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充电站”到“思想粮库”,这本党政读物如何在新时代C位出道!

作者:《领导月读》编辑部整理   2025年01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编者按:2024年是《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这本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讲师团指导,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广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杂志,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文化修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近期,值此《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之际,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制作专题访谈节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改革》副主编刘学侠,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魏晔玲,当代广西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领导月读》创办人之一卢培钊四位出版业嘉宾,共同探讨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理论刊物的重要价值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为刊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指导。

《领导月读》立体书模

对《领导月读》的评价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领导月读》,各位会怎么评价?

刘学侠:《领导月读》是领导干部的良师益友,是领导干部工作之余的“充电站”“加油站”。

魏晔玲:《领导月读》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粮库”。 

刘波: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领导必读”,正如其封面上的三句话“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

卢培钊:作为《领导月读》主办方代表,我想展开一下,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介绍一下这本刊物:一是高举思想旗帜,致力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领导月读》创刊伊始就把理论栏目作为整个刊物的重中之重,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段进行解读。二是坚持读者至上,致力于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除理论栏目外,刊物还设置了国学、经济、科技、文化等栏目,致力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三是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涵养领导干部的精神气质。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领导月读》自创办以来,始终把“我们想说的”和“读者爱看的”有效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领导干部活化思维、启迪智慧、涵养正气,是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

《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访谈现场  广西人民出版社供图

如何提升《领导月读》的品质和影响力

主持人:在《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于《领导月读》如何提升品质和影响力,三位专家有何看法?

刘学侠:从《领导月读》10年发展历程来看,其在品牌、影响力、品质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质量、提升影响力,我觉得:一是发扬一贯的传统。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党刊姓党的宗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二是加强选题策划。加强主责主业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关于党和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等方面的选题策划。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如地方区情、历史、人文等方面的选题策划,来帮助领导干部提升综合修养。三是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

魏晔玲:《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以来,积累了很多非常好的办刊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刊物高质量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与《领导月读》共勉:首先,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办刊理念。刊物要紧跟时代节奏,时刻关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最新提法,以及党中央重要精神和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次,要增强与读者的黏性。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对用户黏性的注重从而生成数据成为新趋势。我们要提高期刊对读者的吸引力就要了解读者需求,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期刊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使刊物与读者走得更近,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提升读者的忠实度。最后,要努力打造品牌。传统办刊人一直精耕于内容的创作,在营销和宣传自己的时候,有些不到位。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擦亮《领导月读》的金字招牌,开发一些复合型的产品,多举办一些活动,把期刊的品牌打出去,让期刊的影响力得到真正提升。

刘波:《领导月读》虽然是刊物,但它是从图书演变而来的,它的基因里面有很多图书的基因,图书有它自身的长处,它比刊物更深刻、更耐看。实际上,从这本刊物的沿袭来看,它具备图书的内涵和深度。另外,可以增加刊物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及时听取读者的反馈,通过策划、组织一些活动来提高刊物的影响力。

理论读物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理论读物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刘学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履职能力。书的种类很多很广,浩如烟海,我们的期刊刚好可以选出对领导干部有帮助的知识和内容,为领导干部节省时间和精力,帮助领导干部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履职能力、开阔视野、增加对国情区情市情等方面的了解,我们做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刊物在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同时,也传播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党的理论建设,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由此可见,理论读物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魏晔玲:您问的问题,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问到——“这个时代,大家还需要理论吗?”结合多年的办刊经验,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从三个角度谈一下:第一,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就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武装、理论武装。这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是不容置疑的。第二,202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职责。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怎么能让读者喜欢读理论,能够读得懂,读完之后能够“解渴”、管用,这是亟须理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去破题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第三,理论是大家从事现实工作的需要。理论从何产生?它一定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凝练出来的。我们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总结成经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规律和原则,形成系统性、知识性的结论,这就是理论。这些是更好更快完成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职责使命的金钥匙,期刊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就要用好理论这把金钥匙。

刘波:党报党刊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党政理论读物,不用是张纸,用之是块宝,《领导月读》也是党政理论读物。在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家获取资讯的方式很多,也很便捷。但信息海洋越是“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党政理论读物的重要性就越凸显。它们在权威性、准确性和公信力方面犹如“定海神针”,在海量信息中发挥着“过滤器”的作用,是领导干部快速获取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    

卢培钊:在《领导月读》创刊10周年之际,深入探讨理论读物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关键,这关系到刊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在新时代,理论读物越来越重要。从政党发展来看,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推动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宝贵经验。从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来看,他们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理论素养。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各种挑战,领导干部一定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所以,理论读物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越来越重要,这是我们坚定办好《领导月读》的信心和动力来源。

数字化时代,《领导月读》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主持人: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面对传播方式的转变,传统刊物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各位对此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或者对《领导月读》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

刘学侠:在信息化时代,纸质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虽然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不能相互替代,但是两者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出版的必然方向。在这方面,我想各个媒体、各个集团都在努力尝试,我们单位也在进行数字化的建设,致力于全媒体发展。这包括出版单位设备的更新、工作人员技能的提升,从领导到普通编辑,每个人都被要求适应全媒体的转型。

魏晔玲: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慌,不应忘记自身的优势——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如果在融合发展的时候我们放弃了这些优势,就会失去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输掉我们的基本盘。因此,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梳理清楚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哪、薄弱点在哪。每个期刊单位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能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的,要从顶层设计上想清楚。在具体操作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这是期刊出版人立足的根本。在过去信息相对不是那么丰富的时代,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我说你听”。但是现在,大家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准确最有效的信息。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我们一定要保持。二是树立互联网思维。从纸质到屏幕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影响,期刊出版人必须积极去适应这种变化。为了适应传播方式的转变,期刊出版单位需要对采编流程、绩效考核机制、效果评价机制进行深层次的调整。目前,这种调整一直在推进,但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效果导向,关注产品的实际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数量或者点击率。三是大力培养全媒型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深度融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四全”媒体。从实现“四全”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模式上倒推梳理,这样理论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明晰了。

刘波: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期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刊物已经或者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命运。某个刊物也许会消失,但期刊事业不会消亡。我们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要加强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其实古往今来,文化知识积累和信息传播从来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相辅相成。对期刊来讲,内容建设是根本,先进技术是媒体创新发展的引擎。没有技术支撑,内容就难以快速、有效、精准地抵达用户。进入全媒体时代,在守正的同时,必须更好适应新的出版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加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要求。

卢培钊:刚才几位嘉宾对《领导月读》未来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刊物如何走向未来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新媒体时代,纸质期刊的发展任重道远。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无论媒介如何变化,内容价值始终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未来《领导月读》将一如既往坚守“内容至上”“内容第一”的办刊理念,不断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坚信,只有内容有价值,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丰富知识,期刊才有生命力。第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千方百计拥抱新媒体。要把我们的内容精准传送到读者手中,要知网、懂网、用网,让主流价值占领网络空间。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在手机阅读、数字阅读的时代,不要忽略纸质阅读。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的基础之上的,这正是纸质出版、纸质媒体的优势所在。未来《领导月读》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健康发展?我认为就是四个字——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期刊的思想导向、内容导向、质量导向,守住期刊提供内容的精准、权威、系统、全面的特点。同时,要努力创新,创新期刊的表达方式、传播载体、办刊理念。我相信,只要能够做到这几点,《领导月读》就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领导月读》编辑部整理)

作者:《领导月读》编辑部整理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