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海燕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特别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夏蚕》。这部作品以河洛文化为背景,将少年成长的故事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交织在一起,为当代少年儿童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触摸文化的窗口。
《夏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作者:周敏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翻开《夏蚕》,我们跟随主人公小夏的脚步走进河洛部落的岁月。小夏父母双亡,寄养在三姑家。思念父母的日子里,他用一颗野猪獠牙雕刻出了一只蚕。这颗牙雕家蚕不仅承载着他的情感,更悄然成为故事的关键符号。勇敢机智的小夏在冒险中结识了来自西方部落的阿昆和南方部落的伊洛。三人携手化解部落危机后,阿昆带着小夏赠予的牙雕家蚕向西而行,伊洛则带着小夏母亲所织的罗向南而行——中原地区的蚕丝文化,就这样随着少年们的足迹向四方传播。
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密码。作者周敏以巩义市双槐树村考古遗址为灵感源泉,将蚕驯化史、丝绸文明起源与农桑文明形成融入情节之中。牙雕家蚕不仅是小夏情感的寄托,更是中华先民驯养家蚕、开启丝绸文明的历史缩影。考古学家曾在双槐树遗址发现距今5300年的牙雕家蚕,这一发现印证了中原地区在丝绸文明中的核心地位。《夏蚕》以文学想象连接历史真实,让少年儿童在阅读中触摸到文明的脉络。
而更动人的,是故事中展现的文明交融图景。小夏、阿昆和伊洛来自不同部落,却因共同的冒险与友谊打破了隔阂。阿昆带着牙雕家蚕向西,伊洛带着丝绸向南,他们的旅程象征着中华文明早期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河洛部落的农桑智慧、西方部落的畜牧传统、南方部落的织造技艺,在少年们的互动中相互碰撞、彼此融合。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正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夏蚕》以少年视角诠释了文明发展的本质——不是封闭的独奏,而是开放的交响。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周敏深谙如何将知识性与文学性融为一体。她的作品既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又自然渗透着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在《夏蚕》中,小夏雕刻牙蚕的过程暗含古代工艺智慧,部落间的冲突折射出早期社会形态,丝绸的织造与传播则串联起丝绸之路的雏形。孩子们在跟随小夏冒险的同时,不知不觉间便了解了蚕丝文化的前世今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让知识不再枯燥,历史不再遥远。
周敏的创作实力为《夏蚕》增添了分量。作为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她已出版多部深受好评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北京小孩》《锣鼓巷的小魔仙》《大耳狐出逃记》等。她的作品曾获中宣部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奖、辽宁省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使《夏蚕》既保持了故事的吸引力,又传递了文化的厚重感。
《夏蚕》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少年成长故事,更在于它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中华文明的桥梁。当小夏将牙雕家蚕交到阿昆手中时,传递的不仅是友情的信物,更是文明传承的火种。这部作品提醒我们: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交流互动中生生不息。而少年们身上的勇气、智慧与包容,正是文明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夏蚕》如同一缕丝绸,轻柔却坚韧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理解文明;真正的传承,不仅是守护记忆,更是传递火种。愿更多孩子翻开这本书,在牙雕与丝绸间,看见中华文明的童年密码。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