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新书推荐|《老年教育论纲:中国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研究》出版

2023年03月10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遵民教授等著的《老年教育论纲:中国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研究》一书在江西教育出版社顺利出版。吴遵民教授是一位在终身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领域成果丰富并具影响力的学者。本书是吴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又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从成功申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到成功申报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再到正式出版,历经五年的时间。本书对于当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教育立场的思考与破解问题的路径,打开了老年教育的研究领域新视角,对于落实我国现代教育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将起到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作用。

《老年教育论纲:中国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研究》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吴遵民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作者简介

吴遵民,1952年生,上海市人。日本神户大学学术博士(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文科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同时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与立法、教育基本理论、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理论、社区教育研究等。已出版专著及参与编写教材和研究报告3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6项,并获教育部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教育理论创新奖,上海第十四届图书奖一等奖,以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奖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奖项共18项。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讨论了老年教育的本质,并通过对国内外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发展现状的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影响我国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的主要动因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整体思路与具体框架,明晰我国现行教育体系未来发展与变革的方向,阐明正在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与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目标,并由此对完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适应老龄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提出总体建议和具体策略,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提供来自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持。

学术特色与价值

本书极具理论性、时代性,回应时代关切,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研究的突破:

●开展较大规模的实证调查,全面掌握终身教育背景下我国老龄社会的现实状况与实际需求,同时通过聚焦问题、挑战难点,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一些具有本土特征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先进国家老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模式的比较,对其成败得失的经验予以深入分析与归纳,为我国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证的借鉴基础。

●根据老龄社会的特征及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明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及其与老龄社会教育要求的差距,明确我国正在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与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之间的区别与异同,分析并厘清两种教育体系互为融通、互相依存的关系及研究探讨两者融为一体的可能性,进一步明确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的侧重点和基本内涵,同时形成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提出符合中国本土特征的构建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整体完善思路与配套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

●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与整体思路的基础上,探索立足中国本土现实又兼具国际发展视野,并具有可操作、可推进的适应老龄社会教育体系完善的路径、机制与对策。

精彩呈现

我们提出了哪些观点

——前言节选

本书从多学科的视角分析与思考了老年及老年教育的问题,同时就当代中国老龄化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具有俯瞰性与前瞻意义的观点:

一、老龄化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现代性的问题,不仅是时代发展之使然,而且也是古典世界图景中价值与事实统一的原则遭遗弃所致。

二、处在现代机械论的世界图景中,人的价值转化为“力量”的大小,老人所拥有的智慧与经验的价值则被崇尚力量、资源与效率的工具理性社会所遮蔽。由此老人在现代生活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形象开始在新的社会秩序中被想象与固化。

三、现代理性社会认为老年唯有被教化、被重塑并重新赋予新的“力量”,或者化为尼采的概念,即需对老人进行价值重估,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期许。由此,老年教育作为“力量”赋予的手段与途径亦随之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四、唯有重新审视老年教育的作用与功能,并充分发挥其在育人(培育年轻人)、善人(完善老年自身人生)及惠人(用老年人的智慧与经验惠及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价值,则是当下重新反思老年教育的本质、扭转老年教育的定位、确立老年教育的发展路径所必须予以思考与反省的深刻且基础性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终身教育的视域下,重视老年人生命品质的提升,并坚持以生命成长及人格完善为社会发展的主线,老龄化才不再被视为社会的负担与危机,老年教育也不被利用来作为克服社会危机的手段或路径,由此敬老、乐老、优老等教育事业才会真正彰显出对老年人的内在价值与个体潜能的促进与重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