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 《蓝色家书》——一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抗日救亡史诗

2025年09月04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5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年风云激荡,岁月早已抚平硝烟痕迹,但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家国记忆,始终在文字中温热。

在儿童小说《蓝色家书》中,一封封侨批跨越重洋,在海外游子与故土亲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桥梁,让思念穿透烽火,让牵挂抵达彼岸。

七岁那年,文钰的人生被骤然改写。父亲陈敏昌投身秘密抗日活动,为求安全,他随母亲与妹妹从厦门仓皇逃回故乡避难。

五年时光,生活的重锤接连落下:祖母病逝,家道中落,唯一的指望——远赴南洋的父亲,也渐渐杳无音信。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十一岁的文钰,揣着半篮甜粿,踏上了茫茫“过番”路,向着南洋而去。

小小的身影,在颠簸与漂泊中顽强求生:在槟城的伐木场挥斧挣命,在马来亚的橡胶园夜半割胶,又在新加坡的医馆里一边学艺一边苦读……日子纵然艰辛,少年眼中的光却从未熄灭。异国他乡的同胞温情,素不相识者的善意援手,让他在成长的每一步里,都触摸到中华民族最质朴的精神底色。

于是,那些跨越重洋的侨批中,少年将所有辛酸苦楚都凝在笔尖,化作轻描淡写的“俱安”二字。当抗战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这个在异乡成长的少年,毅然挺起脊梁,与千万华侨一道共赴国难……

赵大夫作为文钰的师父,用医者的仁心筑起抗战的后方防线。在新加坡沦陷前后,他始终坚守医馆,为受伤同胞义诊疗伤,哪怕面对日军的威胁也未曾退缩。  

师娘则连夜赶制棉衣支援前线,把对儿子的思念缝进每一针每一线,那些寄往滇缅公路的御寒衣物,成了温暖的铠甲。

大元哥从下南洋谋生的青年到南侨机工,他放弃即将实现的“起厝娶亲”的梦想,驾驶卡车在滇缅公路上穿梭,最终长眠于运输抗战物资的征程中。

宗群哥与泽黎哥隐瞒家人报名参战,用青春热血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誓言,他们在炮火中运送的不仅是物资,更是民族存续的希望。

维英姐则穿上白大褂回国奔赴前线,抢救伤员……

杨老板将餐馆盈利悉数捐出,用麻油干煎鸡的香气慰藉战士们的乡愁……

《蓝色家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族危亡注入微光,每一个人物都如星辰般闪耀。他们用各自的坚守汇聚成抗战的洪流,在战火中撑起一片和平的天空。

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在重温那段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它让我们清晰看见,抗战胜利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坦途,而是无数人以奉献、牺牲与坚守换来的曙光;它让我们深深铭记,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丰碑上,永远镌刻着华侨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滚烫印记。

让我们翻开《蓝色家书》,在动人的家书里触摸家国温度,永远铭记那些为和平挺身而出的身影,让他们的故事在时光中永远回响。

图书介绍

《蓝色家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莫晓红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蓝色家书》是一部以家书为叙事主线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品。当抗战烽火在华夏大地熊熊燃起时,一封封往返于国内与南洋的家书,成了海外赤子与故土之间最坚韧的精神纽带。故事以穿越硝烟的文字为线,串联起下南洋的风雨历程——从个人求生的艰难跋涉到共赴国难的毅然决绝,海外中华儿女用跨越重洋的守望相助,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字里行间既有家国大义的厚重,亦有人性光辉的温暖,于烽火中淬炼出一部直抵人心的民族救亡史诗。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