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纪实文学作品《燃灯人》评介

作者:李敏 张冰心   2023年09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好人”“最美教师”“道德模范”……这是政府授予他的荣誉。“李爸爸”“布鞋校长”“燃灯者”……这是孩子们为他戴上的“勋章”。从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年到勇毅奔赴的支教者,再到创造教育奇迹的中学校长,他以自己的青春年华、炽热生命做火种,甘为大山燃此生,呕心沥血种桃李。他就是山东省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

《燃灯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作者:刘俊奇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深情讲述李振华人生经历的纪实文学作品《燃灯人》,近日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文学的手法,通过一幕幕真实可感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记录、还原了发生在李振华与学生、与乡亲们之间的动人故事,刻画、描绘了一位身着素衣但心有锦缎、千里支教而执守初心的人民教师的形象。李振华的经历可以用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来形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他是“天生的师者”,用智慧创造奇迹。李振华十七岁起就从南京赴沂源支教,从繁华都市到贫困山区,从热血青年到白发沧桑,深深扎根蒙山沂水七十载。刚到山区时,他去了一所根本无法称为学校的学校:教室就是几间土房子,用山神庙改造而成,地处荒凉,到了夜里周围甚至有野狼出没。在这所“学校”,李振华白天上课、晚上住宿,学生就是他的全部。上课没有教具,他便就地取材,自制地球仪、大算盘等,还带着学生去山沟里挖页岩石做写字板。遇到困难,他从不抱怨,总是开动脑筋想办法,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他。调到一所中学任教后,面对所谓的“渣滓生”,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用极致的耐心、爱心“救治”这些孩子。李振华还开创性地举行“答记者问”活动,允许学生大胆提出尖锐的问题,而他举重若轻,妙语连珠,用幽默的话语予以回应。他带过的小学、初中,底子薄、基础差,却点石成金般出现了升学率的奇迹,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些都直观、透彻地展现了李振华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

他是“真正的仁者”,用大爱承载一切。李振华给山里的孩子改名,将“狗剩”“铁蛋”“拴柱”改成“文学”“天星”“启航”,这些名字不仅文雅好听,而且寄寓着美好的希冀;他“收留”了五六个条件困难的孩子,与之同吃同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冒着生命危险,在瓢泼大雨中游过湍急的河水,去商量延期考试的事情;高考在即,李振华的父亲病危,学生离不开他,他狠心让儿子放弃高考的机会,回家乡为老人尽孝;当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独自来到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朝着家乡的方向跪下,失声痛哭,察觉异样随后赶来的学生和老师们也跪倒一片……这一幕幕场景、一次次选择,读来无不令人动容。“英雄不是生来无畏,而是选择了勇敢。”李振华有多次机会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也有机会回到家乡与父母团聚,但他的生命已经与蒙山沂水融在一起,他选择了勇毅向前、执着坚守。从参加工作起,他就从工资里“抠”出钱来,资助贫困的孩子,至今已累计捐出150多万元,退休后依然步履不停,坚持助学、助老、助孤。

除了李振华从教的故事,这部作品还用一定的篇幅讲述了他和蒙山沂水之间的“爱的双向奔赴”。李振华并非一人孤勇,沂蒙山区的乡亲们也以最质朴、最诚挚的情感“拥抱”了李振华。乡亲们连夜赶做棉衣、棉鞋,生怕他受不住北方冬日彻骨的寒冷;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给他送去“十八碗饺子”;将自家最金贵的鸡蛋、猪肉、羊肉,悄悄挂在他家的门把手和门前的无花果树上;得知李振华的母亲因病需要照顾,十年间有八个沂蒙姑娘先后赴南京陪伴、照料老人,堪称“爱的接力”……李振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大山播下爱的种子,也收获了乡亲们的炽热真情。

《燃灯人》这部作品语言生动、细节丰富,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既不说教也不沉重,带来温暖心灵、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同时,这本书也给当下的教育以思考和启迪。怎样才算是“好老师”?如何做一名国家需要、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新时代“好老师”的定义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李振华早已用行动诠释了“好老师”的内涵,而时代也正在呼唤更多像李振华一样的“好老师”。


作者:李敏 张冰心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