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出版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横跨前沿医学成果与临床实际应用;而每一次严谨细致的审校,又恰似为这座桥梁夯实根基、添砖加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医编辑部副主任
陶俊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呈爆发式增长,为医疗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关节外科范畴,传统手术方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而机器人辅助手术凭借精准、稳定、可重复的显著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与康复前景。
从早期少数医院大胆引入手术机器人,到如今众多医疗机构将其列为常规手术手段,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正以惊人速度普及。例如,一位因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长期饱受疼痛折磨、行动不便的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仅疼痛迅速缓解,而且术后康复进程大大加快,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有一些复杂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假体植入位置更加精准,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延长了假体使用寿命。再如一位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单髁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也让我们意识到,系统总结和传播相关知识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关节外科专家与手术机器人研发人员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他们在临床与科研中紧密配合,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手术原理和技术细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深知,要推动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持续发展,亟需一本全面、权威的专业书,为骨科医生、医学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指导。于是,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机器人关节外科手术学》的创作正式拉开帷幕。
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场景
国内研究人员研发的国产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智慧汇聚:众人携手铸就专业著作
本书的编写团队堪称豪华。李慧武教授,长期深耕髋、膝关节疾病诊疗与研究领域,在数字辅助髋、膝关节精准重建手术方面成就斐然。他率先开展多项创新性临床研究,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何超教授,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对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见解独到。
除两位主编外,编写团队还汇聚了各地知名医院的骨科专家、医学院校科研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才。他们有的是临床手术高手,对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了如指掌;有的是科研精英,在机器人手术基础理论和技术改进方面成果丰硕;还有的是工程技术专家,从机器人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紧密协作,为本书注入了多元化的知识和丰富经验。
创作过程充满挑战。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是新兴领域,相关资料和文献有限且分散。编写团队不辞辛劳,广泛查阅国内外医学与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数据库,关注学术动态,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如何将复杂的机器人技术和手术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成为一大难题。编写团队多次展开激烈讨论,反复斟酌章节内容结构和表述方式。对于关键技术环节和手术步骤,采用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阐述,力求让读者轻松理解、掌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定期举行编写会。在一次线上讨论中,为了确定某一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大家争论到深夜。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确保了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精雕细琢:编辑团队全力打磨品质佳作
编辑工作是对编写成果的深度打磨与完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内容审核阶段,编辑们对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读与推敲。从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内容逻辑的连贯性,到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都严格把关。
在与编写团队召开的定稿会上,会议室里气氛热烈。编辑们逐字逐句地分析书稿内容,针对一些专业性过强、理解难度大的段落,与作者展开深入探讨。例如,编辑们提出书中一段关于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的描述过于专业,对于一些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医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能不能换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说法?编写团队反复讨论后认为,可以再重新组织一下语言,解释这个技术原理,既保证专业表达的准确性,也需要让初学者易于理解。正是通过这样的精雕细琢,本书内容才越加完美。
为确保内容规范统一,编辑们制定了详细的格式规范,对字体、字号、排版格式、图表编号、参考文献标注等都做出明确要求。对于书中大量的手术图片和示意图,编辑们精心处理优化,确保图片清晰准确,与文字紧密配合,直观展示机器人辅助手术的过程和关键技术要点。
定稿会场景
深远意义:引领医学发展新征程
《机器人关节外科手术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全方位涵盖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的各个方面。开篇系统介绍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让读者清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脉络。随后深入探讨手术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导航定位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等。针对不同关节外科术式,详细阐述术前规划、手术操作、术后评估及临床疗效,并结合临床案例,图文并茂地呈现关键技术要点。同时,客观分析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伦理学、卫生经济学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与市面上同类书相比,本书不仅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更胜一筹,还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是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领域国内原创的开山之作,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无论是对于临床医生提升手术技能,还是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研究,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主编李慧武教授表示:“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医学与工程技术,推动机器人辅助关节外科手术不断向前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深远。它为骨科医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专业参考,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的理论与技巧,提升手术水平,造福更多患者。对于医学科研人员而言,书中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思路,助力科研创新与技术进步。同时,它还加强了医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搭建起双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手术机器人不断升级优化。
作为编辑之一,看到《机器人关节外科手术学》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这部著作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与智慧,不仅传承了医学知识,更展望了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相信在它的引领下,会有更多医疗工作者投身这一领域,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机器人关节外科手术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李慧武 何超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