载风雨,沧桑变幻中始终延续着深厚的文化底色。在这红墙金瓦之内,沉淀着一份独特的气质,那是一代代故宫人传承的初心与沉静,更是在喧嚣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的“故宫精神”。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馆员王子林的新作《万仞宫阙:我在故宫的探索之旅》,作为“在故宫”丛书的最新成果。本书以温暖而细腻的笔触,演绎了作者在故宫工作近四十年历程中的点滴故事。它不仅是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紫禁城文化寻根之旅,更借助这位老故宫人的亲身体验,引领读者走进这座宫城最不为人知的深处。未经修饰的原状宫殿、落满时光尘埃的库房、整理文物时的不期而遇……这一切都成为解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独特密钥。

“它是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在这个遗产里工作是人生的幸事,同时也赋予每一位工作者以责任。”《万仞宫阙》将个人经历与学术思考融为一体,细致记录了故宫人整理文物、清点库房、策划展览的日常,以此绘就出一幅生动而深沉的故宫生活图景,展现出故宫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恪尽职守与不变赤诚。

作者在书中坦言:“写这样的一本书,我还是头一次。”正是这份“第一次”的真诚,让读者得以贴近故宫人真实的工作场景与精神世界。无论是对故宫的深情,还是对人生的体悟,都在平静而温暖的笔触中转化为动人力量,令人读之难忘。

故宫之缘 从青涩学子到真正的“宫里人”

1985年9月,一场小雨让天安门雾蒙蒙一片,刚办完入学手续的王子林突发奇想走进了故宫。走出朱红宫门时,他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要是能在这工作该有多好。四年光阴流转,这场雨中萌发的心愿竟真的照进了现实。1989年,王子林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在求职途中路过故宫角楼时被深深吸引,便立即改变行程径直走向故宫人事处。没绕弯子,没有波折,不久后,一纸录用通知便将他迎进了红墙之内。这段缘分的开启,顺遂得仿佛早已注定。

王子林与十三排集体宿舍

那时的故宫,还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工作场景。王子林住进了十三排集体宿舍,每日与古建筑为邻。冬日的库房里没有暖气,他裹着军大衣抄写卡片,一抄就是数百张;盛夏则要参与拔草任务,顶着烈日挥镰刀,渴了就顺手摘颗院子里的果子解渴。为给心里寻个寄托,他在宿舍养了只雏鹰,连续六个夜晚与它对视,最终建立起信任。这些看似与文物工作无关的日常,恰恰藏着故宫人独有的耐心。

1998年,故宫文物部门进行“拆三组五”改革,王子林被调至宗教组,负责管理六十余处原状宫殿库房。这些库房散落在故宫的各个角落:从三大殿到后三宫,从养心殿仙楼佛堂到颐和轩东暖阁,从室内落满尘土的文物到室外遭受阳光风雨浸蚀的铜鼎铜缸——每一处,都完整保留着清末时的原貌。

寿康宫(拔草维修前)

原状宫殿是一座宝库,殿内陈设无所不有,除了宗教造像、唐卡、法器外,还有书画、贴落、家具、铜器、玉器、瓷器、珐琅器、金银器、 织绣、乐器、刀剑、钟表等文物,是研究宫廷史、物质史、陈设史最好的地方。六十余处库房,但工作人员却只有四位。从2004年到2010年,整整七年,王子林带着同事一点点啃下这块 “硬骨头”。六十多处原状宫殿的文物除尘、逐一核对、建立电子台账,每一项都做得扎实细致。

中正殿档案箱(整理前)

“有的库房实际上就是危房,有的楼梯实际上很脆弱,有的文物存放在空间狭小、没有光线的地方,有的文物存放在高大的柜顶、神龛上或者塔里,整理时,一不小心,就会从黑暗的楼梯口、龛顶上或者搭的架子上摔下来,所以我们整理文物还需要一种勇气。虽然危险时刻潜伏在我们的身边,但没有吓倒我们,反而使我们得到了锻炼,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这七年时光里,他和同事们总在大大小小的库房间奔波,在密密麻麻的文物中穿梭,连片刻闲暇都没有,更别说停下脚步好好看看园子里的景致了。在一次核对文物时,恰逢 “5・12”汶川大地震,北京也有明显震感。但由于大家都专注于核对工作,还以为是老鼠在屋顶跑动时发出的声响。直到回到办公室后,才听说刚才四川发生了大地震。

“那时的故宫,既是一座博物馆,又像一个生产队。”王子林在书中写道,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有人选择离开下海,有人坚守至今。但所有曾在此工作的人,“故宫是他们心中无形的存在”。这些亲历的细节构成了《万仞宫阙》中最动人的篇章,不仅记录了一个青涩学子到故宫专家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一代故宫人如何用青春陪伴历史,用匠心梳理文明的脉络。

故宫另一面 文化遗产地的生机盎然与“修旧如旧”

因管理六十余处原状宫殿库房,王子林得以踏入故宫的未开放区,这片宫阙深处藏着常人难见的鲜活与厚重。比如20世纪90年代时,未开放区还留存着从未修缮过的古建与地面,置身其中,能直接触摸到古代宫殿的原始环境;寿康宫西暖阁仙楼的楼梯下,曾堆着一大摞文物,拆开整理时才发现,是一组紫檀框镶玻璃的屏风;还有云光楼里的一间藏书室,既是故宫最隐秘的藏书空间,也是宫内最小的书房。

在王子林笔下,故宫不是冰冷的建筑群,而是充满生命气息的家园。每到春天,原状宫殿区的二月兰会铺满庭院,风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深秋夜里,十三排宿舍的树叶堆总少不了动静,刺猬裹着软刺在里面沙沙穿梭;清晨,乌鸦会从宫墙内振翅飞出,傍晚又黑压压一片飞回来,成了宫城里的日常节奏;白天则多了份静谧,猫头鹰缩在树枝上打盹,连猫、黄鼠狼、蛇都自在栖息。这些鲜活生命不是无关紧要的点缀,而是故宫“活态”的证明。也正是这份对“活态历史”的感知,让他对故宫的保护生出更深思考。

故宫的很多原状宫殿随着维修逐渐消失,据王子林粗略统计,地地道道的原状空间只有两处了,玄极宝殿区和延庆殿—惠风亭区。目前地面还是过去的地面,房子还是过去的房子,花草树木也是过去的,就连快要掉的那块墙皮也是过去的。

20世纪80年代前的咸若馆内景

“我们能否保留下这两处原状空间,因为故宫跟其他博物馆不一样,它不仅有收藏、保管、陈列、研究、教育等功能,它还有情感追忆的功能,因为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希腊卫城山顶的帕特农神庙就保持着原状,损坏的建筑构件满地都是,破碎的神庙并不让人们觉得缺少了光辉,反而映衬出它的雄伟和残缺之美,是一部无声的历史。所以,一扇斑驳的大门,难道非要做成一扇新的大门?一堵残垣,难道非要把它推倒,重砌成一堵新墙?看似脱了皮的柱子,非要把它拆除换成新的木柱?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带着这份思考,王子林在书中提出了“修旧如旧”的核心主张。

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续故宫的保护实践。“近年来,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修旧如旧的重要性,比如将撤下的琉璃瓦重新挂釉回炉;部分彩画不重新绘制,保存原样;不是特别需要更换的材料,尽量保持原物不变。我们反对将故宫变成公园或园林,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它的建筑和环境只属于过去。”这正是故宫人在传统与现代间的平衡:既要通过科学修缮让古建“活”下去,更要让时光的痕迹“留”下来,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能领略古代的创意,重回过去,与古人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古今对话 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新路径

如果说“故宫之缘”是王子林与故宫的“私人叙事”,“故宫另一面”是对文化保护的 “深度思考”,那么《万仞宫阙》中关于“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的记述,则是故宫以集体探索回应时代命题的“文化实践”。这场2022年举办的展览,是故宫史上首次将古代藏品与当代艺术作品深度融合的尝试,既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践行,也是一种放眼未来的探索。

展览筹备充满挑战。如何将故宫所蕴藏的优秀文化传播通过书房的形式被发掘出来?如何实现与当代书房的深度对接? 又如何激发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王子林牵头组建团队, 成员既涵盖文物、宣传、数字等部门的文物与技术专家,也吸纳了参展的当代艺术家共同参与。最终团队达成共识:“务必做好这场创新性展览,既要发掘古代书房的文化精神密码,将其融入当代艺术创作,更要以‘温故知新’为内核,开辟一场古今互鉴互赏互思的对话,回望古代、致敬古代文化,并凝视当下,进而涵养家国情怀和天地情怀。”此后历经 12 次专题研讨、12 轮方案打磨,团队最终确定了展览的核心逻辑框架。

展览设“委怀琴书”“正谊明道”“结契霜雪”三个单元,以近百件套文物和9件当代艺术家新作联动展出,令人耳目一新。这场展览以书房为载体,将古代的文脉、修养、情怀、追求与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阐释、思考进行深层次的对接,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该展览不仅在博物馆界与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更因观众观展需求旺盛,最终两度延长展期。书中对展览筹备细节与呈现过程的细致记述,也让读者看见:故宫人的守护不是墨守成规的 “守旧”,而是主动为历史与当下搭建联结桥梁,以创新实践推动文化遗产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万仞宫阙》作为译林出版社“在故宫”丛书的最新力作,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思考如何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开辟创新的路径,展现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当代学者的责任担当。它既是一位老故宫人对近四十年深耕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一部读懂中国文化传承脉络的入门指南。书中既有文物库房的尘土味,也有红墙下的草木清香,更跃动着一份守护文明根脉的赤诚初心。

202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译林出版社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的“在故宫”丛书,正是以出版为媒介的故宫百年献礼。丛书立足“故宫人讲故宫”这一核心理念,通过亲历者极具现场感的讲述,在故宫人与公众之间搭建文化桥梁,传递故宫人的精神,呈现更鲜活的故宫形象。目前,丛书已推出《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我在故宫画小画儿》《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等多部作品,未来将陆续出版《嘉礼大婚:走近清代帝王婚礼》《食天下:清代宫廷饮食》《从“总统府”到紫禁城》等新作,持续为读者呈现多元的故宫文化。 

《在故宫·万仞宫阙:我在故宫的探索之旅》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王子林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