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火控雷达擦亮战鹰之眼,让远方不再遥远;测控雷达全程参与航天发射,在天际接力勾勒最美弧线;全谱系雷达在空中无尽飞翔,编织一张国土防空的绵密大网;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张开巨瞳,真正实现全天候俯瞰大地……
这一系列国之重器的辉煌成果,离不开众多雷达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砥砺奋进,让神话故事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现实,让中国的尖端国防事业跃上崭新的高度。
而其中有一个研究所,又是其中的翘楚,就是我所在的南京某雷达研究所。
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雷达、中华神盾上的相控阵“海之星”雷达、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歼-20火控雷达、神舟发射跟踪测控雷达,“远望号”测控雷达……
一个个霸气的名字,一个个尖端的产品,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亮相,都来自我们所的贡献。
我进入这中国最大的雷达研究所,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年,目睹很多,经历无数,日常的点滴,静静的存续在脑海之中。然后,有一天,血脉觉醒,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你必须行动起来,书之写之。
想要书写雷达人的故事,并不出于舍我其谁的自傲,或者拥有大量素材的便利,甚至是为雷达人发声的义务和执着。而是出于,一种打破绝缘的冲动,一种揭开帷帘的试探,我想让外界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了解一下,现在真实的雷达人,军工人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我以前是一个不喜欢拘束,性格散漫,并以此为傲的人,
还记得在高三的时候,下午还经常去踢球,早上还不时迟到。大学时,别人在实验室里奋战,而我却溜到了三峡游山玩水。进入雷达所工作没几年,我变了,我变得一丝不扣,做事严谨。事前爱做规划,事后会做检查。包里多了一个效率笔记本,周末会把下一周,前一天晚上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梳理一遍,我甚至再也没随便丢过东西,不再迟到,不会错过任一班飞机或火车。又一个周末,我早早起床准备去加班,发现大多数人还在补觉,对着卫生间的镜子,我突然非常恼火,这个看着一脸严谨、看上去还比较靠得住的家伙到底是谁?我去哪了?我是什么时候失去的自我?到底是谁把我偷走了?后来,我明白了,一切发生在工作以后,一切都是这个工作干的。
是的,像我一样,干这个工作的都是普通人。了不起的大国重器,其实都是非常普通的普通人研制出来的。就像你我一样普通的普通人。甚至还不如普通人有个性,有色彩。这样来形容,应该没错。说他们只知道工作加班,没有生活情趣,家庭观念薄弱。很多时间,都不会有错。
因为日复一日的习惯运行,他们认为自己干的一切也都很普通。
收集素材的时候,我询问过很多同事一个问题,工作以来,你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很多人都吱吱呜呜说不出什么。难忘的经历啊?好像没什么好说的。想不起来了。真没什么好说的。
那你上远望号那一次,风浪很大,你晕船晕的是不是恨不得跳海,为了怕出事,让别人把自己绑在床上。
这个事啊,倒是有的。
你去阿尔及利亚出差一年多,跟女儿见的唯一的一面,还是外公外婆带她去新加坡旅游时,在新加坡见的面,是吧?
这个也是有的。
那你在预警机上作测试,飞机有一次突然下坠,差点出问题……
哎呀,你别说,当时吓得心脏病都要发了。
你大概明白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了吧。
这些人低调质朴、不善言辞,看上去有一些寡淡无趣,惯常用严谨实用的思维考虑事情,更加关注聚焦的是雷达产品,他们身边发生的很多其实很值得一讲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视而不见,不以为意。
他们发的朋友圈,几乎没有美食美景,没有小确幸,没有美好时光的林林总总,而都是非常宏大的新闻,航母出海、神舟飞天、……这不是因为他们要蹭热点,而这跟他们有着更真切的关系,很多人都是长年累月、皓首穷经的参与其中。
当大驱下海、预警机升空时,他们内心是无比自豪的,但是,其他时间他们只是在默默对着电脑屏幕、组装生产线、预研产品、微波暗室,尽力完成自己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
看看第一代“海之星”的总设计师——张亚朋总师吧。
海之星,多么闪耀的名字,多么了不起的成果!那可是真正具有跨时代意义,让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尖端利器啊!
而女儿出生,张亚朋不在产房;女儿高烧不退,张亚朋没有为她拿过一片药;女儿小学六年级了,学校家长会,他没参加过一次……
跟普通人相比,他对家庭有挥之不去的愧疚,他觉得自己真的连普通人都不如。
他的女儿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工作的劳累和压力,披肝沥胆的张亚朋总师患上了肝癌,于四十五岁之际,英年早逝。
这是她女儿在父亲去世后,写的《怀念爸爸》中的一段话:
“我童年的时光大部分是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在我十三年的生活、成长历程中,爸爸给我留下的烙印不是很深。从能记事开始,就知道爸爸总是出差在外,至今还记得他急急忙忙提着行李去机场、去车站的样子。即使偶尔在家,他也常常是电话不断,或者是蒙头大睡,或者是若有所思,有时我必须叫他数声,他才有反应。记得在我读五年级时,爸爸曾为我买过一套四年级的教辅书,我和妈妈先是惊讶,继而大笑,爸爸十分纳闷,当知道原委后也跟着笑了,还自言自语道:五年级了?怎么这么快呀!那时的我觉得爸爸有点傻,曾对爸爸的行为特别不理解、也不满、抱怨过……”
是的,在爸爸去世的时候,他的女儿从海军首长那里才知道他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了不起的人,而不只是她一直以为的那一个工作繁忙到不管一切的失职的爸爸。
那天以后,她才开始重新了解爸爸,认识爸爸。
张亚朋总师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在雷达所,在整个国防人中,是一脉相承、屡见不鲜的。只是,他们很少诉说,也很少有人知道。
他们是普通人,只是被工作改变,因责任而不同。他们没有像我一样去照镜子,矫情地计较本来的自己去了哪里,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
我要记录的就是这些低调质朴的人,要记录的就是普通人如何干出不普通的事业。
说到底,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为雷达人塑造高大夺目的群像,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从这么贴近的角度观察和书写,也许有更大的可能性去解构崇高和伟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从书中看出坚守,那是因为真的有坚守;你看出了感动,那是因为真的让人感动。
他们不说,甚至不自知,但是我们却应该了解。
《牧星人的孩子》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作者:顾正宇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内容简介
《牧星人的孩子》讲述了一家三代雷达人为了祖国的雷达事业执着坚守、热血奉献的感人故事,勾勒出作为国之重器的雷达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砥砺前行之路。作者采用双线结构叙事,一条线围绕古灵精怪的初中男孩童天奇展开,他经常吐槽在雷达研究所工作的爸爸童岭只知道加班、毫无生活情趣,从而引出主角人物童岭和他背后中国雷达科研崛起的精彩故事。而在童岭的那条叙事线里,讲述了老一代雷达人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以国为重、克难攻关,甚至不惜牺牲的感人故事;以童岭为代表的新生代雷达人接力传承,三代人在几十年时间里,最终实现了雷达工业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并成为振兴国防科技的大国重器。故事结尾,那个带点儿顽皮和叛逆的男孩童天奇在耳濡目染中,也逐渐理解了雷达科研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他最终与爸爸达成和解,从而完成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转折性成长。《牧星人的孩子》的主角人物以中国雷达工业的几位元老为原型,以雷达工业的发展为脉络,于宏大叙事中见温情,视野开阔,激荡人心,引人入胜。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