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白瓷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之间,名曰青白瓷。正是由于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称影青瓷,又称映青瓷。影青釉是由虾青、秘色,以及白定三者混合创造出来的。它的特点是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还有隐青、罩青之名。
影青
影青纹饰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还有少量的堆塑花纹。早期器皿多无纹饰,或有少量刻划极为简单的花纹,如蔓草纹、水波纹等。中期以后,花纹显得繁杂,刻花、印花大量出现。大多数构图简练,给人以雅致之感。影青釉在雕塑瓷中多用来装饰古装仕女的衣裙之类,有些小动物也用影青釉来装饰。
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铁,经过还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瓷釉配制都是以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用常用釉料配制及在一定的烧成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影青釉配方主要为釉果加龙泉石和白云石,用喷釉法三次施于生坯上,在1260~1280℃还原气氛烧成。
天青又名雨过天青,是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淡蓝色青釉。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正是对这种釉色特点的形容。天青釉渊源悠久,相传五代后周柴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宋代汝窑、钧窑都有烧制。景德镇的天青釉是直接仿自汝窑的。在明代御器厂中,宫内发真汝器作样,做出来的也叫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做。清蓝浦、郑廷桂著《景德镇陶录》说:“镇陶官古大器等户,多仿汝窑釉色,其佳者并以雨过天青呼之。”除此之外,其对景德镇的天青特点作了说明:“汝窑瓷色,镇厂所仿者色青而带蓝光,非青碧之粉青也。”《文房肆考》谓:“汝窑瓷色如哥而深,则误认青为碧解矣。不知汝瓷所谓淡青色,实今之好月蓝色。”
天青
天青系统以钴为着色剂,其色调是一种很淡的蓝灰色,与一般的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瓷色调有所不同,实际上也可列入蓝釉系统。但是由于古人把青瓷的含义弄得非常广泛,因而多把这种淡蓝灰色的天青列入青瓷类。天青釉的制作比较简单,烧成也较稳定,它是在1250~1280℃烧成的基础白釉中加入少量含钴的原料而制成的,以釉果作釉料,并以钙、镁质原料作熔剂,釉料应球磨至细,生坯施釉,一般多采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合的施釉方法,在1280~1300℃温度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
图书介绍
《中国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七十二道工序》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林茂盛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书诚邀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担任名誉主编,并汇集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编撰工作组尊重历史,结合制瓷实践经验,查阅众多的档案、文献,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每一道工序的具体操作步骤,为传统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推动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