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就有了灭绝,假以足够的时日,所有物种都会灭绝殆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会忘记,人类命运始终与地球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身处自然之中,保护其他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未来。该如何让一个物种免于灭绝的厄运?
纵观4.5亿年来的地球生命史,灭绝与复苏始终交替不息。但我们必须要了解灭绝本身。为了让国内小读者们在漫长的地球时间线上,观察和探索生命的奥义,培养生态观和大局观,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小译林”系列重点图书——《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全八册)》(以下简称《生物大灭绝》)。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全八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国]本·加罗德 著, [美国]加布里埃尔·乌格托 绘
译者: 石敏、何文珊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书影 拍摄:牛华新
这是一套具有DK风格,汇集了前沿科研成果,兼具科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全书以BBC科普纪录片的方式讲解古生物和生态学知识的科普图书,书中展示了古生物研究前沿成果,有助于小读者们了解标志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史前物种和现生物种,其“内涵丰富,知识面广,写法新颖,视角独特,是一套难得的、优秀的儿童读物”。
对译林出版社来说,这套丛书是一场意外而惊喜的相遇。
陈叶
宋旸
“‘小译林’”成立之初,亟需储备优质选题。偶然一次,我们看到某位科普自媒体博主晒出‘生物大灭绝’系列原版书,惊叹于其中古生物插画的精美,于是,便按图索骥,查到了这套书的插画作者加布里埃尔·乌格托。这是一位在古生物插画届赫赫有名的插画家,也活跃在相关领域的科普、出版和影视圈,最为国人所熟知的可能是他担任美术顾问的科普纪录片《史前星球》。作为科学和古生物插画家,以及爬行动物学家,他为这套书绘制的五百余幅彩色插画,涵盖古生物和现生生物,准确细腻,精彩绝伦,非常夺人眼球。”译林出版社少儿读物出版中心主管、这套书的执行策划宋旸说。
加布里埃尔·乌格托
已灭绝的古生物本身就是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热门科普主题,随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灭绝”现象在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只是,在论证古生物相关的选题时,出版工作者们经常会因为缺少合适的插画而发愁。《生物大灭绝》这套书的插画却给少儿读物出版中心众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让他们看过以后大呼过瘾,并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觉分享给国内读者。
乌格托为《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绘制的插图
科普图书,不但要“普”,还要足够“科”。这套书的文字作者本·加罗德,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演化生物学和科学传播教授,研究领域是演化生物学、灵长类动物学。除了做研究,本·加罗德还积极投身公众科普教育,在BBC主持多档科普节目,深谙大众科普之道。这套《生物大灭绝》承袭了他一贯的BBC科普节目风格,说理条分缕析,行文风趣幽默,举例贴近生活,即使读者没有太多古生物和生态学的知识储备,也能读懂且读得津津有味。
本·加罗德
两位老搭档戏称这次合作是“他们现阶段最高水平的作品”。全套书讲述了地球历史上经典的五次大灭绝、2017年才被定义的上新世末大灭绝、人类世的灭绝现象,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书中表面在写物种的消亡,实则在充满悲悯地谈论物种和环境的保护。中国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获得者戎嘉余说,“阅读这套丛书,你会了解‘灭绝’和‘大灭绝’的科学含义及许多相关知识;你会懂得‘灭绝’与‘辐射’一样都是生命演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你会潜移默化地乐观面对生命的离别,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你会更加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一点一滴,从我做起,既为当下,也为将来”。
在撰写《生物大灭绝》系列作品时,本·加罗德选取了八个代表物种,串起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过程、对古生物的还原和分类,以及对大灭绝原因的推论过程等。这个系列每本书的开篇都反复强调大灭绝的特征、发生机制、持续影响等,再结合宏观的地质年代背景特写单个物种的解剖、分类、生态,把大灭绝事件和特有物种的命运结合起来,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八本书在宏观上串联起地球近五亿年的大灭绝史,微观上剖析单次大灭绝现象和代表物种。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全系列八册书影以及随书附赠的贴纸
“在编排方面,我们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原作,体现作品的科学性。在专有名词方面,我们则保留了物种的拉丁文原名,以便读者进一步查阅资料、延申探索。此外,我们还通过专家注和编注的形式,对原作未能言尽或者有疏漏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比如,作者将大灭绝定义为‘全球范围内在较短的地质时期内发生的灭绝事件……它应该短于300万年’。但《邓氏鱼》这本书所讲述的泥盆纪晚期大灭绝整整持续了2000万年,显然属于特例,我们便以编注的形式作了说明。再比如,本·加罗德在写作《海南长臂猿》这本书的时候(2021-2022年),这个物种的野外个体数量约为35只,但今年中文版出版时,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发展为42只,是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珍惜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因此我们也在书中作了特别说明。这类注释除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外,还有助于让整套书所传达的信息更加本土化。”
《生物大灭绝》的中文版书名是由设计师手绘而成,以骨骼的质感和碎片的意象凸显主题,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装订方式也采取了精装书才会使用的锁线校订式,让每一本书翻开后都能摊平欣赏,哪怕是跨页彩图的美,也能够得以充分展示。与英文原版不同的是,中文版采用了软糯的大克重双胶纸,在保证质感的同时,手感和阅读体验感均获得提升,且因使用了领先科技,印刷出来的文字和图片色泽亮丽,不会褪色、氧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作品能够完美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页实拍图
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我们似乎每天都在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悲剧。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上,拯救珍稀物种、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的宣言开始频频出现,似乎这样就能组织灭绝的发生。可不幸的是,“就灭绝而言,难免事与愿违,它就是我们这个 世界的一部分,它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程度发生,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助推了演化。”
本·加罗德认为,如果我们有机会拯救一个物种,使之免于灭绝的厄运,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灭绝本身。什么是灭绝?是什么导致了灭绝?当许多物种突然灭绝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把灭绝作为一个生物学过程来探索,并探讨为什么它有时对于演化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时又是自然界里最具破坏性的力量。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剖析,会发现灭绝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并做出改变。
苗德岁撰写的总序《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中涉及到的八个典型物种大多是与当册图书所描述的那次大灭绝或生态保护主题密切相关的代表性物种。它们有的是在当时最成功的物种,却在大灭绝事件中消失殆尽,比如三叶虫,它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有超过20000个种类,遍布所有的海洋生境,却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完全灭绝了;有的是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古生物明星”,比如霸王龙,它是白垩纪最著名的捕食者,说到恐龙,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霸王龙。此外还有怪诞虫、邓氏鱼、利索维斯兽、巨齿鲨、袋狼等古生物。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这套丛书最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唯一尚未灭绝的物种——海南长臂猿。它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20世纪末,曾经遍布海南省各个地区的海南长臂猿被迫退缩到霸王岭的雨淋中艰难求存。稀少的数量,极其有限的栖息地面积,让灭绝的阴影笼罩在这些美丽的雨林精灵的身上。令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数量在21世纪有了稳定的增长,这显示出它们内生的力量仍有使种群幸存的可能。近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方账号发布消息,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
该系列《海南长臂猿》在国家动物博物馆“长臂猿”专题展览上的书影
本·加罗德特别选择海南长臂猿作为动物和栖息地保护的实例,不仅拉近了这套书与中国读者的距离,也是对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他在书中这样说道:“我最后一个愿望是,你现在知道我们这个星球以及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物种正在面临的威胁,并且你将愿意为此尽一份力。好消息是你能做得到。”
如今,很多领域的专家,包括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生物学家等,都认为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次大灭绝事件,每个人都是正在进行的这场大灭绝的亲历者。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可能常常会忽略,人类命运仍与地球环境息息相关,气候变化已为全球各国带来了现实挑战。《生物大灭绝》系列通过讲述物种的消亡,告诉人们,气候变化导致的灭绝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常态。而在“人类世”中已经灭绝的袋狼和受到威胁的海南长臂猿,更是直接提醒我们,从数亿年前的远古生命到如今的人类社会,地球万物生活的舞台并没有改变。以历史观照当今,保护其他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未来。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内页
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好书”作者苗德岁在这套书的总序中写道:“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也绝不会正确地面对活着。……大灭绝虽然致使当时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骤减,但又为其后新的生物类群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与契机,因而对整个生命演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大戏中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华章。……没有白垩纪末的恐龙大灭绝,我们人类不可能出现;没有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也没有我们智人这一物种的今天!”
引进一套国外科普书,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把它“本土化”。作为“小译林科普”的重磅新品,在为《生物大灭绝》系列寻找译者时,出版社拟定了两个标准,一是要拥有扎实的相关学科背景,另一个则是要中英文功底俱佳。最后,他们找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理学博士石敏,和生态学博士、现旅居加拿大的科普译者、作家何文珊。石敏是这套书的审定专家苗德岁教授点名推荐,苗教授对她的专业性和文笔十分欣赏。何文珊则是译林出版社合作多次的优秀科普图书译者,曾担纲《水母花园》《一木倒,万物生》等图书的翻译,与出版社之间默契十足。
何文珊
石敏
“在接触这套书之初,两位译者都有着同样的担心:书中涉及的某些内容较新,或者与她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完全吻合,因而唯恐在科学性方面产生疏漏。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古生物学家苗德岁教授担任这套书译文的审定专家。有了苗教授‘坐镇’,她们才完全打消了疑虑,放心大胆地投入到翻译中去。在翻译过程中,两位译者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有一些细节,如对概念的阐述、物种的命名等,她们会跟同事或苗教授反复商议、讨论,并对译文一再修订。最终呈现的结果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译文准确、严谨,兼具文学之美,让‘硬核’的科普内容变得易读、好读。”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这套书的统筹策划陈叶说。
中文版《生物大灭绝》秉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的原则,除非是硬伤,否则都原汁原味地呈现。整套书最大的一处改动是删除了《怪诞虫》这本书中的一幅插图:图片描绘了死去的乌葵虾躺在一只怪诞虫的尸体旁边,远处是大片大片的冰川。可在怪诞虫生活的寒武纪,并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冰川。经过慎重考虑后,出版社最终决定删去这幅插图。他们有理有据的处理方式也获得了作者和原出版社的肯定。
《怪诞虫》一书中的插画
由于书中引用的部分研究成果较新,一些专有名词、物种学名,乃至概念尚未有准确的定义,因此专家的审定显得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生物大灭绝》中由苗德岁教授审定的专有名词大约有二十余处。如,在《利索维斯兽》《霸王龙》等书中出现的“元哺乳动物”(protomammals)这个中译名,就是由苗教授定名,在这套书中首次使用的,以此将“哺乳动物的祖先类型”与原始哺乳动物区分开来,因为前者还不能算是原始哺乳动物。为了确认这个专有名词,苗教授还特别请教了邱占祥院士。除此之外,有些修订对非专业读者而言可能是“反直觉”的。比如,译者曾一度将Herbivore译为“食草动物”,普通读者可能很难觉察出有什么问题,但苗教授统一将其修正为“植食性动物”,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草’”。
出版过程中,《生物大灭绝》系列图书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戎嘉余和沈树忠对这套书进行了审读并推荐,对其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帮助。戎嘉余院士对这套书的中文译文和英文原版均提出了修订意见和建议。原文的“时间线”板块中,本·加罗德将怪诞虫的年代排在三叶虫的之前(与这套书的写作顺序一致),戎院士却指出,这两个物种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因此将它们并列排布更加严谨。另外,译文中的“低阶灭绝”也应改为“低水平灭绝”。针对以上问题,出版社在与作者、原出版社和译者进行沟通后,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最终将这套书更加准确、严谨地呈现给了中国读者。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中的时间线
9月中旬,《生物大灭绝》系列新书发布仪式在南古所的古生物博物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南古所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赵方臣,译林社社长葛庆文,以及多所小学的师生代表参加了这场盛会。在江苏“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这套书又走进了琅琊路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家精神”主题讲座。年底前,译林出版社还将与南古所“大灭绝”研究领域的专家黄冰研究员一起走进太仓图书馆主办的“娄东大讲堂”,继续科普之旅。他们希望通过这套书在小读者心中埋下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假以时日,这颗种子一定会破土而出,向阳生发。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新书发布会上专家、领导向学生代表赠书
在谈及“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灭绝”的出版意义时,沈树忠院士说:“该系列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命历程。这不仅是对过去生物灭绝事件的详细解析,更是对生命如何应对灾难、如何在绝境中重生的深刻探讨。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书,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环保意识,理解生命的珍贵与脆弱。让我们从这套书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共同守护地球的未来,使生命之光永不熄灭。”
作为一家综合性文艺类出版社,2021年,译林出版社毅然成立了少儿读物出版中心,推出了少儿图书品牌“小译林”。“小译林”传承了出版社“打开窗口,了解世界”的宗旨,致力于为小读者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标准的精品童书。其出版方向主要为儿童文学、学生阅读、漫画和少儿科普四个板块。
2022年4月21日,科学学科的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提出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的四大核心观念。5月,译林出版社“小译林科普”书系正式启航。在国内外少儿自然科普读物层出不穷当下,比起“大而泛”的选题,小译林科普更倾向于聚焦“小而美”的主题,在放眼国际的同时,与国内专家紧密合作始终聚焦,以“点亮好奇心”为理念,以“求真,向善,尚美,好学”为原则,力求将兼具美感、动感的图画与符合儿童认知的科普文本紧密结合,旨在打造知识严谨、审美高雅、“以童为本”的少儿科普精品。
小译林科普部分图书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小译林科普”出版了《水母花园》《一木倒,万物生》等优质图书13种,获国家级奖项1种,省级奖项5种,科普类奖项2种。与此同时,还以内容开发为立足点,以研学为抓手,积极寻求和拓展与专业科研机构、科学家、科普专家的合作,在新华书店、凤凰广场、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地全面开花,开辟了图书宣发、内容传播的新赛道,实现了“出版—研学—出版”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小译林科普户外研学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