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文津奖提名!当我们谈论心灵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4月21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揭晓,在公布的12种科普类文津提名图书中,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灵奇景——80幅画描绘意识之谜》榜上有名!

从2004年设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评选的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推荐图书分为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的普及性图书。

《心灵奇景》一书由两位生物学家和一位具有医学背景的艺术家合作完成,以简洁而引人入胜的笔触,辅以生动而极富特色的插画,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意识这一困扰人类的终极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拷问。

作者以一个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领读者去追寻答案,而在一个个可能的答案呼之欲出时,又生发出更多耐人寻味的新问题,不断打开新的视角,触动想象,启发思考。

《心灵奇景》序言

虽然生而有息,却无法体验万千世界——无法感知、行动、嗅闻、观看、聆听、品味或触摸,就像处于深度昏迷那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生命似乎毫无价值。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珍视且私密的主观体验能力,即意识或感知(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其存在并非理所当然。是什么让一个实体,一个生命体,拥有意识?而当所谓的意识状态消失时,又会发生什么?

哲学家把心灵和身体之间令人费解的关系称为心身问题。随着人们发现大脑对意识活动至关重要,心身问题也被重新界定为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赫胥黎(T. H. Huxley)在1866年以生动的方式表达了理解这一关系的困难之处:

如果刺激神经能够诱发意识状态这种非同凡响的事件出现,那么就像阿拉丁摩擦神灯出现巨灵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进化生物学将作为阿里阿德涅之线,引领我们穿越心身问题的迷宫,并引导我们探讨书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哪些实体是有意识的?意识是如何演化的?我们能辨识出哪些类型的意识?人类的意识是否特殊? 如果是的话,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能否想象外星人或人工智能的意识?本书中引用了一些作家、诗人、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观点,但借由他们的观点又引发了更多问题,因此本书更注重问题而非答案。

我们使用视觉图像、言语意象和解释性文本来展现这些问题及其初步的答案。形象和象征的多义性使得想象力和解释力有了更深远的发挥空间,也为我们审视意识的众多维度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本书的每一节都呈现了一个具体的主题,并提供一幅作为一种视觉隐喻的图片,与文本相联系,并触动读者的想象力,为读者打开新的视角。每个主题既可独立成篇,又与前后文相互关联,因此本书既可以“分块”阅读,也可以作为连续的图文呈现。每个主题的引文来源和延伸阅读书目都放在书末的注释说明中。

本书分为5个部分或视角,每个部分讨论12至16个主题。第一部分介绍了人们所想象的意识以及对心灵本质的构想。我们由意识的隐喻作为起始,进而描述了如二元论和物理主义等基本概念,并以谜题和思维实验作为第一部分的结尾,来体现意识貌似矛盾的本质。

我们采用自然进化论的方法来关注有机体。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提出问题:包括细菌在内的所有生命体是否具有意识?植物是否有意识?只有人类才有意识吗?我们留下这些问题,并在第三部分中提出了一种进化论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该方法侧重于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动物的转化。在这个部分中,我们提出意识的进化是伴随着一种开放式学习形式的进化而来,这在一些拥有大脑的动物中能观察到。对非生物学专业人士来说,关于这一观点的部分内容可能较难理解,但可以安全地跳过,并不影响对总体脉络的理解。第四部分描述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起源以及由意识引发的奇妙而怪异的后果,而第五部分则体现人类意识的多样性,展现了允许我们超越的熟悉事物的边界,并通过幻想和幻觉探讨了未来意识和外星意识的新形式。

本书献给对意识着迷的人们,无论是好奇的高中学生,还是退休的教授,希望艺术、哲学与科学的结合能够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并揭示探索心灵景观的多种方式。

《心灵奇景:80幅画描绘意识之谜》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以] 西蒙娜·金斯伯格 [以] 伊娃·亚布隆卡 著
译者:肖晓 严冰 陈钰佳
出版时间:2024年01月

终审:李丽

(本文原载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