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水边的修辞》书摘——隐形的翅膀

2023年05月18日   作者:陆春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水边的修辞》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抒写故乡历史与情怀的长篇散文作品,以富春江为核心视角,通过你、我、他(她)三卷的全面挖掘,呈现了两千多年来大江丰厚的历史人文,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和今日家乡人、家乡貌,提炼和呈现出富春江的文化特质,直抵富春江灵魂深处。

富春山水有四姓,姓桐,姓严,姓范,姓黄——桐君老人之桐君山,严光之富春山,范仲淹之春山,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你”卷以文学浪漫笔法讲述了桐君、严子陵、范仲淹、黄公望的历史故事;“我”卷讲述作者在富春江边成长与生活工作的体验;“他(她)”卷展现富春江边新的传奇故事。本书采用新笔记的写法,通过串联古今、勾连彼此的浪漫抒写,传达出浓郁的家乡情怀,擘画一方土地上延绵几千年的文化与精神。

《水边的修辞》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陆春祥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精彩书摘:

黄子久独特的经历,全真道人的苦修,我觉得,还不足以说明《富春山居图》这样伟大作品的产生背景。接下来,我要细述富春江这条大江对黄子久的影响。

新安江,自安徽休宁的六股尖山峰汩汩而出,到了建德梅城三江口以下,就称富春江了。自桐庐到富阳,一百许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到了萧山闻堰,富春江最后变成钱塘江。其实,三个名字,都是一条江,但任何一个名字,都不是简单的称呼,而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和地理含义。

富春江因严光而著名,严光是富春江的核心灵魂。

和严光老家(浙江余姚)相比,这富春江边的富春山,更适合他将自己的心和身隐藏起来,因为他崇敬和羡慕一个叫桐君的老人。

富春江和支流分水江交叉口的桐君山上,天气晴好的时光,一位隐居的老人,总是闲闲地坐在一棵大梧桐树下。草棚门前有篱笆,一葫芦酒,已半倾斜,黄狗躺在老人身边,昏昏欲睡,飞鸟时而相还,一阵风过,山涛呼呼而响。山脚下的一江春水,平静地流着,水面如镜,偶尔泛起的光,直晃人眼。 

子久心里,也同样闪现过这样温馨的场景。 

子久清楚,当初,严光和刘秀一起读书,京城的繁花,诱人的功名,都曾让一些年轻的学子热血沸腾。在刘秀眼里,年长的严光同学,就是智慧大哥,他发自内心喜欢。然而,刘秀登上大位前,严光就悄悄地离开了洛阳,东寻西觅,因羡慕桐君老人,喜欢富春江的清灵,就到富春山下隐起来了。耕于富春山,钓于七里濑,严光实在是一个自食其力的良好体验者。 

黄子久也喜欢富春山。 

富春山上,有个天台,这是严光的天地,他常常会登上大块石,躺在石头上,仰望蓝天,脑子里偶尔会闪出洛阳太学里的场景。他知道,刘秀小弟,会为寻他不着而抓耳搔首。每想及此,他都会不由自主地会心一笑。他的笑,是那种淡淡的,嘴角微动,是天地间的写意。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喜欢你的王位,我喜欢我的富春山,春江水,水里的鱼,山里的民。 

子久还以为,严光自己肯定会斫琴,这是一个和天地交流的好方法。 

嗯,必须会斫琴。 

一切就绪,试一试音,严光知道,虽不登大雅之堂,音乐功底也欠缺一些,但是,他的伯牙,他的子期,就是那些山水,静静的山,流动的水,还有水里快速游动的鱼。这里是急滩,鱼必须快速跟水流争速度,否则,一下子就会被冲到下游。对鱼来说,它们已经习惯生活在此,往下游另一个深潭,那里都是陌生的同类,不熟悉,也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严光的思绪从江里的鱼,又回到了眼前的山。这富春山,几乎所有的生灵,对他都很友好,他也从不以主人自居,他和它们共享这一片天台。他弹琴的时候,富春山上那连绵的青木和峻皱的山石,似乎就是他的音符,那天空中任意飞过的大鸟,它们发出的声音,似乎就是极好的伴奏。 

天地山水,大舞台,严光是一个优秀的演奏者。 

子久每每坐在严光坐过的大钓台上,心中就会泛起一个洒脱脱的严光来。于是,他也忘掉了所有的焦虑,山水已经慢慢融入了他的血液。 

不仅如此,子久放眼看下山去,那富春山脚,严陵祠里飘出来的烟火,正袅袅上升。他知道,这严陵祠,也因了范仲淹而山高水长。 

范仲淹到睦州的时候,心情不算太好,但以他一向的性格,官场的沉浮,于他真如浮云,只要能有岗位,让他忧国忧民,足矣。因为睦州府下的桐庐,有他心里独一份情思。 

必须去祭祀,是先贤,也是偶像。 

严先生祠堂的破败,让范心中难受,怎么能让这样一个哲人,没有香火的供奉?香火还只是表面,重要的是精神被淹没。春山半是茶,应该是用泱泱江水精心浇灌而成的,严先生的德行,一如满山的清叶,沁人心脾。 

山高水长,严先生。范仲淹让严光的精神定格成了富春江灵魂深处的独特符号,并不断演变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切,都让子久痴迷。

黄子久在天地间任意飞行,我觉得,他的隐形翅膀,还应该有另一只,那就是他的诗文功底。如前述,他小时候就极为聪明,年轻时和中年时的两次书吏生涯,更让他的文字得到了锤炼,他通音律,长词短曲,落笔即成。“我识扁舟垂钓人,旧家江南红叶村”(黄公望《题王摩诘春溪捕鱼图》),随便一句诗,足可以窥见他的内心,早已和严光在一起了。 

富春山,严子陵,还有富春江两岸的景色和人文,他们一直是诗文的抒写主体,而黄子久以前的山水诗人,已经有成千上万,著名和非著名,他们都将激情奉献给了富春江和富春山。 

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的《七里濑》中,既有“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的清丽景色,也抒发了“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的尚古隐居情怀。可以说,因为严子陵钓台,谢灵运的山水诗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夹杂着丰富的人文思想。 

富春江也称桐江,她的美也在吴均的那一封著名的信里。吴均是今浙江安吉人,他的《与朱元思书》短札里,起笔就将富春江的精华表达得淋漓尽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用文字为富春江传神写照,子久心里也酝酿已久,有机会,一定要用线条和墨色写意富春江。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吴的短文,黄的长卷,异曲同工,皆为写富春山水之天下独绝。 

江天一色,云树相依,隐士,美文,诗文写不尽,悠悠富春江。黄子久日日徜徉其间,与天地相处,山水和他的内心,最终联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他不断过滤内心那些焦虑,山水的意象越来越明显时,《富春山居图》也就要喷薄而出了。 


作者:陆春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