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童趣出版研究院、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吉林市鹰猎协会、吉林市科普协会联合主办的“在冬天唱春天的歌:《长白隼》新书阅读会”在吉林鹰屯(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渔楼村)的农家小院举办。时值农忙时节,鹰屯的乡亲父老和孩子们依然闻讯而至,与远道而来的作家、画家、阅读专家,以及村子里的驯鹰人一起,共读人文绘本,聆听万物生长,体验生命之美。活动现场风声猎猎、人声鼎沸,气氛春意盎然、别开生面。
《长白隼》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薛涛 著 田宇 绘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儿童文学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薛涛,图画书作家、画家、田宇绘本工作室创始人田宇,儿童文学作家、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副会长窦晶女士,吉林市科普协会会长李明轩,吉林市鹰猎协会会长、鹰猎文化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李俊成,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执行委员会委员、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张明舟,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中心国际出版部副经理刘怡,长春市作协副主席、作家于德北,铁岭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摄影家许迎坡,吉林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静言,《吉林日报》记者李梦溪,江城晚报总编辑赵文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童趣出版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妍,童趣出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代冬梅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长白隼》责任编辑郭品主持。
活动现场
窦晶、李明轩代表主办方致辞。
窦晶说,《长白隼》新书阅读会不仅是一场新书发布活动,更是一次赏心悦目的东北文化之旅。作家、画家、编辑团队用独具特色的笔触、大气灵动的视觉效果和严谨细致的设计研发,共同书写了一幅生动的东北画卷。
窦晶
李明轩指出,鹰猎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形态,是吉林市科普协会文化遗产科普与传播的重要组成。希望通过《长白隼》新书阅读会,让孩子们更加了解鹰猎文化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以及其蕴含的生态智慧。
李明轩
在创作分享环节,《长白隼》的作者薛涛、绘者田宇分别介绍了《长白隼》的创作始末。
薛涛以《我们应该和鹰谈谈》为题,分享了自己从童年时代至今,与鹰的三次机缘,从隔阂疏离、交流对话直至相互理解的过程,探讨驯鹰人与鹰之间的关系,除了驯养,更多的是忠诚的陪伴和长远的关怀,是一种生态文明的理想“模板”。因此寄望大人和孩子通过阅读这本书,培养和恢复人类与万物对话和相处的能力。
薛涛
田宇以《大地肌理:从一本书、一幅画回望故乡》为题,分享《长白隼》的创作缘起和绘制过程,从一个“画故乡大雪”的朴素愿望,到对长白山、海东青、鹰猎文化的深入体察,在不断尝试各种绘画技法的同时,回望、了解自己的故乡,并通过《长白隼》的出版,将故乡的土地、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田宇
在嘉宾分享环节,张明舟分享了自己的东北故乡记忆和童年故事,认为大东北非常值得书写,并以工作几十年间,周游几十个国家形成的评价基准,指出《长白隼》是真正能代表东北、代表中国,同时具备国际水准的图画书,在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国际推广价值和市场空间。
张明舟
刘怡是第三次来到鹰屯,并且曾与鹰王有过两次会面和友好往来。她认为《长白隼》真实还原了鹰王的处世哲学和生态理念,能够获得世界各地读者的情感共鸣,必将在推动中国图书版权输出、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刘怡
于德北认为《长白隼》具备绘画之美、装帧之美、文字之美,其中的画面、视觉和文字都是东北地域、景观、人文的真实投射,传递着生活的力量,认知的力量以及人性的力量。肯定了其在推广鹰猎文化、东北文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于德北
史妍指出,《长白隼》是一个汇聚了优质创作、出版资源,历经三年,全力打磨的,具有高附加值、长生命周期和独特文化价值的好书,也是一个能让孩子安静的读下来并且有所收益的好书,并且,若干年后,它依然会是一本值得不断翻阅的好书。希望能用这本散发着浓浓东北味道的好书,致敬这片滚烫的黑土地,和这片黑土地上滋养出的中国好故事。
史妍
窦晶、李明轩、李俊成、薛涛、田宇、张明舟、史妍共同为《长白隼》新书揭幕。
新书揭幕
《长白隼》是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25年4月出版的全新图画故事书,由作家薛涛和画家田宇联袂创作,以吉林鹰屯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鹰王”与白隼之间的动人故事。故事讲述在长白山特有的“烟炮雪”天气中,一只白隼听到一阵哨音,便迎着暴风雪中逆风飞行,一路飞过天池、雪原、冰河、红松林、枫树林、橡木林和混交林,飞越300多公里到一处村庄寻找主人,从而奏出一曲人与动物、自然的生命赞歌。
赠书仪式
会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向鹰屯的孩子们赠送了签名版《长白隼》图书和纪念版文化衫。作为故事背景地和人物原型所在地,鹰屯的孩子们成为《长白隼》的第一批小读者。
农历四月春风化雨、万物生长,正是驯鹰人将鹰隼放归山野,让它们自由飞翔、繁衍生息的时节。在这样的春天里,我们也放飞一只“鹰”,期待它能不负春光,绽放华彩。
关于鹰屯:
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渔楼村,被誉为“雾凇鹰猎第一乡”,又称“鹰屯”。作为中国和世界重要的鹰猎文化基地,渔楼村长期保留着驯鹰、养鹰、护鹰的传统,他们通过成立鹰猎文化协会、博物馆和鹰猎文化保护传承基地的方式,展示传统鹰猎用具,从事护鹰、驯鹰,传承、保护了原生态鹰猎文化。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