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白谦慎×陆蓉之×孟晖×蔡琴丨 一场关于女性艺术的对话

2023年03月14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3月11日下午,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她们的回响:《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新书分享会”在晓风书屋·中国丝绸博物馆店顺利展开。

活动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朱艳萍主持,嘉宾白谦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教授,著名艺术史家、书法家)、陆蓉之(台北实践大学创意产业博士班教授、博士生导师,最早的华人女性策展人)、孟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家)、蔡琴(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丽人行”系列展览策展人及图书主编)参与了对谈,并与现场读者互动交流。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作为特别来宾参与分享。以下为嘉宾分享的主要内容。

新书分享会现场

白谦慎:

我在艺术史研究道路上所遇的女性

白谦慎现场分享

作为展览展标的题字人,白谦慎从很早就关注到“丽人行”系列展览。分享会上,他从艺术史研究者的角度讲述了他在研究道路上所接触到的女性及女性相关议题:

首先,作为一名曾经的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将他引进艺术史研究领域的,就是一位女性——张充和。最初他经傅申介绍,看到了张充和的字,于是前往拜望张充和,由此踏上了学习艺术史的道路。

张充和与白谦慎 2012年

在纽约,白谦慎遇到了女性主义艺术研究的开创者琳达·诺克琳,诺克琳最先以女性艺术史学者的立场讨论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提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经典问题。

Linda Nochlin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丽人行》书中就引用了诺克林的观点,而书中提及的另一位学者高居翰也很早关注中国绘画中的女性,他的一本著作中就有关于女画家的讨论。受这样的环境影响,白谦慎也会有意识地在自己开设的中国艺术史课程中设置一节讨论女性艺术的课。

James Cahill

Pictures for Use and Pleasure : Vernacular 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

在海外的女性艺术研究中,高居翰的学生魏玛莎比高居翰更早关注到这个议题,是最早研究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西方学者之一。她讨论了中国的闺阁画家、职业画家、青楼女子、宫廷画家等,指出女性画家很少绘制山水作品,她们的人物画也基本上只表现女性。

Marsha Weidner

Views From Jade Terrace: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 1912

后来也有如高彦颐(著有《砚史》《闺塾师》)等致力于女性艺术史研究的学者。可以说女性一直是艺术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像陆蓉之很早就关注女性议题、讨论过杨妹子,傅申也有关于元代公主的皇室收藏的研究。

《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

在艺术史研究中,学者们不断开拓着女性艺术研究的疆域,带来更开阔和深入的探讨。从前有关中国古代女性艺术的文献资料有限,仅有如《玉台新咏》《玉台画史》《玉台书史》等少量著录,而随着墓葬出土材料不断更新,为女性相关的物质文化带来了新的资料,未来的女性研究也一定会更加丰富。

对此,蔡琴回应道:《丽人行》的书中也涉及到女性艺术家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对比2—3万历史留名的男性艺术家,被人们记住的女性画家仅有400多位。比如晚清宫廷女画家、慈禧的绘画老师缪嘉惠的作品,就收录在此次图录中。

清 缪嘉惠 设色山水人物纨扇面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陆蓉之:

女性艺术家的境遇与选择

陆蓉之现场分享

陆蓉之以国际化的视野分享了自己对女性艺术、女性创作和研究的看法。

首先她提到华人中女性艺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陶咏白的伟大贡献。

陶咏白、李湜

《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

而由于个人的求学经历,陆蓉之在70年代就受到美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关注并参与到为女性艺术家争取权益的进程中。她提到了Judy Chicago——在现代美术馆办个展的第一位女性。

Judy Chicago in 1978

陆蓉之也提到中西方女性艺术家的不同处境。在西方,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都有女性艺术家的身影,她们往往来自家境优渥的家庭,可以被送往修道院学习艺术,或者受到男性家族成员的影响,可以说是家庭和宗教支持了这些女性艺术家。而在中国以文人艺术为主流的环境中,名门闺秀首先拥有一定的特权。但也有不少女性艺术家来自青楼或身为妾室,她们的创作背后则常有男性的帮助。

明 薛素素 吹箫仕女图轴(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陆蓉之特别指出,现在对女性艺术家的研究所缺失的,不是文人艺术的部分,而是女红、绣娘的部分。她强调,美术研究应该始终有“艺术为人人”的概念。文人艺术是“男性的传统”,民间艺术如刺绣、剪纸等工艺美术,也应当得到关注,这些是真正“女性当家”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国的技术也有别且远超于西方。

南宋 刘松年(传) 宫女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陆蓉之研究生时期的论文就开始梳理女性艺术的脉络,她感慨,如果当年有《丽人行》这样的书出版、提供资料,那她的写作将会容易得多。

孟晖:

仕女画的丰富内涵

孟晖现场分享

孟晖从一名研究者的角度,带来了她对于仕女画细节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今人往往会对古代仕女图中的“病态美”怀有疑惑,因为它有别于现在的西方化审美。实际上,仕女画体现出不同地域审美的差异,明清时,仕女画多表现江南地区女子的特征,瓜子脸、削肩、柳腰。此外,中国仕女画往往最重视对发型、发饰的描画,这也是女性身上最灿烂的部分。

清 顾烈 蕉荫仕女图轴(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接着,孟晖提到,仕女画中的“写实”部分也为我们研究服饰史、时尚史提供了重要角度。比如我们对明清女性的刻板印象是她们不敢表现自己,但通过写实的仕女画和文献可以发现,明末妇女的发型特别夸张,会用假发撑起来,像个倒扣的棚子,后来还出现了牡丹头,等等。

明 佚名 仕女图轴(局部 牡丹头)

浙江省博物馆藏

而在更具文人趣味的画中,女性的发型柔和,更加素雅,这实际上是一种文人趣味的改造,并未必符合真实的偏好,就如《红楼梦》中贾母不喜薛宝钗房中朴素。在节日,女子就是应该满头珠翠。文人趣味的仕女画中,不仅女性形象素雅,进行的活动也以琴棋书画为主。

清 张赐宁 仕女图轴(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许多其他的主题也值得我们注意,比如许多女性照容的画作,画家描绘渔家女梳妆照水,为什么要这么画?这里面就有丰富的探讨空间。

清 张福康 设色渔妇晓妆图轴(局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女性发饰还有另一个方面值得关注。作品中女性的服饰可能是古装,但发饰通常是时装,是进入那个时代的途径。因此,仕女画中有非常多的细节、丰富的内涵值得挖掘,而《丽人行》这样的展览、图录为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平台。

就三位学者的发言,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朱艳萍,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副馆长、“丽人行”系列展览策展人及图书主编蔡琴也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季晓芬认为,《丽人行》中的女性图像展现了中国传统对女性审美的偏好,也提醒着我们在人类历史上,女性角色、女性力量从未缺失。她同时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

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

朱艳萍认为,《丽人行》一书将女性绘画作为一个主题提炼出来,而不是作为风格史、技法的一部分,是具有创新性的。它展示了各个层面的不同女性,为读者打开视野,让女性图像这一主题传播到绘画领域以外的大众,从而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朱艳萍

蔡琴则与观众分享了展览策划、实施的过程。从线上的“云展览”到线下的“1+4”联展,再到图录的出版,“丽人行”展览品牌“线下发芽、线上生根、全面开花”,实现了完整的传播链。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丽人行》主编蔡琴

2021年和2022年三八妇女节,浙江省博物馆连续推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和同名线下展览,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公众的浓厚兴趣。展览以女性为主题,通过一幅幅图卷及相关实物,形象生动、多元立体的呈现出古代女性的世界。

近日,展览图录《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从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古代女性题材精品画作150件,从妆容、华服、丽居、园林、才能、创作等方面,深入解读女性外在形象、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在本次新书分享会中,嘉宾们回顾了“丽人行”系列策展工作并展望未来,也带给观众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以史启今的“当代性”价值的思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点滴浪花必将集结成波澜。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古代女性图像逐渐成为美术史研究的热门话题和博物馆展览的重要主题。如何才能让中国数量可观的古代藏品参与到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讨论中,缩短与当代人的距离并引起共鸣,“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尝试提供新的视角。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浙江省博物馆,蔡琴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本书的主编,正是“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策展人、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女士。作为一名资深博物馆人、女性文化学者,她在20多年前就对书画中的女性图像产生了兴趣。如今,凭借其在中国古代书画领域的丰富学养、对人文艺术类展览主题的职业敏感、对既往女性题材展览的总结提炼以及对当代中国社会女性相关议题的思考,“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成功举办,获得了学术圈和大众的一致好评。

展览虽已落幕,为了留住“丽人”的永恒,历时三年策划、编辑的同名展览图录,于近日出版。

本书150件作品全部高清印刷,局部放大呈现细节之美。

内容编排上,每件作品均附有时期、材质、尺寸、馆藏地、款识、题跋、钤印以及图像解读诸多信息,为艺术欣赏及学术研究提供资料。

印刷制作上,内文采用进口涂层艺术纸、进口环保油墨,经过专业调色校色,保证极高的色彩还原度,带来美妙的视觉体验。

装帧设计上,封面以珊瑚色突出女性的柔美;大八开本,紧密锁线装订、可180°摊平,为读者匠心打造“永恒之美”。

(本文原载于:上海书画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