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秋收农忙进入尾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简称“浙版集团”)发起的“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简称“大篷车”)乡村文化服务与阅读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活动由“文化大篷车”衍生而来,是浙版集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浙江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部署要求,围绕“全民阅读”空间运营改革,大力发展乡村阅读的一次创新探索。
这辆致力于深入乡村推广全民阅读和文化传播的大篷车,载体灵活、流动便捷,以解决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稀缺问题为目标,能够精准抵达山区海角,从杭州市中心驶向浙江山区26县,把优秀图书、阅读活动、文艺演出送到田间地头。
半年来,大篷车已经走进了浙江的八个市区县,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还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乡村振兴,并为出版集团提供了了解市场需求、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去年大篷车活动在一个文化礼堂演出结束之后,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还一直静静坐在那里,看我们收拾器具设备。她很享受,好像这个演出还没结束、恋恋不舍。当地的村民也主动参与进来帮我们收拾,大家仿佛一下子融入了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中。”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称“浙版传媒”)李伟毅每次想起这个场景,都非常感慨,“他们太需要这样的文化服务了。”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探索使命。在“富口袋”与“富脑袋”的辩证关系中,全民阅读是实现精神共富的关键切口。
李伟毅介绍,浙江省委宣传部每年都会评选文化传播创新案例,“我们出版方向已经很久没有入选了。”去年某媒体评选的年度创新阅读案例,浙版集团也遗憾未能入选。当时分管全民阅读工作的浙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提出,浙江的城市文化资源比较丰富,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影院应有尽有。是不是能够设计一个项目机制,覆盖更广泛的基层农村市场?
“既然到农村去,就不能高举高打不接地气,还要和农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一辆旨在通过可复制的‘文化套餐’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的‘全民阅读大篷车’就应运而生了。”李伟毅表示,有了初步想法后,得到了集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他和业务团队一起用了两个月时间筹备、打通各个业务环节、联系文化资源。首期大篷车2024年12月份正式发车。
在启动仪式上,芮宏表示,浙版集团近年来牢记使命践行职责,大力建设“书香浙江”,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持续开展阅读活动,形成“之江好书节”等阅读品牌,每年开展6000余场阅读文化活动。推广“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微改革模式,用好基层阵地,打通乡村阅读“毛细血管”。选派6名省级文化特派员,奔赴全省各地基层派驻点,去乡间“播种”文化。积极推进“千企结千村”帮扶工作,用阅读点亮10万留守儿童阅读梦。“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的新探索,打通、整合文旅与出版资源,形成乡村阅读合力,力求迸发出“1+1>2”的力量。
首期活动启动后,项目团队连续六天转场磐安县、莲都区、景宁县、龙港市、永嘉县、仙居县等6个县区乡镇,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广场、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场所,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理论宣讲和阅读分享活动。李伟毅说,“我们的活动深入到农村市场,绝不是简单地摆个摊儿卖书,而是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物质富裕基础上推动基层读者实现精神富有。”
有数据显示,浙江农村人均阅读量仅为城市的一半多,留守儿童课外读物缺口很大。传统“赠书下乡”存在三大痛点:图书供需错位、服务形式单一、文化渗透力不足。因此,这辆阅读大篷车必须破解传统下乡模式困境。
在浙版集团的协调下,项目深度融入“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框架。通过“文化+民生”模式创新,将浙江省委“文化强省”建设与县域文化振兴有机结合,联合浙江演艺集团、钱江浪花艺术团等单位,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模式。
虽然被叫作“大篷车”,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一辆车”的载量。
首期内容包含了“四个一”,即一台文艺演出——精选戏曲、歌舞、情景剧等8类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激活乡村文化氛围;一批图书捐赠——履行作为文化企业责任;一场图书市集——打造“行走的图书馆”,解决乡村图书资源匮乏问题;一系列理论宣讲与阅读分享——以沉浸式体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唤醒传统文化记忆,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文旅结合等方式,培育新业态。同时,浙版集团还组织“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开展演讲,用家常话解读政策,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
“农村的文化需求一直有,但是很容易陷入粗放管理的坑里。”李伟毅介绍,项目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整合和协调多部门资源。包括钱江浪花艺术团提供演出内容,以及党群团委合作的青年宣讲团进行理论宣讲。同时,需要根据农村观众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演出节目和宣讲内容,并确保整个活动既接地气又具有吸引力。此外,如何有效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总书记的足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凝聚力的宣讲内容,也是在项目实施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重点。
文化表演的合作方钱江浪花艺术团每年也有下乡演出,大篷车的前身就来自他们的“文化大篷车”,因此,对大篷车的形式已经驾轻就熟。融入进加强版的大篷车项目后,钱江浪花艺术团以基层为“尺”,定制节目为“衣”,特地建立了适合“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活动的节目库。浙版集团直接向他们采购内容,从十多个节目里筛选出合适的内容参演。在节目的编排选择上,还要和大家的生活相关,比如快板、杂技等民间艺术;又要考虑农村的看戏节奏,不能太长,40分钟左右就可以。青年宣讲团队的人员则来自浙版集团内部,为此组织了一个宣讲团队,每个人一天要讲三到四场,覆盖学校、书店、文化礼堂等不同的场景。宣讲结束之后,再根据现场的反应和需求调整内容、表达技巧等,以在后续的宣讲中不断提升。
最终,单场活动控制在3小时内(演出40分钟+书摊2小时+宣讲20分钟),契合农村作息。通过标准化“四个一”模块与在地化微创新的结合,浙版大篷车既保证了文化服务的普惠性,又实现了“一村一策”的精准触达。
第一期活动启动时,李伟毅和团队一起走了15个地方考察,最后确定六个地方,“村里对活动的认知和态度、参与度很重要。同时,还必须有基础设施,比如要有一个表演的舞台、有一个做宣讲的场所、有开展图书市集的地方。”同时还有来自对图书内容的筛选。以图书为例,“我们对农村的需求认知可能还有些偏差。我们总以为农技图书最合适,但其实少儿或者文艺类的图书更受欢迎。”第二期活动的时候,项目组就对图书选品做了调整,浙版集团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少儿读物、生活类图书得到了更多的呈现。李伟毅回忆在一场活动中,一位快70的老人掏出100块钱买了一些少儿书。她说就是想让自己的小孙子多看点儿书,“她不太可能为了买书就去一趟县城的书店,也不习惯线上的购买方式,市集就是她能接触到的最便捷的渠道。”
据悉,在今年最新一期活动中,还会加上一个“一”——一场阅读主题的摄影展。大篷车活动也引起了浙江省内更多机构的关注,纷纷表示愿意“搭上这辆大篷车”,送文化、送资源、送服务下乡。李伟毅说,“可能我们一开始端上来的是一盘菜,但是随着更多机构和资源的加入,最后就变成了一桌大席。”
今年2月19日,“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第二期出发,前后8天辗转抵达柯城、衢江、开化、常山、江山、龙游、建德、淳安,驶过900多公里,服务逾3000人次。这一期的大篷车带来了项目的2.0生态: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构建的“文化共富生态体系”,实现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从“流动服务”到“扎根培育”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次的书香专列满载1100余种展销图书,文艺演出更为丰富精彩,重磅推出了欢快悦耳的“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主题曲《载着春风奔跑》;浙版集团“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的宣讲紧扣时代脉搏,展现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注入更多思想活力与文化温度。其中还有全网粉丝数超400万的浙版编辑、知识博主带来分享活动;主题图片展陈列浙版集团首届摄影大赛有关“阅读”作品、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75周年文化影像,用镜头定格书香瞬间……
据李伟毅介绍,今年的大篷车活动,还在赠送给村民的围裙上印上了全民阅读大篷车的动漫logo形象,推出了特别定制的“IP文创盖章活动”。包括推出的主题曲,旋律也比较轻快,还有望拍摄成MV播放。浙江新华的千人直播计划将把农产品带货纳入其中……“我们希望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媒体平台、活动形式,通过年轻化、趣味化形式吸引更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
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的核心,还在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如何用阶段性活动撬动整个基层文化阅读的持续推进。令人欣喜的是,浙版集团表示,大篷车这项全民阅读活动将以常态化机制运行,集中利用春耕、秋收后农闲时间,每年覆盖20—30个县市区主要乡镇,并列入浙版集团的年度计划乃至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力争将其打造成具有浙江特色的乡村阅读服务品牌。
“浙江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半年多来,作为派出单位之一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统筹全系统力量,正努力将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目前浙版集团的特派员主要在省内六个地区。这些特派员把城市的资源和创意带到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常态化的机制。“全民阅读大篷车也将是一个持续和轮流推进的项目。”李伟毅说,在浙版集团的规划中,大篷车中的理论宣讲、新媒体传播等活动,还是集团人才培养和锻炼的好机会,“比如推行宣讲人员的AB角,大家轮流参与,发动更多人加入进来。做直播新媒体的同志到基层市场去历练,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
大篷车项目,也不断给予浙版集团在出版业务上的正向反馈。在今年的衢州之行中,当地政府就表示,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帮忙整理当地有关内容出版成图书甚至做IP开发。包括地方历史人物故事、家族故事以及农村创业致富故事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出版的选题来源,实现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选题产生过程的转变。对农村学校的文化服务也正在为图书、作家进校园提供新的思路和渠道。“农村还潜藏着很多我们未曾挖掘的资源。”
4月16日,最新一期的“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走进丽水”启动仪式在丽水市缙云县湖川村举行。
本期活动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浙演·钱江浪花艺术团承办,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协办,将先后覆盖丽水市缙云县湖川村、青田县山口村、松阳县北山村、遂昌县含晖村、龙泉市住溪村、庆元县大济村和云和县小顺村,延续“五个一”模式,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提升阅读服务,营造阅读氛围,把全民阅读落到实处。
启动仪式上,芮宏表示,浙江省委强调“让人民群众以最近距离、最小成本享受最佳产品、最优服务”,这是集团持续推进“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活动的行动指引。“大篷车”已成功举办两期,不断有新的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朋友圈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宽,反响越来越好。
本期“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创新活动形式,在原有社区广场、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阵地基础上,新增校园场景,青年宣讲员以童言童语为山乡孩子生动讲述红色故事、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大篷车”宣讲队伍更加壮大,内容更为丰富,包含主题理论政策、当地历史人文、出版主业故事、金融反诈知识等。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龙泉市派出宣讲员积极参与,为“大篷车”带来了新活力。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全国出版业创建了一条网络文学实体出版的精品生产线,推出了一众“叫好叫座”的文学精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期“大篷车”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网络作家管平潮还将带着网络文学走进丽水乡村,让当地老百姓充分领略中国新“第五大发明”的魅力。
本次采访的最后,李伟毅说,去年项目刚开始筹备时,自己一直很焦虑,因为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但现在随着项目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这是在农村地区不断播种阅读和文化的种子。
在之江大地的阡陌间,浙版·全民阅读大篷车不仅承载着书本,更运载着通向精神共富的密码。当文化基因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当阅读之光点亮万千农户的窗棂,这条流动的文化长城,正书写着新时代“富而好礼”的浙江答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