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褶皱里藏着文明的密码,每个时代的裂缝中都映射着人类命运的抉择。我们身处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焦虑交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塑造了今日的中国,也深刻重塑了社会肌理与个体命运。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丰裕,也伴随着价值碰撞、结构重塑与心灵震荡。理解时代的“裂痕”,是把握未来走向的关键。那些曾经深刻影响世界走向的“破裂年代”,成为现代人审视当下、照见未来的重要参照。
近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现代史教授迈克尔・威尔特的代表作《破裂年代》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这部聚焦1918—1945年德国历史的作品,以颠覆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历史的大门。
《破裂年代》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德]迈克尔·威尔特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迈克尔・威尔特作为2022年德国历史学院奖获得者,在20世纪德国史、纳粹史、消费社会史等领域造诣深厚。此次,他摒弃传统史学研究的宏观视角,以“私人编年史”为载体,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个体叙事重新串联,为那段充满矛盾与动荡的岁月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历史虚幻性”的深刻揭示。威尔特教授通过挖掘大量私人日记档案,如版画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学者维克多・克伦佩勒、小镇旅馆老板马蒂亚斯·约瑟夫·梅斯和女教师路易丝·索尔米茨等历史亲历者的记录,以微观视角叙述历史,打碎了历史决定论的固有滤镜。书中生动呈现了德国社会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暴力、恶性通货膨胀、纳粹崛起等重大事件冲击下,普通民众的命运抉择和生存困境。读者不仅能看到“几十斤钞票买一斤大米”的荒诞经济图景,也能了解纺织女工的日常与期盼,更能深入探究犹太人面对日益严峻的迫害时恐惧与希望交织的复杂心态,以及纳粹支持者在纳粹政权倒台后保持沉默背后的深层原因。
不同于传统史学著作,《破裂年代》更像是一部“绝望者日记”,通过展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无所适从,揭示了意识形态如何如毛细血管般渗透社会底层,而个体又如何以碎片化的生命叙事或支持,或顺从,或沉默,或抵抗,或抗争。在作者笔下,历史不再是由少数英雄主导的必然进程,而是充满了断裂性与偶然性,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历史的人质、共谋者与抵抗者。
“本书所在的丛书标题《新德国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视角转换。”正如威尔特教授在前言中所述,他致力于呈现二十世纪历史的多元性、多样性以及多重时间性,展现那个破裂景观中的峭壁与山尖、小径与大道。关注历史参与者的真实视角,读者得以理解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逻辑与内心挣扎,从而对那段历史产生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破裂年代》不仅是一部关于德国历史的著作,更是一面照见当下的棱镜。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本书对个体和历史关系的深入探讨,为我们理解时代变迁、思考人类命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生动细腻的笔触较好地兼顾了读者的认知获得感与阅读体验感,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历史、思考当下的新大门。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