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郭传杰:科学教育本身即是时代的产物

2023年03月17日   作者:郭传杰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是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组织科学家、国内知名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为青少年编写的一套原创科普作品,以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科学人文四大板块为主线创作,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学史等领域。各分册作者以科学知识为依托,创新性地将大科学观融入科普丛书出版理念,立足国际科学探索新进展,在广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着力体现对科学人文的培养,注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整体认识,使青少年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以科学的精神关照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体系化阅读,有助于读者建立整体的科学观,从而深化对科学的理解。本项目的出版将为青少年打开一扇科学之窗,开阔视野,提升兴趣,培养崇高的科学人文情怀,引领青少年走上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的成长之路。

《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传杰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时代特征。对于把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确定为21世纪中叶伟大目标的我国来说,大力加强科学教育,更是必然选择。

科学教育本身即是时代的产物。早在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刚刚建立,科学刚刚度过摇篮时期,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教育家赫胥黎就写过一本著作《科学与教育》。与其同时代的哲学家斯宾塞也论述过科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他认为科学学习过程能够促进孩子的个人认知水平发展,提升其记忆力、理解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严格来说,科学教育如何定义,并无统一说法。我认为科学教育的本质并不等同于社会上常说的学科教育、科技教育、科普教育,不等同于科学与教育,也不是以培养科学家为目的的教育。究其内涵,科学教育一般包括四个递进的层面:科学的技能、知识、方法论及价值观。但是,这四个层面并非同等重要,方法论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科学的价值观是科学教育期望达到的最高层面,而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教育中主要起到传播载体的功用,并非主要目的。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成为某种技能人才或科学家。这类似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体育课程,其目的是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体能素养,而不是期望学生未来都成为作家、专业运动员。对科学教育特质的认知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学教育的方法和质量。

科学教育是国家未来科技竞争力的根基。当今时代,经历了五次科技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空前深刻,科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写道: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窘境——我们不清楚如今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知识,能帮助他们在二三十年后应对那时候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创造新的知识。

在科学教育方面,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布局。世纪之交以来,为应对科技革命的重大挑战,西方国家纷纷出台国家长期规划,采取自上而下的政策措施直接干预科学教育,推动科学教育改革。德国、英国、西班牙等近20个西方国家,分别制定了促进本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计划,其中英国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明确将科学、数学、英语并列为三大核心学科。

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恰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正在遭受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原创,去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要原创就得有敢于并善于原创的人才,当下我们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仍然有一段差距。有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生对所有科学科目的感兴趣程度都低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其中较小学生下降了9.1%;在具体的科目上,尤以物理学科为甚,下降达18.7%。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显示,我国15岁学生期望从事理工科相关职业的比例为16.8%,排全球第68位,科研意愿显著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4.5%,更低于美国的38.0%。若未来没有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何谈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从这个角度讲,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就是对未来的最好投资。小学是科学兴趣、好奇心最浓厚的阶段,中学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黄金时期。中小学是学生个体创新素质养成的决定性阶段。要想30年后我国科技创新的大树枝繁叶茂,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培育好当下的创新幼苗,做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工作。

发展科学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负有责任,但不是全责。科学教育是有跨界特征的新事业,只靠教育家或科学家都做不好这件事。要把科学教育真正做起来并做好,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参与和体系化的布局,从战略规划、教育政策、资源配置、评价规范,到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基地建设等,形成完整的教育链,像打造共享经济那样,动员社会相关力量参与科学教育,跨界支援、协同合作。

正是秉持上述理念和态度,浙江教育出版社联手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组织国内科学家、科普作家以及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团队,共同实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出版工程”。由科学家负责把握作品的科学性,中学教师负责把握作品同教学的相关性。作者团队在完成每部作品初稿后,均先在试点学校交由学生试读,再根据学生反馈,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内容。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出版工程”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内容难度适中,拓展适度,满足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双重需求,是介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与科普读物之间的原创性科学教育读物。本出版工程基于大科学观编写,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数学、工程技术、科学史等领域,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融会于基础科学知识之中,旨在为青少年打开科学之窗,帮助青少年开阔知识视野,洞察科学内核,提升科学素养。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出版工程”由“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和“中国青少年科学探索丛书”构成。前者以小学生及初中生为主要读者群,兼及高中生,与教材的相关性比较高;后者以高中生为主要读者群,兼及初中生,内容强调探索性,更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出版工程”的设计,可谓理念甚佳、用心良苦。但是,由于本出版工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质,且涉及跨界作者众多,因此实际质量与效果如何,还得由读者评判。衷心期待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以期日臻完善。是为序。


作者:郭传杰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