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民主法制社建社3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举办

作者:李子木   2024年09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9月8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建社35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在北京园博大酒店举行。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岩;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晓声;著名作家,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贾英廷;历史学者、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等出席座谈会。还有来自中宣部、出版行业、高校和各地政法系统的领导,媒体代表,以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各地运营中心的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建社于1989年2月。在隶属全国人大常委会时期,在各界常委会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出版社主动出击,于市场变局中抢抓发展机遇,自建社之初,就为全国人大机关出版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为机关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自2000年开始,出版社面向市场进行大胆改革,在品牌多样化、引进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在坚持法律、人大阵地的基础上,加大国学传播力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9年获评“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完成了出版社改革发展的华丽转身。2010年4月22日,为顺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中国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出版社实现了转企改制,并入出版“国家队”,为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随后经过两年的发展,出版社即实现扭亏为盈,资产总额增长33%,净资产增加775万元,步入快速发展之路。

2015年起,出版社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寻求新的规模扩张方式。2016年4月,出版社注册东方励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依托网络平台,迅速聚集了一批优质IP资源。2016年12月,注册了中版昆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社牵头设立数字影音互动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2019年9月,经过两年充分调研和论证,出版社收购北京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权,完成了中国出版集团上市以来第一大并购案。2022年,在全国人大、中宣部、出版集团及业内专家的支持下,出版社创办第一本期刊《法治时代》,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丰富和优化。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海涛在汇报出版社35年的成绩时表示,自2020年开始,连续四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注册资本也由改制时的90万元增加至1.1866亿元。自2011年开始到2024年,出版社连续14年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5个,基金资助总额累计超过3300万元,多个结项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作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出版社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断优化选题结构,稳固优势产品线,推动出版社专业化、品牌化道路。出版社自建社以来,不断扩大书号资源库,截至2024年4月共出版7826种图书品种。人大、法律类图书始终走在业内前列,其中人大类图书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0%以上。在不断强化企业品牌的基础上,持续抓好重大出版和文化积累项目。出版社除了在建的人大工作资讯融媒体平台、铸法平台数据库等重点项目,还在积极筹备“超级消防员”融媒体综合项目,拟投资2000多万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拉动作用。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原主任乔晓阳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是35年前由全国人大创建的,2010年转企改制加入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我说它是‘出身名门嫁入豪门’。”乔晓阳在致辞中表示,出版社从无到有、从专门服务全国人大机关转企改制成了出版国家队的成员,从初创的时候十几个人发展成为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美誉、初具规模的专业出版机构,出版社正在朝着现代化文化企业前进。这个转变是通过不断的创新、建设专业化编辑队伍、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实现的。他同时也对出版社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率的国际传播体系;二是紧跟时代热点,助推法制建设;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

作为中国民主法制社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致辞表示,创建35周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始终以“立足人大工作、服务民主法制”为宗旨,聚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阐释,助力法治中国和法制文明建设。2022年出版社创刊了集团唯一的一本法治类期刊《法治时代》。两年来,《法治时代》深入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学学术研究和交流假设了平台和桥梁,为全面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

江必新致辞表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是以民主、法制立名的,也是以民主、法制立身的,希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乘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民主法制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出版工作,真正助力并做实做好民主法制的宣传出版工作,确保民主与法制能够一体建设,共同推进。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

邬书林认为,35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定位精准,方向正确,主业突出。版社成立之初就确定服务人大,围绕民主法制建设来出书,而且有一批权威作者加入其中,这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民主法制出版社两个效益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与时俱进。从成立之初到后来的转型改制,出版集团所有步伐都体现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时俱进的良好品质,关键时刻走出改革步伐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三是未来可期。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在几个关键点上跟上了世界潮流,两年多前办了杂志,这是符合出版规律的,世界前五大出版公司收入的30%-40%来运营杂志。前几年并购了有关的法制宣传平台,并且在国家实验室上也有所作为。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

吴尚之在发言中也提到,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是一家专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出版社,35年来,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出版成果,两个效益实现了有机统一。其中有三个创新值得出版界相互借鉴。一是注重内容创新,推出精品力作。出版社努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民主法制建设,精心策划选题,聚集专家学者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出版了一批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兼具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强的精品力作。同时深挖读者需求,扩展目标市场,不断积累提高出版社的品牌价值。二是是注重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从2000年开始就面向市场进行大胆改革,在品牌多样化、引进优秀人才等方面大胆探索。转企改制的完成,使出版社进一步增强了活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三是融合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出版社在融合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喜人的尝试:设立了数字营销互动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以股权并购的形式收购了普法在线教育云平台、法律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法宣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拓展了出版的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

姜伟表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成立之时,正值中国开启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民主法制出版社虽然社小但贡献大, 造了中等社的资产,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而且布局图书、音像、新媒体、法律智能各赛道打造各板块,多元化全媒体出版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出版法律图书的重镇。作为一名作者,他也对出版社的专业服务能力赞不绝口。他认为,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特殊属性,法制建设必须持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一整套法制新样态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以良法善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将数字领域的法治建设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作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未来出版新的增长点。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

2007年奥运会的前夕,刘海涛亲自带着出版社工作人员上门拜访阎崇年,邀请阎崇年合作出版一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向全世界来讲好北京的故事的著作,也自此开启了双方十多年的合作故事。从2008年以来出版社已经出版阎崇年的7部著作。后来甚至阎崇年家人的作品也与民主法制出版社签约出版。在活动现场,阎崇年带来了一副手书的书法作品,以“出心守正”四个字对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做出肯定。

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晓声

梁晓声也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老朋友,可以说见证了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政协委员》《黄卡》《红晕》《缪斯之子》到《文艺的距离》家国天下系列图书,他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也出版了七八本书,《文艺的距离》这本新书书的书名还是刘海涛社长最后定的。他说,“我一向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持坚定不移的维护和平主义立场、人道主义精神、公平法治原则以及善的、正义的态度和理念,这一点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构建和谐社会、人文阅读、启迪智慧人生”的出版理念是一致的。”他出版社抓住中国文艺在当前这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全球化发展阶段,文学、文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历史机遇,积极履行文艺与创新使命,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的文艺、文学事业和文化繁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编辑,《法治时代》杂志社长、总编辑刘海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出版社发展环境更加严峻,改革要求更加迫切,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产品、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刘海涛在会上表示,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应当承担的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实践的职责使命,深刻认识融媒体发展对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对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秉承创新精神,以新的姿态、新的步伐,为出版集团“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出版企业”贡献法治力量。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总法律顾问崔炳文介绍了浦发银行和浦发银行多年来投身司法改革的创新实践,希望未来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更多合作。中国出版集团定点帮扶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文旅局副局长拥措代表德格县衷心感谢中国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对德格县的大力支持。德格县代表还在现场展示德格县民族文化舞蹈。

在本次会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还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西南政法大学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保国表示,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合作始于2010年合作出版了63辑的《信访与治理》连续出版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还在市场化资本运营包括数字化时代出版转型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像建立国家实验室、像建立数据库、建立融媒体中心,都代表了数字化时代出版转型的一种方式。也特别期待中国政法大学能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相互赋能,共同发展。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都表示,真诚地期待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乘势而上,携手同心,不断深化在期刊出版、教学科研、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出版社和西南政法大学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协议内容走深走实,最大程度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合作效应。

最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为光荣在岗15年以上的在职员工颁发纪念杯。

常勃为光荣在岗20年以上员工颁发纪念杯

张宏为光荣在岗15年以上员工颁发纪念杯

茅院生为光荣在岗15年以上员工颁发纪念杯

为了与出版社35年来助力法治建设相呼应,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于下午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秘书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司法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苏军,中国监狱工作协会会长、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韩亨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秘书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鸣起

张鸣起表示,提升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中国涉外法治国际传播要把握好主要的途径;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需要借助合适的载体和途径,确保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涉外法治国际传播要抓好重要节点和领域;中国法治的国际产品及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司法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苏

张苏军希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继续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紧紧围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大局,策划出版更多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优秀图书,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同时也希望《法治时代》杂志、《法治时代》创新论坛能够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以专业的视角剖析法律热点问题,以深入的调研挖掘法治创新案例,搭建起法律从业者与社会大众的沟通桥梁,成为新时代法治创新的引领者和见证者。

中国监狱工作协会会长、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韩亨林

韩亨林表示,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的举办正是为了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法治体系,提升法治效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也希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加强与法学界的合作,出版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为法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外优秀的法律书籍和学术成果,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

胡建淼希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以建社35周年为契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发挥作用。他表示,《法治时代》杂志以“法治时代”命名,反映了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意味着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时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时代》有很多课题、很多事情可以研究和推进。

其后,《中国法治创新发展报告(2024)》,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和创新论文、第二届智慧法治和智慧法务成果展2024年法治创新人物和创新产品等依次发布。

主题研讨环节,云南省普洱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毕超,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余文玲,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教授、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金伯中等多位法治一线工作者、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立法创新、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创新、严格执法创新、公正司法创新、普法与依法治理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创新、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法治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各方的观点交流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在论坛的总结发言中表示,法治创新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但最根本的是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法治自身也要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法治,才有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不创新,就跟不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创新”话题是永久性话题,也是法律人畅谈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议题。

当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还联合举办了“金融助破,涅槃重生——2024年金融赋能破产处置”闭门研讨会。

作者:李子木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