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远庄》。在这本书中,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闽南小岛渔村几代人的奋斗、抗争的故事,反映了闽南渔村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书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叫做远庄的小渔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小名叫做海娃。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远庄遭遇台风的故事,也讲述了海娃上学和玩耍的故事,以及考上县城高中的故事。书中,也塑造了远庄村里面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美丽隐忍的美姑、表里不一的阿春、高瞻远瞩的花伯,还有泼辣能干的大脚婆。他们的故事跌宕起伏,一个个角色,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充满趣味的闽南民谣,闽南特色的节日饮食、生活习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书中,用诗意的语言,抒写对生命的感悟,对梦想的执着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真情浸透,让人动容。
《远庄》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忠坤 著,外图凌零 出品
出版时间:2025年03月
这本书的作者陈忠坤,是著名作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的著作有专著《梦想与现实——经营出版经验谈》,人物传记《少年陈景润》《少年李林》《陈楚楠传》,诗集《短吁长叹》,儿童绘本《中华少年传统美德故事(全12册)》等。
作者陈忠坤是漳州古雷半岛的本土作家,在《远庄》这本书中,从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故乡的文化与历史。这部小说不仅仅是记录渔村变迁的长卷,更是一首献给故乡的深情赞歌。在这本书中,通过对海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闽南人家世代与海博弈的传奇历程。书中,以孩童的纯真视角,描绘了渔民脊梁上晒裂的盐霜,以及渔船上撞碎浪涛的呼喊,展现了浓厚的乡愁与文化深度。这部小说一经上市便登上了“当当小说新书榜第1名”,并在短短一周内实现加印,证明了读者对这种乡土情怀的热爱。
这本书具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第一 ,反映了闽南沿海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尚。
在这本书中,以闽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为背景,融入了大量的闽南民谣、节日饮食和生活习俗,从孩子的视角,细腻地展现了闽南沿海渔村的生活百态,每一处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窗口。
第二 ,诗意的语言风格,细腻的情感描写。
这本书是一部诗化的小说,在这本书中,通过诗意语言的笔触,在灵动、跳跃的故事情节叙述中,深讨了生命、理想、乡愁等主题,让读者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感受时代变迁,感悟生活的真谛。
第三 ,双封设计,装帧精美。
这本书由2014年度“中国的书”得主精心设计封面;内页精选特种纸,视觉美感和质感兼具,版式疏朗,带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出版以后,受到读者的广泛青睐,第12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黄春明、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等诚意推荐;著名作家陈元麟、著名专栏作家刘原作序推荐。
著名作家刘原说,工业化像海啸般抹平了整个故乡,所以,这本《远庄》,是对记忆的一次打捞和拯救。书中的众多童谣,是作者在民间四处搜集的,还有许多闽南的语言和习俗,将来注定会在时光中渐次湮灭,就像无声消失在厦门海滩的鲎,于是,这本书成了另一个范畴的结绳记事。
著名作家刘岸评论说,《远庄》写海边土地上的人,写海边土地上的草木虫鱼,写人与海、人与土地的关系,写人的抗争,写抗争不了的命运,《远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悲歌,也是对耕耘这片土地的人的深情赞歌。
厦门市文联原副主席、厦门文学院原院长陈元麟说,作为散文化小说,《远庄》淡化故事情节,其立足点是揭示小人物身上承载的人生况味,和自古以来蕴藏在闽南乡村的内在韵味。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土风情的记录和歌咏,而是在传统农业文明不可遏制的裂变、解构、消失的过程中,对身边的人和事作出理性的思考,引人深思。
著名作家、福建省文联原副主席杨少衡说,在《远庄》这部小说中,在一个孩子的视线与成长中,时代风云云淡风轻,民俗民窑情谊绵长,木麻黄相伴悲欢离合,海浪涌卷起夕阳余晖,《远庄》写满乡愁,笔笔流淌着乡韵。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尔芬为这本书撰写了评论文章“《远庄》:一曲闽南渔村的深情咏叹”,在文章中说,在文学的长河里,总有一些作品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远庄》,便是这样一部由陈忠坤先生倾情奉献的长篇乡土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闽南沿海渔村的生动画卷。
在这本书中,陈忠坤先生以故乡远庄村为舞台,以孩童的纯真视角为镜头,缓缓拉开了一幅关于奋斗、抗争、追寻与乡愁的壮丽史诗。这不仅仅是一个渔村的故事,更是对闽南文化深刻内涵的一次深情挖掘与颂扬。
在最近举办的一次《远庄》新书推介会上,陈忠坤先生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感受。他描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他说:“从西田村到港口村,我打着赤脚走1.5公里泥路去上学,沿路的木麻黄非常茂密。” 这段质朴而鲜活的记忆,成为他创作《远庄》的灵感源泉,也让古雷半岛化身为小说中“远庄”的原型。他坦言,年少时曾急切地想离开家乡,直到远赴湖南怀化求学,才发现那片土地早已成为自己的心灵原乡。他说:“远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的人、事、物,都是我对于原乡记忆的反映。”
著名作家卢善庆介绍说,《远庄》这部小说体现了视角和结构上的审美意境。这部小说包括二十五章,每个章节用两个字为小标题,比如:一、决堤,二、收获,三、庆功,四、海娃……
在这本书中,在前三章,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远庄遭遇的一次台风。在20世纪50年代,闽南沿海是经受超强台风的重灾区。那时候,既没有气象预警,又没有如今抗风、防灾的组织和措施,每当台风来临,民众的生活就会遭受严重影响,变得相当艰难困苦。在这本书中,以一个小男孩海娃的语气,讲述了这次台风中的经历。故事一开始就讲到,在台风中,他和母亲躲在风雨飘摇的屋内,瑟瑟发抖,母亲为了安慰他喃喃自语。突然,村主任花伯穿着蓝色雨衣走进家门。花伯是挨家挨户去通知年轻力壮的男丁上堤堵水……母亲把海娃装进木箱,搬离家屋,迁移到了山坡上小叔家,以躲避雨水漫过屋舍的劫数。雨停了,风停了,果然,远庄村低洼地带都被海水淹没了。这次灾难没有人员伤亡,花伯又提前组织人马将妈祖神像抢救性地搬到山顶,因此,台风过后,全村举行了庆祝活动。
在这本书的第四章“海娃”, 讲述了远庄村的环境和主人公小时候的生活。书中讲到,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娃。他的家乡位于东南沿海的某个半岛。这个“半岛是一条伸向大海的狭长的陆地,狭长的陆地中间有一条公路,公路把这个半岛分成两半,两边分布着村庄,各据一片海,但当地人不叫海,地势较低的一边叫前江,地势较高的一边叫后江。”
他们村叫远庄村,刚好就在这个狭长的陆地中央,在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里很不显眼。“每天,海浪拍打着这个被海水包夹的村庄,日日夜夜不停地为海边的人们歌唱。文明通过这条公路带到远庄村,远庄村把不文明的东西又通过这条公路带出去。一条汇聚了所有细水的小溪,从远庄村的中央出发,唱着朝霞映红了天,唱着夕阳西下天涯人断肠,唱着花谢花开春去春又回;唱走了时光荏苒,唱走了岁月蹉跎;而后就流进了那个浩瀚的前江!这条小溪也不知道流了多少世纪,奶奶说,她小的时候,这条小溪也是这样流的。”
书中讲到,前江多淤泥,经常发生海水漫灌,因此,堤岸会筑得比较高。在靠近堤岸的地方,是一块又一块形状不一的虾池,在当地称为‘埭’,有经验的村民承包这些池塘,去养殖各类海产品;再过来,是一片沼泽地,长着茂盛的芦苇林和绿油油的水草。平日里,一望无垠的芦苇,随着风的柔拂海浪般地起伏着,像一座掩盖在白色面纱之下的神秘宫殿,偶尔几只淘气的白鹭,倏地从芦苇林里冒出来,炫耀他们这群孩子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殿堂。
在小时候,他们经常会唱当地的儿歌。他们会一边唱着童谣,一边嬉戏在这片芦苇林里,一边奔跑在柔软的草地上。“那是怎样的一个美好的世界啊!那是滋长我梦的地方!”那段童年的日子,是他永远也磨灭不了的一段值得珍藏的光阴!在这里,没有忧伤,没有痛苦,有的只是无忧,有的只是童真,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金色的梦,遥远而陌生。
书中讲到,他“总是忘不了那芦花飘散的季节! 苍穹下的芦花,白茫茫地在风中摇摆着,摇摆着。碎了,化成百千飘散的花絮,飞舞在整片碧蓝的天;累了,它们搜索着心灵可以憩息的驿站,终于相中了那条流逝的溪,于是一片一片地、骄傲地,降落在那轻盈的水面上,随着水流注入了大海…… ”在每个金秋的日子,他们成群的小孩,赶着成群的牛儿,来到芦苇旁的草地,把牛缰固定在草地上的木桩后,便忘却了周围的世界,嘻嘻哈哈地奔进那白色的芦苇乐园。他们喜欢躲进比他们高的犹如迷宫似乎永远无法走出的芦苇林里,然后玩着只属于他们童年的让人回味无穷的游戏,直到那划破天际的一声“哞”,惊醒了他们被童真抛弃了的心,才一个个匆匆忙忙地从芦苇林里冲了出来。
“此时,天已黑了,于是他们嘻嘻哈哈,成群地回去…… 在那芦苇林里,总有捡不完的鸟蛋和田鸡蛋;总有好多苟延残喘的鱼儿,由于流连于这个神奇的世界而逗留在某一处低洼的芦茎旁;总有那么多的海泥,让他们凭着心中的憎爱毫无保留地捏塑心中的形象;总有玩不完的游戏,喊不完的话。”
书中讲到,在远庄村的后江地带,是另一番景致,遍地是柔软的细沙。“听村里的老人讲,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海与村落之间,是一望无垠的沙漠,杂草不生。有一天,一群渔民经过这里,因发现这里淡水源源不断,下海捕鱼又常常大丰收,便在这里落了脚。后来,人越来越多,便形成庞大的村落。也许,他们是眷念遥远的故庄,便把这个寓居的地方,叫作远庄。人聚集了,村落也就形成了,但人多也抵挡不了飞沙,一日狂风漫卷细沙,把村落淹没了,一部分村民被沙土掩埋,一部分则逃难去了。风停沙静后,只有小部分人回迁,这也是他们村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至今才一百多户的原因。”
《远庄》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场对消逝故乡的深情回望。当现代化浪潮吞没了古雷岛的渔村与乡音,《远庄》的船桨便划开一片被海风腌渍的岁月,用文字为闽南文化建起一座“精神原乡”。方言、童谣、赤脚少年的成长故事……那些被遗忘的海岛记忆,将在回忆和叙述中重新流淌。
在这本书中,以一种散文般抒情的笔调和诗歌般的跳跃手法,描绘了渔村远庄村几代人的苦难史与情感史。作者以一种近乎冷静而又不失温情的态度,讲述着那些关于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的故事,让人在感动之余,也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与无常。这种诗化小说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得作品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