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三千孤儿入内蒙”是新中国党史中既凝重又璀璨的一页。在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接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指示下,自1960年开始,上海、常州等地约三千名孤儿乘坐列车,跨越大半个中国,先后抵达内蒙古,寻得了一个新家,也寻得了一条茁壮成长之路。
在文艺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抑或图画书和报告文学,以这一段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但以儿童视角切入的儿童文学作品却鲜少见到。为了丰富和创新对这段动人历史的书写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江西教育出版社与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许廷旺合作,策划出版了现实主义长篇儿童小说《额吉的河》。该书通过小家庭的融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特殊时期内蒙古人民养育“国家的孩子”这一历史佳话,谱写了一首民族大团结的赞歌。
在7月25日刚刚公布的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中,《额吉的河》荣列小说组7部获奖作品之一。这是其从725部(篇)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的殊荣,也是江西教育出版社首次有作品获此大奖。该书还入选了2025年“中国好书·青少年专榜”推荐书目、2024年月度“中国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优秀童书15种、第五届“童阅中国”原创好童书年度入选书目(30种)、江西省2024年度“全民阅读·赣版好书”等一系列荣誉榜单。
《额吉的河》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许廷旺 著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作家许廷旺一直致力于具有民族、地域、动物特色的儿童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风之子》《雕花的马鞍》《送绝影回家》《云端有个足球场》等。作品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自然文学鸿雁奖,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好书”月榜等。作为“草原作家”,他在书写草原故事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以“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记录一段不一样的草原历史。
《额吉的河》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孤儿融入草原生活,在阿爸、额吉的悉心呵护下重拾希望,茁壮成长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批淳朴善良、乐观包容的蒙古族牧民群像。该书民族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充满文学张力,情感细腻、真挚,彰显了艰苦岁月里闪耀着的大爱。
故事从玉萍、玉香和玉山姐弟三人失去双亲、进入科尔沁草原后徐徐展开。三姐弟原本生活在大城市上海,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被接到科尔沁草原,先是进入保育院,后又分别被三个牧民家庭收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和家人。草原上的日子与上海大相径庭,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住所、食物,都一度让三姐弟很不适应;继遭受双亲的死别后,三人又经历了亲姐弟生离的感伤……这一切,让他们内心充满迷茫与挣扎。草原阿爸和额吉将他们视如己出,视若珍宝,倍加呵护、疼惜,以淳朴而浓厚的爱一点一滴地消除隔阂,温暖他们的心。为了让三姐弟健康、茁壮地成长,三对草原父母达成共识,让他们团聚在宝力皋、银花夫妇家。渐渐地,孩子们真正接受了草原,成为地道的草原孩子。
《额吉的河》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书中大量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真情付出与亲情的力量。
这并不是江西教育出版社与许廷旺的第一次合作。2023年,该社便出版了许廷旺的中篇小说《送绝影回家》。在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中,出版社得知许廷旺已经在着手准备以“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并为此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当即向许廷旺发出了合作邀请。
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 熊炽
“我们看重的是这个选题体现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以及主题在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体现的多样性。许廷旺是蒙古族作家,由他来书写这一主题,更能展现出该历史事件的全貌。并且,我们与许老师有共同的想法:既然决定要立足于儿童文学,就要通过儿童视角这一小角度去展现历史的宏大叙事,体现出儿童文学的独特性。”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熊炽说。
从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到电视剧《国家的孩子》,从报告文学《三千孤儿入内蒙》到图画书《草原深处的家》,各种文艺作品几乎全景式地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在艰苦岁月中倾心养育南方孤儿的全过程。《额吉的河》另辟蹊径,以孤儿玉萍作为叙事主角,摒弃了刻板的概念化描述,生动记录了孤儿们在草原成长的全部心路历程,使作品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熊炽社长表示,这部作品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塑造好。从确定出版到最后面市,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中,编辑和作者做过多次沟通,书稿经过多次打磨。据悉,出版社拿到最终的定稿时,作者已经四易其稿,修订了多次。
玉萍是家中长女,坚强懂事。起初,她对新家庭充满抵触,满心都是对上海的思念、对弟弟妹妹的挂念和对未来的迷茫。经历一系列磨砺后,她逐渐理解了草原阿爸宝力皋和额吉银花的爱,变得成熟起来,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她开始学会照顾身体不适的额吉,想方设法解决家庭困难,让自己成长为家中的顶梁柱。玉萍成长的历程和责任感的养成,体现了草原人对她的感染和影响。玉香和玉山也是如此。他们一个变成了心思细腻、善良明理的女孩,一个则从调皮贪玩变得稳重、有担当。三人的成长轨迹均清晰可信。
此外,书中许多关于草原风物和牧区生活细节的描写,也提升了作品的质感,让文字变得更加真实。对于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品,熊炽社长给予了高度肯定:“作品最核心的突破,就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特别是玉萍这样一个角色,作者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宝力皋和银花用家庭的温情和爱感化了她,慢慢地走进她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把这个孩子的心路历程刻画得非常好,最后才有了作品本身感人的力量。同时,作者对于内蒙古牧区生活的刻画也非常见功力。他给整个故事,包括人物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提升了整部作品的质感,使人物的塑造变得真实可信。”
在熊炽看来,虽然近年来儿童文学市场呈现出逐渐萎缩的状态,但江西教育出版社仍然要迎难而上,让儿童文学回归到文学本身,用丰富的情感与读者共鸣,支撑起能够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认可的好故事。
“作为教育出版社,与专业的少儿社相比,我们在儿童文学领域还有很多不足。只有坚持打磨精品,展现出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并为故事赋予情感,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额吉的河》正是如此,从创作大纲到人物设置,再到文稿撰写,我们的编辑协助许廷旺老师先后打磨四次,历时两年多,最终将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额吉的河》定稿后,为了更好地展现科尔沁草原的辽阔壮美和内蒙古的风土民情,江西教育出版社邀请了在绘画领域深耕数十年的知名插画家颜青操刀书中插画。接到邀请后,颜青主动提出要深入当地采风,力求真实还原各种细节。
牧区生活环境艰苦,颜青和许廷旺结伴,克服各种困难,深入草原整整一周,才将草原风物完美呈现在画纸上。古老的勒勒车、粗犷的泥房子、奔驰的骏马、活泼的牧羊犬,还有夕阳下潺潺的河流和岸边吃草的牛羊,无不让整本书更加精致、亮眼。
在装帧设计上,江西教育出版社也没有放低要求。《额吉的河》封面主图绘制着力体现草原的辽阔与河流的蜿蜒,河流从近处流向远方,寓意着从南方流向北方,在人的心灵之间流淌。封面设计借鉴了荣获凯迪克金奖的绘本的封面设计逻辑,将封一和封底结合起来设计。封面用纸几经对比,最终选择了呈色效果好且让成品富有肌理感和文艺气息的高阶细格纸。
《额吉的河》在叙事过程中,紧扣书名中的“河”,有节奏地嵌入河流的意象,让它如母亲、母爱一般陪伴着孩子成长,提升河流的意蕴。作为核心意象,“河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情感意义和文化上的。玉萍心中对“天下的河流都是相通的”领悟,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最初,承载父亲骨灰的上海小河,伴随着充满创伤的童年记忆;母亲因病离世后,玉萍三姐弟被送往内蒙古,河流的意象在草原上再次反复出现,泥房子前面的小河,从具体的地理存在变为连接生死、沟通记忆的纽带;直至小说最后,泥房子前的小河依然像金丝带一样逶迤流淌,将爱接力传承下去。
本书的出版也像是在追逐一条传承的河流,由作家、编辑、插画家和出版社形成合力,以涓涓细流汇入儿童文学这条大河,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向上的引导。其中,出版这根链条上,编辑承担了重要的作用。熊炽社长坦言,编辑的个人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水准。在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做儿童文学作品,非常考验编辑的专业能力。“在出版的时候真正坚守文学的初心,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同时让作者更多地去关注孩子、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是当前儿童文学编辑应当做的。”
“儿童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文学,天生就具有主题类文学作品的标志属性。既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积极的审美倾向,又要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塑造好,这样才能感染小读者,为他们带来正向引导。”
在熊炽看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建立最初的三观和早期审美的一种重要途径。儿童文学作品不必强调所谓的功能化,也不必做成教育手册或课本,而是要遵循“大教育”理念,润物细无声地启迪小读者,塑造他们的思想。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锻炼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该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这不仅是出版社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我们出版社负责推出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社会和学校、家长则需要接力负责给孩子营造出更好的阅读环境,让好作品真正能够进入课堂、进入家庭,到达孩子们的手中。”
在儿童文学领域,《额吉的河》书写了“小孩子”参与的“大历史”,采用“小切口”“小细节”“小情感”来引领读者进入厚重的历史书卷,为小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感知方式。
书中,三姐弟的分离、重聚与成长是情节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这条线索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的故事,如草原上的自然灾害、他们与其他牧民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这些情节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趣味性。同时,许廷旺在情节的设置上还巧妙地运用了伏笔和照应,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和完整。
此外,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长超分析道,书中以“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为钥匙,蕴藏了三重精神图景。第一重精神图景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玉萍、玉香、玉山姐弟三人血浓于水,兄弟姐妹间的亲情,构成了全书情感的基石和源泉,是国家意志、民族情感、大爱精神的坚实支撑。第二重精神图景是内蒙古人民的无私之爱和质朴情怀。南方孤儿踏上内蒙古广袤草原,得到草原阿爸额吉视如己出、无微不至的关爱,他们的成长故事,是一部跨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深情叙事史诗。第三重精神图景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丽赞歌。“国家的孩子”的故事如同一根红线,将蒙古族额吉与汉族儿童的命运编织在一起。在孩子们心中,党、国家、草原和母亲的形象早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草原母亲的爱,如同一条河流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额吉的河》《狮王》《送绝影回家》等极具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都遵循了该社一贯的“小而美、小而精”原则,不贪大求全,也不追求爆款或做成超级畅销书。用熊炽社长的话说,“希望能够做一本留下来一本,与作者一起成长,一起创作出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
儿童文学意义深远,其价值不仅在于自身领域,更体现在与文学全局的良性互动上。熊炽认为,好编辑是好作品的催生者,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的首要原则是不能降低标准,避免产生大量的平庸作品。在儿童文学市场呈现萎缩状态、功能性少儿读物大行其道的时候,儿童文学编辑更要坚守文学初心、提升专业能力、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
“儿童文学当下很难再出现超级畅销书,我们希望能够以时间来换空间,做长销书、做慢销精品书。江西教育出版社有一项种子库工程,一些有分量的作品会进入这个种子库,得到社里的全力支持,让好作品能够长久留存下来。”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