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哈佛大学教授、“最好的诗歌细读者”文德勒的挚爱之作出版,纪念文德勒逝世一周年

张洁  2025年09月02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4年世界读书日之际,伟大的批评家、诺奖诗人希尼称之为“最好的诗歌细读者”的海伦·文德勒,因病于加利福尼亚州家中去世。为纪念文德勒逝世一年,大雅倾情推出文德勒一生挚爱之作——《约翰·济慈的颂歌》,文德勒曾在1996年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称,济慈是她最想认识的一位作家。在《约翰·济慈的颂歌》中,文德勒精读了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的6首颂歌:《怠惰颂》《赛吉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秋颂》及一部叙事诗《海披里安的覆亡》。该书极致地展示了文德勒解构诗歌内在建筑结构的工巧之术,同时向读者阐释了何谓“英语这门语言的终极体现”。

《约翰·济慈的颂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海伦·文德勒
出版时间:2025年09月

济慈是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他19岁开始写诗,25岁因病而猝,其在7个月内创作的6首伟大颂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莎翁本人之后最具莎翁风格的诗人”。在西方评论界,济慈或许是除了莎士比亚以外,受关注最多的诗人,但文德勒认为,人们长期以来把济慈的思想和情感作为批评重点,而忽视了“把济慈作为一位诗人来研究”,并没有完全看清济慈对于艺术的看法,这也导致一些根深蒂固但不够准确的判断,误导读者将济慈视为不关心现实、耽溺于感官描写的唯美式诗人。

为了超越对济慈感觉之诗的认识,追索济慈稳步走向“思想之诗”的脚印,文德勒把济慈的颂歌视作“一个统一的序列”,通过分析颂歌的主题、意象、结构、语言等,确认了六首颂歌的先后顺序,弄清后写的颂歌是先前颂歌的发展、反驳或强化。经由文德勒的阐释,我们将重新认识济慈的诗艺——意象使用上的嬗变、所写题材的先后顺序、遣词造句方面的变化、结构型式上的创造,理解济慈作为“思想的诗人”是如何“以自己的脉动”思考,“用矿石填满所有缝隙”。需要强调的是,文德勒的济慈批评并非是对语言本身的咬文嚼字,也没有导向理论对文本的艰涩开垦,而是不断扩展文本的内在生命,其批评最终指向的是对颂歌人文意义的叩问,即“(这些颂歌)告诉了我们哪些是济慈对于人类困境和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困境的看法”。

为写成本书,文德勒考察济慈的阅读史,在其阅读标记中查找线索,在其手稿和书信中寻找蛛丝马迹;又把他放进英语诗歌史中衡量,在其颂歌中辨识出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的身影,并听见叶芝、史蒂文斯的声音。文德勒的细读不仅使济慈的颂歌变得愈加丰富生动,也让诗歌批评语言自成一派飞扬之气势,触及诗歌批评语言的终极表达的高度,正如本书译者许淑芳称“文德勒的诗歌批评展现出一种上天入地的气势,既能升入高空领悟一首诗的精神诉求,又能让每一次想象的飞扬落回大地,在对语篇布局、意象选择、词语发音的解析中得到支撑”。

文德勒一生笔耕不辍,生前推出多部关于英美诗人的细读专著,其细读常常使一部作品重回血肉丰满之态,展现出“铁血战士般的战斗力”,是评论界稀少的“力量型诗歌读者”。图书品牌“大雅”围绕文德勒的诗学研究策划打造了一套“文德勒诗歌课”作品。此前,该系列已出版《打破风格》《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上、下)》《我们隐秘的法则:叶芝与抒情形式》等3种图书,未来大雅将继续深耕该系列,推出《乔治·赫伯特的诗歌艺术》《叶芝的幻象和后期戏剧》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展翅:史蒂文斯长诗精读》等新书,以飨读者。


作者:张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