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范景中、白谦慎、戴家妙、薛龙春联袂推荐,近代影印碑帖研究的典范之作

2023年05月24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近代以来,碑帖影印本一直被视为人们学习书法的津梁。我国的碑帖影印业肇始自晚清,当时,西方先进的石印、珂罗版等影印技术陆续传入我国,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艺苑真赏社、有正书局等一批较具代表性的碑帖复印机构,先后出版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碑帖印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临摹的最佳范本,成为近代书法传播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近代碑帖影印本还具有极高的文献版本价值。当时出版机构所采用的底本,大多出自著名私人藏家,其中不乏孤本、善本,今天很多已下落不明,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这些印本往往会附有名家题跋,包含有大量学术史、书法史及收藏史方面的史料,可谓是一座尚有待开采的学术富矿。

《近代影印善本碑帖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桑椹 编纂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本书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共分三卷,收录了1949年以前,国内及日本影印出版的善本碑帖400多种。每一版本前均撰有提要,记录出版机构、收藏源流、断代考据、题记印鉴等内容,并完整辑录题跋。书后还附有“近代影印碑帖知见录”,为一份更为详尽的近代影印碑帖书目,另附有“碑帖题跋者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近代以来,海内外影印的碑帖数量巨大,版本繁多,影响深远,但目前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整理,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并成为广大碑帖与书法爱好者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作者桑椹,1975年十月生,浙江上虞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清代以来金石学文献整理及相关艺术史研究,整理出版有《历代金石考古要籍序跋集录》《六舟集》《金石学录三种》《六舟——一位金石僧的艺术世界》《金石书画》(第一至六卷)等,另有论文二十余篇,在《中国美术》、《中国书法》、《书法丛刊》、《荣宝斋》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名单。

专家推荐

可堪媲美容庚《丛帖目》

《近代影印善本碑帖录》是桑椹先生继《历代金石考古要籍序跋集录》后的又一部巨作。整理晚清以来的影印碑帖,即使请一个团队来做也需数年之工,然而桑椹却以一己之力完成,而且不是草草的粗构,他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作精神层面的事业来从事的,因此是他深刻、严肃阅读的成果。对于读者来说,它不仅仅提供了查阅的方便,它包含的大量题跋,唤醒了古人,也提供了我们与前贤对话的机会。这是一部可堪媲美容庚先生的《丛帖目》的书。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著录近代以来中日出版善本碑帖400余种

清光绪年间,用石印法来有规模地复制碑帖,已经成为金石圈的共识。譬如笔者所关注的吴大澂,曾石印《散氏盘》精拓,其好友王懿荣这样题道:“吴清卿中丞取《散氏盘》精拓本,以洋照石印法出之,几可乱真。此较双钩覆刻者为胜,去真迹不至云下一等也。”与此同时,吴大澂也收藏来自东邻日本的影印碑帖。这是咸丰以来,用照相术来复制中国碑帖从滥觞逐渐走向高潮前的预热。

进入20世纪后,基于照相术的各种印刷手段使碑帖的出版蔚然兴盛。桑椹先生此书,详细著录了20世纪初至1949年中国和日本出版的善本碑帖,除了出版信息和书影外,题跋、鉴藏印均有释文,并附有索引,体制完备,检索容易,为研究近代金石学、书法创作、书法教育、鉴藏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备的工具书。桑椹先生撰写的导论,在广泛吸取他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代海内外碑帖印刷的技术、出版机构、装帧广告、研究价值等,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叙述,是一篇研究近代善本碑帖出版史的重要文献。我对桑椹先生长期耕耘金石碑版之学和这本著作的出版表示敬佩和祝贺。

——白谦慎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


耗费十年功的文献工具书

2010年12月,桑椹先生编著的《历代金石考古要籍序跋集录》,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我马上购置案头,作为工具书时常查阅。因为教学的需要,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邀请桑椹先生来讲授金石学、碑帖导读课程。课堂上,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带领学生走进碑帖的文化世界。这十余年,我也因为做课题的缘故,经常跑到他的办公室或在电话里向他请教。他每次都很耐心地帮我解疑释惑,获益良多。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文献工夫,坚毅的做事风格,发自内心的钦佩。

这次他编纂的三卷《近代影印善本碑帖录》,可以说是《历代金石考古要籍序跋集录》的续篇。该选题对于所有学书法的同道来说,尤其埋首苦做论文的研究生们,是及时雨,是一部必备的文献工具书。回想起有一次在电话里,他跟我核实有关赵之谦的几则题跋,以为他是写论文时要引用某段文字,原来是在卯足劲在这部大书。估计这部书耗费了他近十年的时间,看似平静的表面,暗藏“波涛汹涌”,这份学术的韧劲与力量,很了不起,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学科日益细化的今天,做研究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文献资料的积累是前提。虽然大数据的利用,大大方便了资料的查阅与利用,但这种目标如此明确的查阅方式,也大大弱化了学习的过程,从文献积累到学问工夫的转化变得苍白起来,其中甘苦滋味也变得单薄了。因此,许多学者怀念过去卡片记录的年代。桑椹先生这部书就是靠一本一本地搜集、一条一条地辑录而成此规模的,其中花费的心血与汗水,是可想而知了。我平日里,喜欢买书、买一些碑帖,也留意碑帖上的题跋文字,但要到达桑椹先生这部书的“齐、全、备”,还差十万八千里,自叹弗如。这几年,书法中的日常书写,从“阅读-记录-书写-表达”的士人修为方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习书者的取法对象也大大地丰富开来。桑椹先生这部书的出版无疑会更加拓宽习书者觅取最适合于自己学习范本的途径,一书在手,孕育无穷。

近些年,金石学大兴。对于出土的碑志、器物上的文字整理,是一股潮流。而辑录书画上的题跋文字,也成风气。而专门从影印的善本碑帖上辑录文字,桑椹先生当属第一人。他在卷首的导论中,对近代以来影印碑帖的种类、影印机构、装帧设计、书目广告以及价格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全面概括了影印碑帖的整体面貌,这将成为广大爱好石印、珂罗版字帖的同道们的必读文章。书后附录的《近代影印碑帖知见录》与《碑帖题跋者人名索引》,又是引领大家打开碑帖这扇门的两把钥匙,众人可以依此书所列名目,辨别源流,区别异同,考证真伪,功莫大焉。

——戴家妙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主任、教授、博导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研究金石、书法、碑帖与出版的一手材料

晚清民国之际,摄影与石印、珂罗版、铜版等新技术传入中国,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古碑拓本的印刷品层出不穷。相比起乾嘉以来黄易、翁方纲等人木板双钩拓本再锓木刷印的做法,现代的影印技术一经传入,立即受到金石学者的广泛欢迎,同光间孟庆云题《西岳华山庙碑 宝汉斋本》云:“余初见双钩本,后得洋照本,又得洋人石印本。……宝汉斋摹刻远不及洋照。”吴大澂在给徐熙的信中也兴奋地说,钱恂给他寄来的《散氏盘》石印本与原拓无异,竟可乱真。他的《愙斋集古录》也将交付石印,以为三代古文传灯之法。而叶昌炽则认为此法可大可小,无不传神阿堵,因而是“为古人续命”第一妙方。

当时各家影印出版的碑帖,其主要目的是为临池者提供范本。时至今日,印刷技术日新,字帖也日臻完美,这批近代影印的碑帖,作为字帖的价值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独到的学术价值却意外地日益凸显,我们不能“但以字帖观之”。一是曾经影印的碑帖今日未必还在,就像古代著录的书画,有些未能流传或未见公开,那书画著录就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资料;二是近代影本与今日所见新印本,有时互有差池,有印刷技术的原因、编辑剪裁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互相比勘,也能获益良多。

桑椹先生集多年之功,广搜近代碑帖影本,并一一移录签题、跋文、印鉴等,不仅为研究近代出版文化与金石、书法关系提供了第一手素材,也为研究碑帖与书法提供了大宗资料。其难得亦有二:一是今日并无出版机构对近代影印的资料再做影印,一般学者很难系统搜集当时的各种影印碑帖,而桑先生留心多年,竟得400多种,可谓荦荦大观;二是桑先生不仅为每一种影印碑帖做了提要,还对所有文字信息进行了完整而准确的释文句读,大大方便了读者的使用。我认为这部书的价值远在今日辑录、出版的各种文字史料之上,因为图书馆馆藏的进一步开放与大型丛书的不断影印与数据化,刻本图书的搜集、阅读已经越来越容易,无需叠床架屋,而《近代影印碑帖知见录》这样的著作,不仅原本难得,也不可能骤然数据化,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薛龙春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艺术史系主任


(本文原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