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成为自己’的绘本。”张合军这样介绍《高山,你要去哪里?》。他与伊朗画家哈桑·穆萨维共同为孩子们创作了这本富有童趣和诗意的图画书,讲述了一座想见到大海的高山,在主动断裂为石头后,一路追随内心的召唤,最终成了心里的那个自己。
《高山,你要去哪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合军 著 【伊朗】哈桑·穆萨维/绘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
张合军是一个热衷捕捉灵感、执着于将创意落地的人。他说:“对于那些从天而降的灵感,若只是想想就放过,总觉得是辜负了生命的馈赠。”从环保雕塑到公益发明,从航天纪念地标设计到儿童绘本写作,虽然看似跨界极大,背后始终有一个共同点——他总是选择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不管是曾用五大洲的土与两极之水制作雕塑,还是为减少瓶装水浪费设计“i Water”节水贴并推广到全国“两会”,他说,“直到如今,把自然界的声音化为童话,我始终都在做一件事——聆听这个世界,回应它。”
十年前,因为想给儿子找一本不说教的绘本,他成了一名童书作家,并举家从城市搬入山林,过起了接近他童年的山居生活。他说:“我写作的灵感几乎全部来自自然,当我走在山间,这些从动植物发出的灵感就像光一样照进心里,那些‘指挥’我写下各种故事的家伙是:山、河、云、雨、雪、彩虹、日、月、星、花、石,以及蝉、螳螂、蜘蛛、蛇、青蛙、瓢虫、羊、熊、狼、玉米、草莓、影子……”
虽然每个故事的内容各不相同,他始终坚持一个方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孩子惊异,也带来爱。”
福月瓶-设计师 张合军
张合军说,《高山,你要去哪里?》是“多年积淀的一次喷涌”。
“我从小生活在山水之间,屋外不远就是大水库,童年几乎都在爬山、玩水与遐想中度过。成年后,在这个愈发高速、功利的社会节奏下,我常常反思:有没有一种生活是做‘减法’的?在一次和儿子在河里玩水、搭水坝时,他随口的一句童言突然点燃了我的内心,那一刻就像捡到一颗沉睡多年的宝石,回到家后我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故事。”
故事从高山被瀑布的一句“去大海”唤醒梦想开始。它毅然决然地断裂为石头,滚入河流,开启前往大海的旅程。它漂过高原、峡谷与森林,被黑鱼嘲笑,也被白鱼鼓励;为救蜻蜓而搁浅,为搭水坝而停留。虽然身形越来越小,内心却越发辽阔,仿佛无声地诉说着成长的代价与收获,最终它如愿以偿见到了大海,化为海滩上的一粒沙。
张合军说:“这是一本写给内在自我的书。”在追求速度与竞争的时代,成长常常被误解为“不断变强”,但他想表达的是:成长也可以是“愿意变小”,是放下“成为某人”的执念,回归自己真实的声音。他相信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深远,也更安静。他们并不总是需要热闹、搞笑、结论清晰的故事,有时候,一则静静流淌的寓言,就能为他们种下梦想与蜕变的种子。
张合军说,他并没有刻意为故事安排象征体系,一切仿佛是从指尖自然流出的,“但当我一遍遍回望,看到角色们都带着某种深层的意义”——
高山,象征着“被仰望的自己”——也许有所成就、受人尊敬、站在高处,但离本真越来越远。瀑布,是“道”的隐喻,是内心深处不容忽视的召唤,它不解释、不等待,只流向远方。石头,是高山断裂后的“自己”——不再被定义,却仍在流动与撞击中前行,在磨损中学会爱与停留。
黑鱼与白鱼,是我们人格中的两种声音,它们就像我们心中的“双鱼座”:一个总是打击质疑,一个始终温柔坚定,一个说“真是白日做梦”,一个说“带我一起去吧”。这两条鱼其实就是我们心灵中必须共存的两极。
与传统成长故事不同,石头在奔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停下”和“绕路”——它停下来和孩子们筑水坝,解救一只被冲走的蜻蜓,还差点被卡住;后来,它用尽全力撞破渔网,救下了曾讥讽它的黑鱼。这是一个微小却动人的转折:我们终将与曾经抗拒和质疑的自己和解。在张合军笔下,那些看似“拖延”的“绕路”时刻,其实是成长的本质,是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快速抵达终点,而是途中每一次真诚的付出、善意的选择、勇敢的停顿。
石头如愿以偿,在海底见到了“飞在头顶的鱼群”“行走的星星”“瀑布和高山”,最后成了沙滩上的一粒沙,陪伴着天上的星辰。
沙子,看似是山的终点,但其实是旅程真正的起点。沙子是蜕去了所有标签之后的真实自我,它柔软、自由、不喧哗,它是高山去掉所有标签之后的真实自我,是从个体走向整体的蜕变。
张合军表示自己并不期待孩子从这本书里立刻“获得”什么启发或教育目的,也不希望他们读完后就“明白了什么道理”。于是,“如何让抽象的精神旅程具象化”就成了他在写作时候的最大挑战。这是一本很难用明确情节推动的故事,它更像一首诗,一次心灵的溯源。“我在写作时须让每一个转折都自然、真实,不说教、不堆砌哲学,用最简单的语言,传达最深的情感。”他说:“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个故事里快乐地‘旅行’,跟着图画、文字走了一趟心灵的旅程。”
张合军说:“如果我悄悄种下了一颗什么种子,那也许是多年以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它才会发芽。而那时,它将属于孩子自己,而不属于我这个作者。我想做的,只是用温柔、诚实的方式,陪他们走一段路——不是教他们去哪里,而是与他们一起感受:为何出发。”
哈桑·穆萨维是伊朗知名插画家,他以极具表现力的色彩语言,为这本书注入了独特的气质。他的绘画风格兼具流动的生命感与沉静的哲思,使山川、鱼群与星辰在一页页画面中灵动浮现。
张合军评价道:“哈桑的风格极具诗性,画面中既有流动的生命感,又有沉静的哲思。他对自然与象征的理解细腻入微,不是简单描摹,而是通过色彩、构图与节奏传达情绪与精神内涵。”哈桑在视觉上有非常独特的叙事能力,他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绘制了40多本儿童读物,其作品曾在伊朗、德国、丹麦、日本、捷克、意大利等国家展出,是少数能在绘画中营造“呼吸感”的插画师之一。
张合军还分享了一件奇妙的事:在哈桑为这本书绘图期间,张合军在登山时不慎滚落,摔断左臂;几天后,哈桑发来消息说他在骑车时出了事故,摔断了右臂。两个人,一个左臂,一个右臂,恰好凑成一双手。那一刻,他们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宿命感。“这不是偶然,这是量子连接。”哈桑说:“我们之间更多是一种灵魂的默契。”从那以后,他们不仅是作者与插画师,更像是跨越山海的心灵朋友。
真正的插画创作并非“执行”,而是“共振”。哈桑不仅精准呈现了文字,还用画面升华了文本,甚至让张合军认识了自己。这种互相点亮的过程,是创作中最宝贵的部分。
每个故事缘起于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所以对于优秀的插画师来说,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故事能够建立高度共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想为该故事绘图的愿望。张合军著有多部国际合作的图画书,他认为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是超越文化边界的。无论是中国、伊朗还是其他国家,孩子们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张合军说:“这种合作也让我在创作中更关注语言之外的东西——比如节奏、意象、结构、情绪的流动。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绘本写作就像是跳舞,奇妙的是,哈桑有一次在信中也说到,绘画对他而言就像一场舞蹈。这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也让我更愿意尝试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故事表达。”
国际合作的童书能让孩子们看到不同的世界观,而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它能让孩子在共读中学会尊重差异、理解他者。当中国原创内容通过国际化的呈现方式“走出去”,不仅能更好地被世界读懂,也能反过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创作视野和自信。童书是最柔软、最深远的文化纽带,在不经意间,把一颗种子种进孩子心里。
张合军说:“我始终相信好的绘本不只是给孩子读的,它应是亲子之间共振的媒介。”
他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有节奏感,并留足“留白”。结构上选择“旅程型”的故事线,让孩子跟着石头一起“游”,一层层看见风景、感受变化。每一页都既有画面感,也有情绪的流动。这样,无论是孩子自己翻阅,还是家长朗读,都能形成不同层次的共鸣。
“在刚写出文字,还没有遇见哈桑的时候,我们做过几轮试读,也收到了不少让我意想不到的回应。”张合军介绍,一位小朋友听完后说:“我觉得那块石头不是石头,是我。”这句话让他震撼:故事虽是抽象的自然旅程,他本以为孩子难以理解,却没想到他们的共感力竟超出大人的想象。
随着图画一张一张画好,这些饱含童趣的图画普遍受到了喜爱。一位校长看完故事后说:这本书不评判、不宣教、不激动,像水一样包容,像光一样指引。它可以出现在哲学课堂,也可以进入心理治疗空间;它既能给教育者启示,也能为迷茫的大人带去慰藉。“这些话让我意识到,绘本的力量不在解释,而在陪伴。”
对于童书而言,重要的不是“宣传口号”,而是讲“真诚的故事”。“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其根本是人心的交汇。真正能跨越语言与文化边界的,不是表面的“文化符号”,而是内在的精神气质。中国古老哲思的魅力,正是这种深层的气质——它讲“与自然共生”,讲“以柔克刚”,不喧哗,却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高山,你要去哪里?》,他并没有直接引用任何哲学的句子,但整部作品的结构与精神,其实与“为道日损”的道家思想高度契合:山在一路“减”,不是消失,而是返本归真;从高峰到沙粒,是一次“由大至小、由外归内”的精神回归。他说:“我希望这份东方智慧不是以口号和符号出现,而是深埋在画面、节奏与隐喻中,让孩子在阅读中自然感知:成长可以是一场温柔的放下,成功不一定在高处,也许就在水边、沙粒之间。”
张合军认为,当我们把这些东方智慧融入少儿能看懂的故事中,它就不再是“输出文化”,而是邀请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进入一种东方式的想象与内省之中。这本书让人看到东方哲思在童书中的可能性——不是因为它强调中国特色,而是因其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里,点亮了一盏独特的灯。”
谈及接下来的创作计划,张合军表示正在推进《高山,你要去哪里?》续作的构思,也有与其他插画师的合作正在进行中。此外,他还计划写一本以“一对父子的山居生活”为主题的书,记录他与孩子一起观察植物、动物、风、云和山川的真实体验。这些书的出发点都一样——不是告诉孩子世界是什么样,而是陪他们一起发现世界。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