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静用童话故事给小读者们建了一座小城。小城虽小,却五脏俱全,烟火气十足。街巷纵横,油坊、布店、灯笼铺子、杂货店、粮店、点心铺子、豆腐店、炒货店等一应俱全。年节时,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城中还有许多奇幻元素:能举起千斤重物的螃蟹、守护街巷的石象、能种出花园的葫芦、手持南瓜金锤的雷神,以及令人提心吊胆的大娘子。小城没有城墙,却有南、北两座城门,门外分别矗立着石雕大象和小象。清水河从西北角流入,绕城而过,成为天然护城河……
《周静原创童话丛书(全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周静 著,王丹琦 绘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作者简介】
周静,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小学生导刊》编辑。喜欢阅读、闲逛、写故事,著有《天女》《一千朵跳跃的花蕾》《叮当响的花衣裳》《葡萄》《蝴蝶》《泽泽的湖》《月光照耀大地》《兔子和狐狸》等作品。部分作品入选中宣部“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张天翼儿童文学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湖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一次在长沙市博物馆参观时,一张泛黄的老地图吸引了周静。地图上,小河环绕的老长沙城静谧古朴,有街有巷有井,生活仿佛跃然纸上。这座小城既封闭又开放,护城小河环绕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城门和石桥又连接着内外,如同人们的内心,既有所保留,又适度敞开。老城的独特布局与宁静祥和在周静心中埋下了创作的种子,“我心里有了一座小河环绕的老城”。于是,她开始频繁穿梭于长沙老街。
在长沙,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老街,叫太平街。清嘉庆年间,为满足居民和货物出入城的需要,当时的主政者在长沙的大西门与小西门之间新辟太平门,意指天下太平、世道昌盛。太平街街道为麻石路面,街道两边小巷弯弯,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和木门窗之中,藏着烟火日常。周静热爱老城的烟火气,热爱在变化中总有坚守的温情:修鞋的老师傅里谁手艺最好,哪家糕饼店做的冰凉糕和绿豆饼最地道,谁家的包子是真正老字号,卤菜店里想要老板留一斤卤排骨只要说一声就好,不要交定金也不要报名号……老城还原着城市最初的样子,大家各展所长,彼此需要,活出共同的精致与讲究。而太平街区留存的“非”字型“鱼骨”状布局,也在一次次行走中,帮助她在想象中构建起一座小城的骨架。
《周静的原创童话丛书》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螃蟹井有个蟹小七》《磨盘湾上磨盘石》《南倒脱靴巷里种葫芦》《平地一声雷》《桃花井里桃花香》和《太平有象》,虚实之间,周静用6个童话串起古城的传说与街巷呼吸的日常,这些作品不仅是周静走过的老城、印象中的老城,更是她理想中的小城生活。
这套丛书中,周静借助蟹小七、大力、大娘子等角色,深入探讨了“选择”这一主题。蟹小七选择要不要信守承诺,寻找线索,寻求帮助,将包裹送达;大力要选择是抓住机会种出一个华丽花园,还是要拦住发狂奔走的牛;大娘子要不要放下清高孤傲的习惯,守住小城的安宁……每个故事中,人物都面临选择,一如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的那样。我们在阅读中似乎很容易找到答案,因为故事会要求人物努力、放下贪婪、守护家园。有趣的是,当我们习惯于选择善良、选择付出、选择关爱他人时,我们便“选择”了更好的自己。我们在阅读中塑造自我。
同时,周静也想讲述“单纯”和“坚守”。在《磨盘湾上磨盘石》中,大娘子得知乌鸦带来的消息后,毅然站在北桥上守护家园;在《螃蟹井有个蟹小七》里,蟹小七接了包裹,就一定要送达,因为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而在《平地一声雷》中,蔡奶奶虽然渴望一块上好的花布,但始终没有开口索要,因为她知道不该要的东西不能要……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做人做事要守好自己的规则,而单纯源于内心的坚守。周静喜欢简单的人物关系,欣赏事物的本真:赞美美好,感恩帮助,不讥笑他人,勇于认错并改正,努力做一个好人,等等。这份单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艰辛的付出、对奇迹的渴望以及爱的守护,从童年守着微光前行,到历经世事仍有相信的能力。
周静认为,童话以“万物有灵”视角展现世界,天然和孩子相亲。它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而想象力正是创造新事物、构建新关系的源头。孩子在阅读童话时,仿佛经历一次次心灵历险,在故事的选择中完成自我成长。那些具体的故事情节或许会被遗忘,但选择时的心理历程会深深刻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且通过选择、勇气和爱,潜移默化地传递价值观,雕琢他们的灵魂。周静说:“我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单纯的种子,终有一天,它会施展爱的魔力。”
童话是孩子精神成长的指南,也是文学改变世界的方式。
周静对老地名情有独钟,因为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民间文化。长沙的“螃蟹井”“南倒脱靴巷”“桃花井”等老地名,在她的作品中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高井,城东墙根,定王台左,井可见底,水注旁穴,投瓮入汲,滃然有声,俗称平地一声雷。”在南方,井有深浅之分,浅井的水面几乎与地相平,用瓢取水。这一口深井,用瓮取水,瓮是陶罐,深井、陶罐,扔下去肯定轰然作响。也不知是谁神来一笔,把这口井叫做了“平地一声雷”。一个老地名的产生,往往是群体认同的结果,蕴含着民间的生活智慧与文化韵味。周静将这些老地名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故事,赋予故事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气息,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王丹琦的插画风格“拙”味十足,与书中人物性格完美契合,为这套书增添了独特魅力。插画不仅赋予故事直观的视觉感受,引导读者想象,还巩固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故事的传播力。篱笆、瓷碗、水井、马头墙、桃林、店铺等风物,生动勾勒出小城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周静尤其喜欢《桃花井里桃花香》中沉睡的女孩:女孩睡姿安然,花瓣纷飞,画面亦真亦幻,既丰富了视觉语言,又暗示女孩的特别之处,成为故事的点睛之笔。
“童话写作向神话回归”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为周静《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撰写的评论文章标题。桃花井的传说中,桃花盛开时井水漂浮着桃花瓣,散发淡淡花香,但井边并无桃树。或许,井水最初冒出时周边有桃树,花瓣和花香源于居民对桃树的留恋;又或许,这里从未有过桃树,花香只是人们对春天花瓣纷飞的美的期盼。这个传说中,虚构的是花瓣和花香,真实的是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老传统的眷恋。传说的虚构里往往隐藏着大量真实,它包含着巨量的时间与生活,有着可贵的想象力,不仅描述神奇,更传达着来自民间的、与大地万物共生共存的道德和追寻。千百年来,人们在传说的力量中达成共识。
“再现古老传统的诗意,追寻美,实现这种认同,是我想做的。”周静在这套书中,试图用民俗生活的细节展现画面,将市井烟火气融入叙事的神奇中,营造生灵百象,用童话形式呈现传说的神奇与美。周静巧妙融合了地方传说与现代童话,既保留传说的群体思维与愿望,又赋予故事独特的个人色彩。而想象本就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经验积累,难有好的想象。将神奇的人和事放进故事,或从他们的神奇开始滋生故事,便是周静创作的原点。
神话和传说领域极为广阔,周静表示将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它们,并以此为立足点继续创作。文学创作的大门向所有热爱它的人敞开,无数人的参与和热爱将为儿童文学的未来带来多样化的方向和无限可能。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