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以醒河山》:浙江的绿色答卷,中国的生态密码

2025年09月19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以醒河山》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于2025年8月推出的一部重磅长篇报告文学。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灵魂,用鲜活的故事勾勒出浙江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的奋斗轨迹。作者张国云,这位深耕浙江省发改委、亲历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将浙江的生态实践凝练成文字,让读者透过“浙江之窗”,触摸到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脉搏,感受“中国之治”与“中国之美”的交融。

《以醒河山》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国云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书中开篇便以“千万工程”为起点,揭开浙江乡村的绿色蝶变。二十余年前,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清理垃圾、治理污水入手,将一个个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绿水绕村、白墙黛瓦的生态家园。安吉余村的故事尤为典型:曾经依赖矿山开采的“污染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村民收入翻倍,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此外,“五水共治”的篇章同样令人振奋——浙江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让钱塘江、瓯江等水系重现清澈,河畔重现鱼跃鸟鸣的生机。这些实践背后,是浙江人将生态治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与决心,也是政策与行动同频共振的缩影。

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未止步于环境治理,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路径。书中“义乌味道”一节展现商贸之都的低碳转型:义乌,这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全球的城市,通过光伏屋顶、绿色物流等创新,悄然植入“零碳意识”,让商贸繁荣与低碳发展并行不悖。而“白茶助农”的故事则更具温情——安吉白茶依托生态种植,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更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一片叶子撑起一方富裕。这些案例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能相互滋养的共生体。浙江以创新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以醒河山》的深层魅力,在于它揭示了浙江生态文明背后的文化密码。浙江自古崇尚“天人合一”,从西湖的疏浚智慧到良渚古城的生态营造,尊重自然早已融入血脉。而今,这种文化基因转化为“国家公园”建设的创新实践:浙江率先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国家公园体系,让自然成为全民共享的财富。书中记录的护林员、环保志愿者等人物,用坚守诠释了“为什么是浙江”——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内生动力。他们的故事证明:生态文明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一种文化自觉。

浙江的生态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生动注脚。书中“千万工程”被联合国誉为“全球最佳实践”,其经验已辐射全国;“五水共治”的治理模式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治水范本;“零碳义乌”的探索更是为全球低碳城市贡献了东方智慧。作者张国云在书中不断叩问“浙江为什么能”,答案或许在于:政府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科学规划与全民参与相协同,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这种“浙江之治”,为“中国之治”增添了生态维度的注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以醒河山》的笔触昂扬却不浮夸,文字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作为亲历者,将政策文件中的数据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读者在人物命运与生态变迁的交织中,感受绿色发展的温度。书中既有微观的自然观察——一片茶叶的生长轨迹、一条河流的净化历程;也有宏观的文明反思——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守护自然本真。这种“以醒河山”的书写姿态,不仅是对浙江生态成就的记录,更是向全国发出的呼唤:让生态文明成为现代化征程中的永恒坐标。张国云以笔为犁,耕耘于这片绿色沃土,用文字唤醒山河的生机,也唤醒我们对家园的守护之心。

《以醒河山》如同一扇打开的窗,透过浙江的山水,我们看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图景。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转化为千万人的实践,当生态保护从政策要求升华为文化自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便有了坚实的根基。浙江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浙江的故事,正在书写中国的未来。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纪实作品,更是一份绿色答卷,它以浙江的实践为证,向世界宣告:中国正以生态文明的智慧,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