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书苗》:在书的世界修补记忆与历史

孟达  2025年09月05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从《天下太平》的“守护国宝”主题,到《石上生花》的“石雕”主题,再到《国色生香》的“京剧”主题,儿童文学作家王苗一直致力于通过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新作《书苗》依然延续了作家的创作初心,却又在选材、叙事等方面极具新意,以古籍修复为线索,讲述了小学生书苗与她的“书痴”爸爸意外淘到一套珍贵的民国时期武英殿旧版影刻本《诗经》,并为了修复这套破损严重的旧书而与古籍修复师吴霏、杜继愚等人相识,以此为契机揭开的一段掩藏在历史烟尘中却又震撼人心的有关书的故事……小说始于补书,却又不止于讲述一本书的修补,作者以精巧的故事构思、鲜活的人物语言,呈现出“一个开阔、深邃、精彩绝伦的书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得以修补的,并非只有古籍旧书,还有由几代人的故事共同组成的记忆之书,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之书。

小说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介绍补书这一鲜为人知的传统技艺,极具知识趣味与科普价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对杜爷爷修复破损的旧本《诗经》的过程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如什么是溜书口,为什么用浆糊补书,怎样选纸等等,都有细致的呈现。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加深对于古籍修复这一“冷门绝活”的了解,也可通过补书工作的程序之繁琐、要求之严苛感受到古籍修复师们严谨专业,踏实稳重的工作风范。此外,小说也并未仅限于有关知识的普及,还书写了杜继愚与吴霏两代古籍修复师之间的故事,响应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号召。在吴霏对与杜爷爷有关的幼时往事的回忆中,杜爷爷曾因不愿让古籍受到损坏,愤怒拒绝过一个富商的无理要求;也曾被一对工人夫妇的真诚所打动,爽快答应帮他们修复先人画像,却不收一文钱……一段段回忆,让老一辈古籍修复师恪守本心、淡泊名利的高洁风骨尽然彰显,也让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吴霏等新一代匠人是如何在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自觉肩负起保护与传承中华灿烂文明的使命重担。这不仅使杜继愚、吴霏等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还激荡了读者的心灵,唤起了读者对古籍修复这一小众而又极有意义的职业的尊重与关注。小说尾声,在吴霏和书苗等人的努力之下,涉及书籍装帧、古籍修复等技艺演示的展览“一本书的生命历程”成功举办,并大受欢迎,从中所传达的,或许正是对关注与弘扬古籍修复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吁,以及传统技艺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与无限可能。

作者在创作谈中提到,“构思阶段,我就决定,要在小说结构上进行创新”。确实如此,读完全书可以发现,“补书”不只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情节,还是小说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我们很难在人物群像之中确定谁才是本书的主人公。书苗、吴霏、刘文元……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是小说的主角。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让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那么鲜活丰满,无论是古灵精怪的书苗,还是外表高冷而内心温柔的吴霏,都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说各章讲述了不同人的独立故事——书苗一家的买书故事、刘文元师徒的贩书旧事、黄端的少时回忆……这使得全书更像由多个中篇小说组成,同时也就意味着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是无可替代的主角。然而故事之间并非毫无联系,正如作者在书中对读者不断的提醒——“把这块缺失的‘拼图’拼接完整”“又一块残缺的‘拼图’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拼上了”,这些故事都紧紧围绕“书”这一主题展开——“买书”“补书”“贩书”“护书”……并以此串联起了几代人的命运遭际,从而形成了一个跨越百年时光的完整故事。在小说中,《墨香斋小记》所记载的墨香斋的往事恰似一本残缺的书,它没有后续,也缺少一些重要的细节,而杜继愚、黄端等人的故事与回忆则像补纸一样,不断修补这本书上的漏洞缺口,直至尾声,读者和书中人物一起,共同见证了一本记忆之书修复的完成。这样巧妙的构思让小说可读性极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步步拨开迷雾,直到看清故事的全貌,从中所获得的阅读愉悦感,是不言而喻的。

而我们就此也能发现,“补书”在小说中的含义并不仅仅指古籍旧本的修补复原,还是记忆的修补,并且推而论之,甚至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的修复。在历史长河之中,每个人都曾留下他的印记,但是,时过境迁,许多印记被历史的尘沙掩盖,只能静静地等待后人去发掘。特别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众多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保卫家国及赓续民族文化血脉而甘愿成为“无名的人”,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但“无名”的他们理应“有名”,他们的事迹值得被后人铭记。小说中着重描写的正是这样的一群人,或如墨香斋店主刘文元及其徒弟们,不为私利所动,深明大义,为护书竭尽一生;或如黄之澄与杜绍庭教授,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折磨之下仍旧坚守气节,宁死不屈;亦或如那群年轻的燕大学子,为抵御外敌,保护民族文化而放下学业,去向远方……这样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却长期被人们遗忘,犹如书中残缺的碎片,四处飘散。小说中,书苗爸爸在杂志上发表专题文章,向世人讲述这个跨越百年时光的故事,这实际上正是在修补历史之书中残缺的书页。“书运就是国运”,一本书及与之相关的一群人的命运在宏大的历史面前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所反映的,却恰恰正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沉浮,以及一代人的胸怀追求。文章发表后引起的巨大轰动也表明了,先辈们的故事依旧能够带给当今时代的人们感动与震撼,他们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也从未过时,在当下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在某种意义上,修补历史之书,正是要守住民族之魂,从先辈们的故事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从而书写出更为壮丽的历史新篇章。

《书苗》是一个有关书的故事,是一群爱书人的故事。作者以巧妙的构思、鲜活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迷人的书的世界。但这里的书,并非只是珍贵的古籍旧本,还是几代人的记忆之书,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之书。在当下时代,我们仍需要“补书”,需要修补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璀璨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得以保护弘扬;也需要修补一段段掩盖在尘沙之下的历史记忆,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薪火相传。借用王苗在创作谈中所言——“书香流溢,岁月传承”,恰是如此。

图书简介

《书苗》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王苗 著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书苗》是一部以古籍修复为线索,以书为主题的长篇儿童小说。作者王苗用巧妙的结构、扎实的笔触、童真的视角,勾勒出跨越百年、波澜壮阔的书业风云,塑造了一批赤诚热烈、视书如生命的爱书人形象,浓墨重彩地展现书情、书事、书缘。

女孩书苗的爸爸是一个当代“书痴”,最爱买书、藏书。一次偶然的机会,父女俩在旧书摊买到一部破损严重的清代殿本《诗经》影刻版,他们找来古籍修复师进行修复,近百年前琉璃厂古旧书店墨香斋的故事铺展开来,一段宝贵的记忆从历史尘埃中浮现。

《书苗》题材新颖,从儿童视角展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书籍文化。全书结构精巧,分为“买书”“补书”“贩书”“护书”“著书”等章,每章从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精巧奇妙、严丝合缝地勾连起数代爱书人的命运浮沉。“书痴”父女的修书之旅、书铺师徒的护书之道、爱国教授的著书传奇……共同搭建起开阔、深邃、精妙绝伦的书香世界,谱写出一部书的“史诗”。

作者:孟达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