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在被窝里搭建童话的国, 这新人作家脑洞真大!

作者:熊威 关鹏   2025年06月2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熊威,儿童文学专业硕士,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作家培训班学员。梦想是写出像晒够阳光的被窝一样温暖蓬松的故事。创作有“被窝系列”童话。其中《被窝不是用来睡觉的》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一颗太阳想跳舞》获《儿童文学》金近奖及“新苗杯”短篇故事大赛一等奖,《赖床大王》获小百花儿童文学奖,《太阳也要盖被子》获谢璞儿童文学奖,《月亮有只棉花被》获《儿童文学》“温泉杯”短篇童话大赛铜奖等。

《太阳的被窝是云朵》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作者:熊威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太阳的被窝是云朵》由晨光出版社于2025年4月正式出版,是熊威“被窝系列”长篇新作。这是一部有中国传统味道的现代童话,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精巧架构。

“大故事”以“做一床棉被”为线索,讲述身为弹棉匠的爷爷一边为因妈妈住院而寄宿在外、孤单无助的“我”制作棉被,一边讲起有关被窝的奇妙童话。这些故事慰藉了“我”的心灵。

“小故事”正是爷爷所编织的五个童话,讲述他儿时在给生病的外婆做棉被时,开启的种种奇遇:帮太阳修补云朵被窝,在神秘的“被窝山谷”收集哈欠、羊毛与美梦,勇闯被窝化作的迷宫,还开着被窝变成的火车飞向天空……

通过做棉被、讲故事,“我”的童年与爷爷的童年构成了奇妙的联结,传递着温暖、亲情与成长的力量。

以下是百道网与熊威就《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以及“被窝”主题的童话创作所进行的采访对话。

百道网:汤汤评价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被窝故事写得这么有趣的人”。从一系列“被窝”主题的短篇童话,到长篇《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你为何钟情于“被窝”呢?

熊威:我第一次写“被窝”是在2020年底。考研结束那天,我写了《被窝大王》。故事主题是“孩子的被窝很轻,到晚上就飞翔;大人的被窝很重,渐渐遗忘了飞翔”,内核是抒发儿童成长的苦闷,读来很沉重,“被窝会飞”等想象只是一层“糖衣”。可以说,从2020年到2021年,我始终徘徊在童话的门前,未能摸到创作要领。

2021年寒假,一个深夜,我突然有了点子,抱着电脑坐在沙发上,一口气写好了《世上最大的被窝》:很冷的冬天,男孩的被窝深处钻进一只北极熊。“北极好冷,我往被窝深处钻啊钻,不知怎么就到了你的被窝。”“冻坏了吧?躺在一起就不冷啦!”之后,外婆、四个好朋友、小雪人依次拜访被窝,原来,男孩的被窝和全世界的被窝连在一起啦,成了世上最大的被窝。最后,就连太阳也来到他的被窝取暖……

我把故事分享给汤汤老师,我们一起删去了保守的、刻意强调“亲情”的结尾,只保留了最简单的一句“太阳跑回天空,冬天就这样过去啦”。这次改稿,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瞬间,我真切地意识到,童话是可以很宽广、很辽阔的,怀着对整个世界的爱。

我好像摸到了一点儿童话创作的“门道”。各种灵感滚滚而来,包括许多和被窝有关的。被窝看似是一种题材、意象上的限制,其实可以让我更集中地思考,把散漫的、没有方向的想象力收束起来,劲往一处使。同时,被窝是一个相当日常、相当贴近儿童生活的意象。它日常,拿它开脑洞才够惊奇;它贴近儿童,契合小读者的童年感觉,能引发共鸣。

同时,我搜罗了大量相关题材的童话、童诗、图画书,汲取前人们对被窝的想象,并要求自己避开已有的写法,让自己的“被窝故事”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新意。在《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中,我顺着上述创作轨迹,把弹棉匠引入了“被窝”系列。做棉被的古老手艺,以及弹棉匠这一日渐消失的职业,对现在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陌生带来神秘,让童话有了生长的空间,有助于童话氛围的营造。因此,我写弹棉匠,不是用非遗纪录片的笔调,而是通过“我的外婆是个弹棉匠,她知道好多关于被窝的秘密哦”这个“借口”,顺理成章地抛出我对被窝的各种脑洞。

百道网:弹棉花、做棉被是很接地气的民间技艺,乍一看并不童趣浪漫,如何想到用它来写童话的?

熊威:2024年寒假,我去小学找发小碰面,路过一间老铺子。昏暗的店里,弹棉匠在弹棉花。他戴着毡帽,用木棉弹弓弹打陈旧的棉花。板结的棉絮弹起,变成洁白蓬松的新棉,如云朵般飞满了整间屋子……

这一幕简直像个童话,让我想起“弹棉花,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这首广为人知的歌谣,以及“棉花是地上的云朵”这个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比喻。“棉花和云朵像极了,都白白的、软软的。凭着弹棉花这门手艺,弹棉匠能修补人们的棉被,也能修补太阳的云朵被窝……”在传统技艺与童话幻想的跨维度联结中,《太阳的被窝是云朵》诞生了。它原本是一个短篇,讲述一个男孩为太阳修补云朵被窝的故事。

在打磨这个短篇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我逐渐了解了弹棉匠这个职业,并了解到,歌谣里的“弹棉花”只是制作棉被的第一步,还要经过压棉花、铺棉线等流程,才能把棉花做成一条棉被。出于写作者的本能,我立刻想到:如果把“做棉被”视作一个长篇故事的话,“弹棉花、压棉花、铺棉线、磨棉”就是长篇故事的各个章节啦。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我为那个修补云朵被窝的男孩写了更多故事:把《太阳的被窝是云朵》更名为《给太阳做被窝》,对应“弹棉花”这一步骤,作为长篇的第一章;又对后续的压棉花、铺棉线等步骤大开脑洞,拓展出了《被窝山谷》《怎么也套不好的被套》《被窝火车》等章节。

百道网:《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与你以往的被窝题材的故事有何不同?是否有其独特之处?

熊威:不同的故事就像不同的被子,各有各的温度与质地。《被窝不是用来睡觉的》充满儿童对被窝的各种联想,像贴身的花被。《赖床大王》满是儿童任性顽皮的狂想,像轻盈的薄被。《太阳的被窝是云朵》则是冬季的大棉被,它在以往故事那稚拙的童真、奇趣的想象之上,多了一点儿独特的厚度。

这种“厚度”从何而来?动笔前,我拜访了一位老弹棉匠,听他讲述年少时拜师学艺,两年出师,在寒冬腊月出门,为人们翻新棉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他初学时因为力气小,不小心把弹棉用的木锤砸在手上,大拇指从此变弯;第二,他有一块乌桕木做的、祖辈相传、比我年长很多的棉盘。因为摩挲过太多棉花,棉盘已光滑温润,光线照亮它,透出一种琥珀的光泽。

当时,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棉盘的光泽里,仿佛沉淀着一种属于过往的、当下时代罕有的东西。这种东西来自没有机器轰鸣声的时代。那时,弹棉匠挑着工具,翻过山,来到下雪的村落,花上整整一天工夫,才做好一条棉被……一条珍贵的棉被里,蕴藏着匠人的耐心和专注,更蕴藏着人们世代流传着的、对温暖的集体想象。这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情感厚度,是我以往写“被窝系列”时未曾触及的。

告别老弹棉匠,我回到家,开始动笔。有别以往的被窝故事,这一次,我试图用童话传达出那种世代流传的温暖想象,通过奔放的、飞扬的幻想,唤醒机器轰鸣的时代里被遗忘的老手艺,及其温暖质朴的老灵魂。当然,归根到底,这种温暖与质朴也与我所理解的童年精神有共通之处,亦是所有被窝故事的追求。

百道网:《太阳的被窝是云朵》的确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想象,比如男孩学太阳跳起“日出舞”,就能飞上天空,非常有趣。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点子的?

熊威:从日常中发现惊奇,再从惊奇回归日常——这是我的思维方式。

“从日常中发现惊奇”,意味着想象要生发于看似普通平凡的日常,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第一章《做只被窝给太阳》中,男孩跳起太阳的“日出舞”就能飞上天,是因为舞蹈是人类最原始而本能的行为与仪式,天然蕴藏神秘能量。第二章《被窝山谷》创造了一个“第二空间”:被窝里的一切东西都会落进一座山谷,所以山谷里有哈欠大雾、眼泪河流、失眠者数出来的羊、会跨栏杆的羊,还有梦做成的月亮,噩梦是月之暗面,美梦是亮面……这个设定移植自“一切河流都会流入大海”这一常见说法。第五章《被窝火车》中,因为小镇下雪,火车停运,男孩没法把棉被给生病的外婆送去,没想到他折的被窝火车却动了起来、飞上天空,让他飞向外婆的城市。“被窝火车”这一想象,既契合被窝方正或椭圆的外形,又符合许多孩子喜欢在被窝里游戏的童年习惯,是儿童心理愿望的外化表达。

“再从惊奇回归日常”,意味着想象也要观照生活、耐人寻味。第四章《怎么也套不好的被套》中,每次被芯在被套里放错位置,都会导致男孩身体的变形,被芯的四个角塞错了位置,男孩的四肢也跟着乱套,被芯在被套里缩成一小团,男孩的身体也跟着缩小了……这样的情节看似荒诞,实际是“儿童的畏难心理”的夸张和隐喻。当男孩克服了身体上的一系列变形,成功为外婆套好了被套,也就迎来了精神与身体的共同成长。

百道网:《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中反复出现“父母离家”“儿童独自生活”等情节元素,这样的书写有何指向?

熊威:我总是将笔下的儿童置于这样一种境遇:出于一些原因,他不得不与父母分开一段时间,独自一人生活、成长。

这样的儿童形象,来自我的亲身经历。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寒假,妈妈要做手术,需要长期住院。住院期间她无法下床,甚至没法说话,只好在住院之前提前写好信,让奶奶每隔几天交给我一封,让我感受到她的陪伴。

我的第一个童话《造城堡的恐龙》使用了这段童年经历,《太阳的被窝是云朵》同样融入了这样真实的童年体验。作为一个“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长篇,《太阳的被窝是云朵》书写了两段分离:“大故事”中,妈妈因病住院,“我”只好和爷爷老熊生活;“小故事”中,老熊儿时与外婆分离,独自一人生活在外婆的被窝作坊中。因此,故事包含了明暗两条成长线索:儿时的老熊传承外婆弹棉花的手艺,翻新了外婆的棉被,为医院中的她送去温暖;多年后,他又为处于相似的不幸境遇中的“我”制作新棉被,并讲起有关被窝的童话,慰藉“我”的心灵。

正是通过弹棉花、做棉被、讲故事,“我”的童年与爷爷(老熊)的童年构成了奇妙的联结,传递着温暖、亲情与成长的力量。他们都在童年的孤独中,发掘了自身的内在力量,拥有独自生活的勇气,并始终怀揣着一颗关心他人、关怀世界的心灵。这是《太阳的被窝是云朵》的核心主题。

“父母离家”的情节并非刻意制造苦难,而是通过“被迫独立”的情境,凸显童话作为“精神被窝”的疗愈作用——爷爷的故事如同棉被般包裹孤独,以幻想之光温暖现实褶皱,让儿童在想象中获得对抗现实困境的勇气。

百道网:最后有什么想对小读者们说的吗?

熊威:被窝可能是最日常的东西之一了。它看着不起眼,却又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善于从最日常的东西里发现新奇、收获惊喜,生命也会变得更有趣吧!当你发现这些有趣的瞬间时,别忘了用文字记录下你的感受。

也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新书《太阳的被窝是云朵》。愿有趣的脑洞给你惊喜,新鲜的创意启发你的想象,温暖的故事陪你走过一些孤单的时光。

愿你的被窝永远像新弹的棉花般温暖,日子永远如童话般明亮。

作者:熊威 关鹏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