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七一”特辑|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

2025年07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我们来读“青年同路人”徐川的作品《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本书以生动语言解读经典,为青年解人生之惑,助党员固信仰之基。一起从 “旧书” 中读懂初心,汲取前行的力量。

《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川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本文摘编自《与青年共读〈共产党宣言〉》
有删减

(一)

先讲个故事,或者事故。

时间回到2017年的11月。

从党的十九大的会场回来,我参加了各个层次组织的宣讲。

其中,高校的巡讲搞了个启动仪式,在学校的大礼堂,有数百名师生。

仪式中安排了一个环节:重温入党誓词。

头天晚上走台的时候,工作人员跟我说:“徐老师,地上有个标记,明天你就站在这个地方,然后带着大家宣誓就行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特别贴心地嘱咐了我一句:“入党誓词不用背,明天你前方的墙上有个小电子屏,有提词板,照着念就行了。”

我说好的,然后走完流程就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活动举行。

仪式现场直播,十几万人同步收看。

到了宣誓环节,我就带着宣讲团成员到了台上,站定。

“请大家举起右拳,跟我宣誓……”

这个时候,状况出现了。

(二)

现场的记者为了抓拍我们宣誓的场景,从台下一拥而上,堆在我们面前拍摄。

整个提词板被挡得严严实实,一个字都看不见!

一点不夸张,别说字,连一个标点符号都看不见。

然后我就听见身后的宣讲团成员讲了一句:“完了,看不见了。”

问题来了:如果讲不出入党誓词,该怎么办呢?

其实,还能怎么办呢?

那只能带着一脸羞涩的微笑,对着记者们摆摆手,鼓起勇气喊一句:“各位请让一让,我们看不见了。

请问,如果是这样,所有见证这一幕的师生会有什么反应?能有什么反应?该怎么想?或者又能怎么想?

应该会有一些哄笑,或者还有一些议论。

比如,这个党的十九大代表,竟然讲不出入党誓词……

比如,这群要给我们宣讲的人,竟然需要记者让一让……

如果是这样,请问:接下来我们哪怕再宣讲三十场、五十场,场场卖力,次次精彩,能够挽回这一个小插曲带来的尴尬和影响吗?

不能。

绝对不能。

(三)

当然,这都是推演。

这一幕并没有出现。

我带着大家把入党誓词重温了一遍,准确地说,背了一遍。

到了台下,有些庆幸,庆幸小插曲没有变成主题曲。

晚上,我就发了个朋友圈:

“讲个刺激的花絮。今天巡讲启动仪式,按照安排带领全

场数百名师生重温入党誓词,当我举起右拳,惊奇地发现提词

板一个字也看不见……其实也有慌乱,庆幸功底还行,一路回

忆一路重温,马上再抄一遍给自己压压惊。”

然后,收到了很多留言和点赞。

留言内容大同小异:

“怎么做到的!”

“太刺激了!”

“向你学习!”

“好厉害!不容易!很赞!”

……

一条条留言看过去,一个问题浮上来——

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说得出入党誓词,就真的这么不容易吗?

(四)

再讲一个故事。

背景是我跟一名研究生同学进行入党前谈话。

于是,有了如下的对白:

“既然要入党,那就先聊聊党史吧,我们党是哪一天诞生的?”

“老师,那肯定是7月1号啊。”

“确定是7月1号那天?”

“是啊,不然怎么叫建党节?什么意思,难道不是?”

“不确定就回去再查查吧。那说说中共一大有多少代表?”

“我记得好像是21?不对,28?不对不对,42?”

“好的,别猜了。看过《共产党宣言》吗?”

“‘中国共产党宣言’?看过看过。”

“谁写的?”

“我没太注意,就是党课上发的教材。”

“好了,谈话先到这儿。对不起,我还真不好给你写谈话意见。”

……

(五)

这并不是结尾,对白还在继续,因为这个同学不接受。

“老师,因为几个问题没答好就不写谈话意见,我不能理解,我觉得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应该有很多标准,有的人科研做得好,有的人志愿服务做得多,有的……”

“同学,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你说的那是工作表现,但不入党不影响好好工作好好表现。”

“老师,你这样不合理,你随便找个同学问问,你看有几个能答出来。”

“同学,都答不出来也没关系,那就都不要加入。这个组织不缺人,只缺真心想加入的人。”

“老师,我本科的大学班长成绩极差,辅导员都让他入党了,我各方面比他强多了。”

“同学,那只能说明你本科的大学有问题,你的辅导员也有问题。”

“老师,我觉得你这样说话我没法接受,我不觉得我原来的大学有问题。”

……

谈话在我的坚持中告一段落。

据说后来经过学习,他在第二次谈话中对答如流。

因此,我就在想,这个算成功的案例吗?

应该不算。

他的结论会是他认为自己有问题吗?

不一定,说不定他认为我有问题。

或者他有问题,是他的运气有问题,运气不好摊上了和我谈话。

如果整个学院都是这个标准,再严格要求一些呢?

如果整个学校都是这个标准,再严格要求一些呢?

也不算真正的成功。

只有全国所有的党组织在入党第一关都执行严格标准,这才算成功。

但是,这个靠谁呢?

靠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靠每一名党员。

(六)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

一位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比较真诚地跟我讨论一个问题。

他说,为啥要搞初心教育?我们每天在为老百姓办事不就是不忘初心吗?难道非要集中学习理论才叫不忘初心?不懂理论难道影响我为人民服务吗?

我问,最勤劳的蜜蜂和最蹩脚的工程师有什么不一样?

他说,什么意思?

我答,“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他说,你讲得有点深。

我笑,这哪是我讲的,这是马克思讲的。

他说,能讲得再通俗一些吗?

可以啊。比如,对于没有方向的航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

比如,你只有知道你要去哪儿,一切才会为你让路。

比如,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为什么学理论?

为什么学思想?

理论跟业务有什么关系?

如果不知道从何而来、身在何处,如果不知道今天的奋斗是为了什么、为了实现什么、为了去向何方,又如何能走得踏实、走得坚定、走得理直气壮?

没有思想上的清醒,哪有行动上的坚定?

(七)

讲完三个故事,我们来回答问题。

我们是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不好说。

我以为,合格作为底线和边界,应该有明晰的要求。

行动上要能看得出来,思想上和认识上也应该有底线和要求。

比如,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党为什么叫共产党,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比如,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至少看过一遍《共产党宣言》。

比如,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至少认真读过一遍《中国共产党章程》。

比如,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能够沿着时间的脉络大致说得清楚我们党走过的历程和苦难辉煌。

比如,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能够说得出入党誓词,当然,是说出来不是念出来。

这些要求高吗?

其实并不高。

每一条都很基本。

每一条都应该做到。

我们都做到了吗?

有多少还没做到呢?

所以,我们需要形成共识。

从2016年“两学一做”提出要“做合格党员”,时光倏忽而过。

如果当年有命题,今天我们就可以交上一份及格的答卷了吗?

再看看我们身边,每年那么多党组织那么多党员都在重温入党誓词。

重温了这么多年,依然要念吗?

是不是重温一辈子也记不住?

那究竟是记不住还是没想记住?

连入党誓词都记不住,对党的历史也不了解,《共产党宣言》也没看过,那我们算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能不能多回头看看,能不能先把短板补齐,能不能先把基础夯实,能不能先让内心坚定?

(八)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从何而来,因何而在,去往何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那不妨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从这里开始。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