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风景园林美学十五讲》

2023年03月16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每个人都有审美追求,审美是人类情感的最高追求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风景园林美学是风景园林学和美学相交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以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其研究属于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和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在当代风景园林学科快速发展,教学、科研及实践创作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以十五讲形式,形成十五个系列专题,有助于推进学科建设,弥补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缺乏理论梳理的不足,吸引更多学者投入该项研究工作。

《风景园林美学十五讲》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唐孝祥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第一讲  风景园林美学绪论

明确风景园林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是风景园林美学建立和发展的逻辑前提。风景园林美学是风景园林学与美学交叉而生的新兴学科,风景园林美学研究既要立足于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又要结合风景园林学的学科发展趋势,还要面向并引导风景园林的工程实践需求。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研究和分析风景园林审美活动是风景园林美学的逻辑起点,是探讨风景园林美的根源之处和揭示风景园林美生成机制的关键所在。风景园林美学研究属于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预示着广阔的学术前景和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培养风景园林审美能力、探索风景园林审美规律、阐释风景园林审美现象、指导风景园林审美实践,是研习风景园林美学的目标和任务。

风景园林美学学科特点

第二讲  风景园林审美活动

风景园林审美活动是以风景园林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为依据和动因的生命体验活动和情感价值活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既区别于风景园林实践活动,具有超功利性特征;又区别于风景园林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特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重要本质特征。从历时性特征看,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风景园林审美态度的形成、风景园林审美感受的获得、风景园林审美体验的展开和风景园林审美超越的实现。其中, 风景园林审美感知和风景园林审美体验是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主要阶段。

王维 辋川图(局部)

第三讲  风景园林审美主体

风景园林审美主体是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发出者和承担者。风景园林审美主体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以情感的态度关注审美客体,对风景园林审美客体进行情感选择、情感加工和情感建构,在获得风景园林审美感受并得以强化之后,凭借主体审美情感的广阔想象和丰富联想,深化和拓展能动自由的审美体验,从而实现风景园林审美超越。风景园林审美主体是情感的主体、自由的主体和体验的主体。认识和分析风景园林审美主体的本质属性、心理要素和情感作用,有助于理解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和风景园林审美规律。

唐伯虎 落霞孤鹜图

第四讲  风景园林审美客体

风景园林审美客体是指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与审美主体相对的对象性存在,往往以其形象属性和形式特征得到审美主体的情感关注和审美观照。风景园林审美客体存在广泛、类型丰富,总是与风景园林审美主体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具体的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理解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把握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是研习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

京外名刹隆兴寺

兰特别墅园林景观

第五讲  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

风景园林美学研究必须立足于科学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理当反思传统美学研究的认识论(又称知识论)哲学基础,借鉴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植根于生存论哲学美学基础。风景园林美不是预先存在的,不等于风景园林审美客体或其属性,也不是风景园林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生成的。风景园林美是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离开具体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离开特定的审美主体和对应的审美客体,美就无从谈起。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包括三个要点:来源于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取决于风景园林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产生于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之中。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帕特农神庙

第六讲  风景园林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共通性

风景园林审美与其他艺术形式审美的共通性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规律,是风景园林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讲主要对风景园林审美与诸多其他形式艺术审美的共通性进行论述。众所周知,广泛性是诸多艺术审美共通性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使得风景园林审美和艺术审美之间有了更为深入的联系。两者广泛的共通性不仅丰富了风景园林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属性,而且也为不同审美主体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情思、驰骋审美想象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风景园林审美与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审美理想追求、审美情感抒发、审美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具有广泛普遍的审美共通性。

(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

(荷兰)梵高 麦田上的乌鸦

第七讲  外国园林的审美特征

外国园林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从分布地域来看,外国园林主要有欧洲园林、西亚和北非园林、东亚园林三大类;从艺术风格来看,外国园林可分自然风景式园林、文艺复兴式园林、城乡景观式园林和现代生态式园林。外国园林以各自的形态特点和审美属性展现了各自的自然观、文化观和美学观。人们可以从造园思想、布局形式和审美情趣等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外国园林的审美特征。

哈德良山庄特色圆形建筑景观

第八讲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发展辉煌,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和岭南私家庭园三大园林为代表的造园体系。北方皇家园林服务于皇家贵族,憧憬仙境景象,塑造恢弘胜景,依托山川河流展开宏大的空间叙事,以尊贵华丽的园林建筑显示皇室的权威地位;江南文人园林呈现文人阶层的文化心理,以城市山林实现隐逸理想,讲求造园意境,注重个人的品性修养;岭南私家庭园适应于湿热气候环境,显示出岭南文化兼容创新的品格,通过务实直观的造园活动,表达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本讲从造园构思追求的审美理想,景观营造实现的审美表达,园林生活呈现的审美趣味等层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和岭南私家庭园的审美特征。

颐和园昆明湖景

第九讲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审美维度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文化的精彩范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形象表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和合思维观、和合环境观及和合审美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概括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时空一体的设计思维、情景交融的意境内涵与有无相生的空间处理等四个审美维度。

上海豫园

第十讲  自然风景审美

自然风景审美是风景园林审美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维度。自然风景是审美客体的主要类型之一,由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等要素组成。不同要素互相搭配呈现绮丽多姿的自然风景,可涵盖地文风景、水域风景、气象风景及生态风景。审美主体对于自然风景审美客体的情感价值活动及生命体验活动或因自然风景的尺度大小而引发不同的审美感受,或因自然风景的属性、搭配对自然风景产生审美联想,融入主体情感感受,激发主体的审美体验,从而感悟生命意义和宇宙真谛,最终实现审美超越。

青藏高原

第十一讲  城市景观审美

城市景观是风景园林审美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风景与社会景观的综合表达。城市景观在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景观审美活动的开展和主体审美标准的变化也受到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随着自然环境变化、社会历史变迁、地域文化积淀,以及审美主体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变化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城市景观势必千姿百态。自然环境的地域性特征奠定了城市景观的性格基调,奠定了城市景观的风貌基底;社会时代的发展变迁使得城市景观成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记录本和信息窗,积淀了城市景观的气质内涵;人文品格是城市特色的源泉,承载着厚重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使城市景观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审美品格。

东方明珠塔

第十二讲  乡村景观审美

乡村景观审美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底蕴深厚的风景园林审美活动类型之一。乡村景观审美是人类最原始、最丰富的生命体验活动之一,蕴含丰富的人居环境美学思想。自然生态景观、生产经济景观、生活文化景观相辅相成,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聚落景观体系,体现了传统社群生存、居住和发展的需求,凝聚了乡村文明的生存智慧,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存在和丰富性发展。依据人居环境的类型,乡村景观审美可以分为平原乡村景观审美、丘陵乡村景观审美、滨海乡村景观审美、河谷乡村景观审美、旱地乡村景观审美等五种典型类型。乡村景观审美活动是人的生命体验活动和情感价值活动,能够激发起人的丰富联想与创造性想象,进而使人沉浸在通过审美体验而产生的意义世界和情感世界之中,沉浸在对乡村景观传达出来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的理解和体悟之中。

河湟谷地——青海班前村传统村落

第十三讲  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审美

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审美是风景园林美学的重要内容。世界自然遗产在全球分布广泛,景观类型丰富多样,其评选涉及美学、科研、生态等诸多方面,标准严格,百里挑一,是风景园林审美客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审美价值是所有自然遗产都具有的内在价值。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审美活动就是对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发掘活动、体验活动。研究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审美有助于主体更好地开展世界自然遗产审美活动,同时更全面地把握这些全球范围内重要自然景观资源的内在价值,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与指引。

新疆天山景观

第十四讲  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审美

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审美是风景园林美学的重要内容。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不论是遗址景观,还是聚落景观,抑或是人类伟业景观,都具有丰厚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讲以阐明世界文化遗产景观主要类型为基础,结合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典型案例,基于形式审美、意境审美和环境审美的审美维度,从审美心理过程的审美感受、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体验、审美超越等方面展开讨论。

凡尔赛宫

第十五讲  我国风景园林审美实践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强遗产保护、落实城市双修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规模空前、别开生面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实践,更是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风景园林实践活动。风景园林美学在美丽中国建设中从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环境质量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三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在遗产保护实践中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现遗产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在城市双修实践中为落实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目标,延续城市文脉、加强城市特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为保护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和乡村文化的丰富性,推进城乡融合的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唐孝祥,男,1965年农历10月生,湖南邵阳人。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视频课程《建筑美学》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筑美学》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出版《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建筑美学十五讲》等著作1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2项。曾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艺术系主任、文化传播系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现兼任国际建筑师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