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千秋一脉(上下册)》,这是当今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2025年最新力作。在这套书中,收录作者的100多篇论文,以历史专题为线索,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以作者对于中国古史演变过程的思考作为线索,从亲缘特色、家国文化、文官制度、知识分子、精耕农业五个角度,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之本”。下编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流”,把中国历史无穷变动中一格一格的“蒙太奇”联结起来,分析了中国是如何在与世界的碰撞、分裂、融合、统一中,“常中求变”“变中寻常”,一步步发展为一个集血缘、文化、政治、经济共同体为一身的复杂“共同体”。
《千秋一脉(上下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著述 【美】陈宁 【美】邵东方 冯俊文 编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这套书是许倬云对其“大历史观”的进一步阐发与完善。他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比较学、考古学、系统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全景式展现了千年中国是如何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实现自身的延续与发展,为当代中国人从历史的“变与不变”中找到应对万变的底气。
他以上古史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及独树一帜的“大历史”写作闻名于世。出版的著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春秋、战国间的文化聚合》《汉代农业》),数十年来,这套书已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另外出版了数十种大众史学著作,包括“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文明三书”(《世界何以至此》《我们去向何方》《三千年文明大变局》)及《经纬华夏》等等,这些图书在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2024年,许倬云获得了第六届唐奖·汉学奖,在颁奖词中讲到,“许先生提出亲缘团体、文官制度、 精耕农业为中国文化三原色。他的创见来自于运用社会科学分析历史的独门功夫, 不是只注重精英阶层,而是能从社会底部开始从下而上。这也是许先生在促进西方了解中国方面的重大贡献。”
在《千秋一脉》这套书中,以作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和去向的思考为选编思路,收录作者的100多篇论文,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与发展脉络,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试图回答中国历史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命题;同时,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重新归纳提炼,再现了中华大地上文化互动融合、文明更迭变化的轨迹。这既是给全球华人的思路启发,更是文明冲突时代的和平共生的指南。
编辑推荐认为,这套书的特色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 ,这是学界泰斗许倬云先生2025年最新力作。
在文明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这本书以高深的造诣重铸文明对话之桥。这是一份跨越五千年的智识洞察,既是给全球华人的思想启示,更是文明冲突时代的破局指南。在这本书中,考察五千年文明轨迹,解答当下焦虑时代的内卷、身份困惑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在这套书中,用文明的开始作为界线,在这条界线的前面,人只是“活着”,过了这条界线,人方能知道“活着”的意义。书中,在流动的文明中, 揭示不变的智慧,洞察世界变局的核心法则。
第二 ,新的编写思路,新的解读视角。
这套书以作者“历史既要顾及源头和去向,更要关注变化的急滩和平流”的观点为选编思路,从他几十年来的大量著述中,精选100篇文章,其中6篇做了增补修订,共计1万余字,涉及新的考古发现,旧有观点的修正,当下国际热点事件的阐释。有助于当代中国人重新审视中国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世界坐标,从而在商业交流、国家对话、文化传承中不卑不亢、从容应对,探索与世界的共生之道。
第三 ,实现升级认知,将古板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历史思维。
在这本书中,作者回顾漫长的人生经验和治学历程,将自己所借重的不同学科、学者的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学倾囊相授,帮助读者超越基于常识的经验思维,建立系统化的历史思维,真正学会“以史为鉴”。
第四 ,这套书装帧精美,版式大方,图文并茂。
32开平装双封,内文使用80克本白胶,色泽柔和光滑,版式舒朗。内附40幅高清大图,文物、书画、书影与文字相得益彰。
《千秋一脉》这部著作考察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与流,在文明冲突升级、ai席卷全球的当下,95岁的史学泰斗许倬云用“大历史观”,重构我们对中国的认知,从历史的“变”与“不变”中,找到应对万变的底气。
这套书出版以后,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著名学者倾力推荐。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 葛兆光说,在许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大历史。“所谓‘大历史’,不能从单独的事件着眼,必须从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观察整体的变化。”
华东师大教授、学者刘擎说,许倬云先生以博古通今的学问,关切民族与国民的境遇,思考人类文明的命运。他的洞见、忧思与告诫凝结着非凡的智慧和良知,值得我们每个人倾听与思索。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学系名誉教授林嘉琳说,许先生做学问有一种极为开明的态度,他的宏观的思考与比较研究,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透过比较,可以有一种新的途径来观察中国。
《千秋一脉》这套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讲中国历史文化的源,阐释中国历史的“变化之本”。在这部分,从亲缘特色、家国文化、文官制度、儒家知识分子、精耕农业五个角度,讲述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及特征。下篇讲中国历史文化的流,解读中国历史的“变化之流”,分析中国与世界的碰撞、分裂、融合、统一的历史过程,解读中国如何发展为今天的样子。
许倬云先生是纵横古今立言警世的史学大家,在《千秋一脉》这套书中,阐释了许倬云史学思想的底层逻辑,可以重构读者的认知维度。在这本书中,凝聚了许倬云70年的史观精华,从细节与大势里读懂变化,告别“碎片化历史拼图”,用“源与流”搭建清晰的历史脉络,穿透千年源流,解读中国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规律,而且,启发读者,不是为过去争对错,而是为当下找算法。
书中告诉读者,今天的中国人终于体会到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也体会到在人类缔造的文明中,中国文化不过占了一席而已。可是,今天的世界却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会,正在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