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十年回望,以诗歌致敬土地与亲情——牛庆国《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增订版)读者分享会侧记

2025年08月28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5年8月23日,诗人牛庆国携其诗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增订版)来到兰州书展现场,与读者见面,分享了这本书的创作历程。这场以文学之名的聚会,不仅是一次新书分享,更是一场关于时间、生命与土地的深情对话。

从杏儿岔出发:牛庆国的文学故乡

杏儿岔是牛庆国的故乡,他将这片土地称为自己写作的“根据地”。几十年来,他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虔诚而专注地书写着这片“邮票大小”的地方。

他的写作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乡村题材(杏儿岔题材)、亲情题材(父母题材)和主题写作(黄河题材)。这三者并非割裂,而是彼此交织、相互延展的情感版图。他说:“我是一个被土地养活的人,也是一个被文字养活的人,文字是我的另一种‘粮食’。”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正是这三个主题的交汇与升华。

一首诗的十年:从西北到全国的读者回声

这本诗集出版后,迅速在读者中引发了广泛共鸣。长诗《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一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几天内阅读量达数十万,留言数千条。一位读者在留言区动情地写道:“清晨的大巴车上,没有开暖风,坐在最后排的空位上,读了几遍,擦了几遍眼泪……”

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随之发生:一位白发老人在报社门口等候作者,只为求得一本书店已售罄的诗集;理发店老板和学徒从网上购书,要求签名后作为“年货”带回家乡与亲人分享;榆中县北山的一位村干部专程搭班车到兰州购书,并将诗集放在“曾经摆放老祖宗牌位的地方,沐手静心,顶礼膜拜”。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首长诗入选了海南一所大学的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被诸多朗诵艺术家多次演绎,被数名书画家虔诚地抄写。甚至有读者不惜高价购买复印本,只为珍藏这份感动。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增订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牛庆国|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文字背后的生命:诗歌是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嘉宾王莉作为牛庆国的长期读者和同事,分享了她对诗人创作的观察。“我见过牛老师下班后默然静坐于办公室的一隅,沉浸于自己的文学世界;我也见过他兜里揣着笔和小本子,随时记下偶得的句子。”

她认为,《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是牛庆国创作生涯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它不仅是对一个村庄和亲情的书写,更是一部中国西部农民的生活样本,“文中洋溢着的人类学式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智慧,有着民族志般的深厚内涵”。

在诗中,诗人写吆着毛驴耕地的父亲,写兜里揣着几颗糖的父亲;写敬重字纸的母亲,写嚼着未成熟扁豆把自己喂活的母亲。这些文字,最终实现了“从个体书写向人类书写的跃升”。

十年增订,不变初心

2024年底,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甘肃文化出版社在这本诗集数次重印后,决定推出《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十周年纪念版,也就是《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诗里》(增订版)。增订版封底收录了两段话:一是《诗探索》杂志的编者按,称其诗歌具有“真挚的情感,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他的诗歌无疑是具有现实与现代性的”;二是首版责任编辑原彦平的感言:“亲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卓越的诗人是广大读者的代言人”。

十年过去,牛庆国的生活和笔触都有了变化,但他说:“不变的是心中的怀念、感恩,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真诚。”

分享会最后,牛庆国与读者进行了亲切交流。一位读者说:“十年了,我仍然会被这些诗句感动。因为它们写的不仅是诗人的父母,也是我们的父母;不仅是诗人的故乡,也是我们的故乡。”

或许这正是牛庆国诗歌的生命力所在——它们从黄土地深处生长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温度,最终抵达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本文原载于:甘肃文化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