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3年“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和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环保质量检查的通知》,从3月15日起,10月底结束。通知同时指出,质量管理要贯穿全年,贯穿印刷复制监管全过程。要结合宣传思想战线大调研,系统梳理印刷复制质量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建议。11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总结印刷复制质量管理有关情况,包括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发布、质量舆情处置、责任单位查处等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
通知强调,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级出版主管部门、质检机构组成若干工作组,对全国不少于8个地区进行巡查和抽检。抽样和检验工作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做到抽样一批、检测一批、判定一批。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发布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信息。同时对相关质量舆情做好监测研判,快速核实、稳妥处置、及时报告。
本次质检的主要范围是:
(一)对2021~2023年出版的主题出版产品印刷复制质量进行抽检,包括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读物、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图书报纸期刊及光盘产品。同时要兼顾经济、历史、地理、体育、医药等其他类别出版产品。
(二)对2022~2023年出版的日历台历印制质量进行抽检,同时要通过质量检查,对非法印制问题日历台历的行为进行纠治。
(三)对2021~2023年出版的教辅和少儿读物印制质量进行抽检。
(四)对2023~2024学年秋季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和环保质量进行检查,包括1~9年级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同时兼顾其他品种教材。
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还发布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印刷复制质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印刷复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印刷复制供给体系质量有效提升,质量品牌得到培育壮大,质量优势显著增强,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其中细化的主表包括: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出版产品印制批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重大主题出版产品杜绝因技术性差错导致政治性错误,按需印刷、创意设计、绿色包装、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印刷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个性化、低碳化、高品质消费需求;质量竞争能力持续增强。自觉树立质量意识,色彩管理、设计输出、检验检测等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印刷复制质量巡查抽检实现应检尽检,对重点主题出版产品和中小学教材的预警监测实现全覆盖,对容易误导消费者的包装印刷产品及时纠治,质量舆情得到稳妥处置,企业管理规范有序;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及时发布相关标准,对印刷复制产品质量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组织好评奖、认定等工作,建强质检专家队伍,持续提高质检机构专业化检测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印刷复制工作部署了四项任务: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
每年在3月15日前后启动专项质检活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确定重点任务,主要是对主题出版产品、热点领域出版产品,以及社会关注度高、问题比较突出的印刷复制产品进行抽检,并对相关单位进行巡查,针对巡查抽检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治。
(二)统筹协调、持续提升,组织开展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和环保质量检查
每年与“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一并组织开展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和环保质量检查,主要是对春秋两季国家统编“三科教材”进行抽检,对相关单位进行巡查,并指导做好印制排产计划,统筹安排优质产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印制任务。
(三)强化预警、防范风险,建立完善印刷复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结合巡查抽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风险隐患,分级分类进行评估,建立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重点主题出版产品和中小学教材的印制批质量问题、可能引起舆情的问题,由各地区第一时间稳妥处置并报告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其他印制质量问题,由各地区指导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处置。对有关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风险警示信息并做好整改。
(四)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全面增强产业质量竞争能力
利用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展会论坛、评奖认定等平台,鼓励支持产业链围绕数字印刷、印刷智能制造、印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开展协同创新,解决质量管理的难点、痛点、堵点、卡点问题。鼓励支持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创新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培育建设先进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先进质量标准研发应用,开展质量帮扶,引领产业发展。
(本文原载于: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6497.shtml)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