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唐诗物理 巧破奇案

2025年07月1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清晨的薄雾逐渐收起朦胧的面纱;旭日勾勒出楼屋街巷的轮廓,点染出青砖黛瓦的斑驳。平日里这个时辰,城西落羽巷中只有不多的行人,今日却早早聚集起了不少看客。他们围在波杨客栈前,好奇的目光试图钻过守在门口的两个捕快,像嗜血的蚊子一样想要叮出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县令倒背着手来回踱步,把客栈大堂扫了几遍。柜台,桌椅,门窗,皆是寻常。掌柜,伙计,住客,静立不语。衙役们跑前跑后。县令对着嵌在柜台柱子上的大面铜镜照了照,模糊看不清,他叹了口气,为自己刚上任不久就遇上血案而发愁。

捕头向县令介绍了案件基本情况。据掌柜称,赴京赶考的书生是昨日入住的,身上似乎带了不少盘缠。今晨,伙计发现书生倒在房中没了声息。客栈到了夜里便把大堂门窗紧锁,客房里的窗户则不能打开。门窗皆完好,捕头认为行凶者只能是客栈中人。昨日住店的还有三人,分别是镖师、道士、建筑工,他们都不是本地人。

随后,仵作从书生房里走出,向县令汇报起验尸情况。死者约莫是昨夜亥时遇害的,致命伤在颈部,伤口长三寸,边缘参差不齐,内部深浅不一,仵作判断不出是何利器所致。书生右手紧握着一册翻开的书,仵作说那是一册唐诗集,并大声背诵出翻开那页上的诗:“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捕快们搜查了整座客栈,从镖师房里找出一把短柄刀,从道士房里翻出一把法剑,从建筑工房里发现了泥刀、凿子等工具,这些利器都不符合凶器的特征。书生房里不剩任何钱财,另三名住客身上也没搜出可疑的银两。

县令认为书生临死前想用诗句留下线索,但这首抒发宫怨的古诗又跟凶手有什么关系呢?苦思无果,县令命衙役将客栈众人全部押回去,仔细审问。一时屋内吵闹起来。

“甚是无能!”房顶上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呵断,众人皆惊。接着是一阵踩瓦片的“喀哒喀哒”声,一个身影落地,随后破窗而入。

“来者何人?”县令边问边挥手止住了欲冲上前的捕快,“你又有何能耐?”

“我叫一苔,无职无业,云游四方。”闯入者答,“但这案子我倒是有些眉目。”

“哦?那你不妨讲讲,要能帮助解决此案便饶你失礼之处。但若是消遣本县,可免不了皮肉之苦!”县令说罢坐了下来。

“就从死者留下的线索‘昭阳更漏不堪闻’这句说起吧,‘更漏’是滴水计时的器具,水滴从壶中掉下来的间隔是单调的,落在盘中的‘啪嗒’声也是单调的,具有相等的时间周期,这样单调的声响,最是让人难以忍受。相比之下,下小雨时的沙沙噪声,却能让人感觉平静。我想,死者是在用更漏的这一特点,暗示凶手的行凶方式或凶器!”一苔边说边观察着嫌疑人们。

“那你破解了这暗示没有?”县令追问。

铜壶滴漏

“凶器是锯子吧。锯子上的锯齿按相等间距排列,锯木头的声音同样单调难听。建筑工要会瓦作、木作、石作诸般技艺,随身携带的工具里,怎么偏偏没有木作用的锯子呢?”

闻听此言,众人一齐看向建筑工。建筑工连忙回应:“你不要胡乱害人!我这次出门走得急,把锯子忘了!再说,要真有锯子,这客栈你们都搜遍了,还能藏在哪里?!”

“是啊,凶器到底去了哪里,还有那些盘缠?”县令踌躇道。

一苔环视了一圈客栈,心中便有了答案。他趁众人不备,飞也似的翻窗而出,攀着廊柱上了屋顶。“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房顶上再次传来他的声音。守在外面的两个捕快、面有疑惑的看客们眼看着一苔跃过屋脊,消失在了另一侧。

县令思忖着一苔念的诗:这说的是湖上风光,平静的水面倒映出山色林景、蓝天白云,跟真实的事物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在反射光线时不扭曲原貌……嗯?水平如镜?县令突然起身来到柜台边,观察起那面照不清人脸的镜子,才发现铜镜表面有些凹凸不平,跟木柱上的凹槽也不太贴合。他伸手检查,意识到厚实的铜镜已被替换成了薄薄的铜片,便用力一扣,随着“镜”和“框”分离,十几块碎银子掉落,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一把短锯紧随其后,坠下暗红色的沉闷声响。

附:

一苔借助唐诗中的物理学知识,巧妙地破解了疑案。其实,上文中出现的唐诗和其中的物理知识,都源于《物理视角读唐诗》一书。该书选取唐诗中的一些名篇佳句,用物理的眼光解读诗作中的事实、逻辑与用词,巧妙地将声学、光学、量子力学、测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展现给读者,并在讲述物理知识的同时阐述人情即物理的道理——那些深入人心的写景抒情喻事佳句一定是合理的。想要感受更多唐诗中的物理学,体会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无限乐趣,不妨来读读此书吧。

图书简介:

《物理视角读唐诗》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曹则贤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唐诗是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是唐代以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如何阅读唐诗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本书从物理学的视角解读唐诗中的一些名篇佳句,在讲述物理知识的同时阐述人情即物理的道理——那些深入人心的写景抒情喻事佳句一定是符合物理的。本书收录可引发物理阐述的唐诗 43篇,是作者运用物理解读文化的首次尝试。


终审:李丽

(本文原载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